商洛市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3-04-23 商洛市统计局

商洛市统计局

2013年4月8日

2012年,在国内外经济形势较为复杂困难的局面下,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富民强市为主题,以发展循环经济为主线,以建设绿色现代、开放和谐、文明宜居的幸福商洛为奋斗目标,认真落实中省各项决策部署,努力寻找和把握机遇,攻坚克难,真抓实干,开拓进取,全市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的进步,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良好基础。

一、综合

初步核算,全年全市生产总值439亿元,比上年增长14.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79.43亿元,增长5.9%,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8.1%;第二产业增加值210.83亿元,增长20.7%,占48.0%;第三产业增加值148.74亿元,增长12.5%,占33.9%。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市人均生产总值18768元。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219.64亿元,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为50.03%。

二、农业

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139.55亿元,增长5.9%。实现增加值79.43亿元,增长5.9%。全年粮食总产量为64.30万吨,增长7.9%。其中夏粮产量24.99万吨,秋粮产量39.31万吨。

全年荒山荒地造林面积达34.10万亩,其中人工造林17.90万亩,飞播造林11万亩。全市核桃、板栗产量分别达到4.06万吨和1.83万吨。

全年大力推进规模养殖,大牲畜存栏12.81万头,猪存栏106.78万头。肉类总产量达到14.12万吨,禽蛋产量7.01万吨。

农业基础设施得到加强。农用机械总动力79.91万千瓦,比上年增长3.9%。实际机耕面积达到63.81万亩。

三、工业和建筑业

截至2012年底,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150户。全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108.87亿元,增长34.2%,实现总产值347.64亿元,增长43.5%。其中轻工业实现产值60.78亿元,增长65.2%;重工业实现产值286.86亿元,增长39.6%。在规模以上工业产值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长34.9%;集体企业增长82.7%;股份制企业增长40.1%;股份合作企业增长55.2%;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长74.2%;其他经济类型企业增长75.5%。

规模以上工业中,三大支柱产业实现产值299.52亿元,增长44.5%。其中,现代材料248.42亿元,增长40.8%;现代医药28.80亿元,增长50.9%;绿色食品22.30亿元,增长90.6%。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98.40亿元,比上年增长56.4%。产销率92.6%。工业销售产值为321.91亿元,比上年增长49.7%。主要工业产品产量保持增长趋势。

全年全社会实现建筑业增加值76.18亿元,比上年增长14.3%。全市资质等级以上建筑企业完成总产值113.04亿元,增长37.5%,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完成27.73亿元,增长56.0%,实现利润4.26亿元。房屋建筑施工面积596.53万平方米,其中实行投标承包面积571.09万平方米,房屋竣工面积315.77万平方米。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91.60亿元,增长27.0%。其中,固定资产投资(包括项目固定资产投资、房地产固定资产投资和非农户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63.10亿元,增长29.4%;跨区投资完成13.44亿元,比上年下降63.9%;农户投资完成15.06亿元,增长5.1%。

项目固定资产投资中,第一产业投资所占比重为5.8%,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投资所占比重为43.2%,比上年下降5.6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投资所占比重为51.0%,比上年提高了4.6个百分点。

固定资产投资中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72.72亿元(不含房地产投资),增长44.2%。全市保障性安居工程完成投资39.29亿元,新开工18255套,建成24493套。

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14.16亿元,比上年增长29.3%,商品房销售面积达到52.94万平方米,增长21.5%。房地产开发中,住宅投资完成12.56亿元。

五、交通运输、邮电通讯及旅游

2012年,全市高速公路里程突破400公里,实现了县县通高速的目标。改造县乡公路160公里,新修通村水泥路200公里。110千伏西康铁路复线供电、罗庄输变电等工程竣工投运,改造升级10千伏及以下农村电网线路1462公里。

客运量3815万人次,增长4.0%,客运周转量229948万人公里,增长4.2%;货运量639万吨,增长15.8%,货运周转量71321万吨公里,增长17.9%。

邮电业务总量达到9.50亿元。2012年末,全市固定及移动电话用户总数达到156万部,电话普及率达到66部/百人。

全年共接待游客2288.33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02.50亿元,分别增长34.3%和50.4%。

六、商业贸易、对外经济和物价

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7.28亿元,增长16.4%。其中,城镇市场零售额83.14亿元,增长15.9%;乡村市场零售额24.14亿元,增长17.9%。

外贸进出口总额完成0.77亿美元,下降77.0%。其中,出口总额0.06亿美元,增长63.0%,进口总额0.71亿美元,下降78.0%,实现贸易逆差0.65亿美元。全年全市共签约招商引资项目152个,总投资555亿元,引资546亿元,到位资金达227亿元,同比增长53.4%。

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上涨2.3%,其中:食品价格上涨7.7%,居住价格上涨2.7%。

七、财政和金融

全年全市财政总收入33.74亿元,增长26.1%。其中,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1.50亿元,增长30.3%。财政一般预算支出134.03亿元,增长25.5%。

2012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518.65亿元,增长16.1%。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348.39亿元,增长19.1%。全市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222.12亿元,增长18.5%。其中,短期贷款为64.75亿元,增长16.0%;中长期贷款为151.53亿元,增长17.0%。年末人民币汇率为1美元兑6.2855元人民币,比上年末升值0.25%。

八、教育和科学技术

年末全市共有普通本科院校1所,在校学生9617人;高等职业院校1所,在校学生5146人;中等职业教育学校10所,在校学生2.88万人;普通中学171所(其中初中147所),在校学生14.91万人(其中初中9.32万人);小学843所,在校学生16.36万人;幼儿园332所,在园幼儿(包括学前班)6.92万人;特殊教育学校1所,在校残疾儿童310人。小学学龄儿童净入学率为100%。初中毕业生升学率为94.1%。

专利申请量达到577件。其中发明专利276件,占总量的47.8%。实用新型专利140件,占总量的24.3%。九、文化、体育和卫生

全年全市建成36个镇(社区、街道)文化资源共享工程、92个镇(社区、街道)公共电子阅览室,建成农家书屋管理平台30个、数字农家书屋70个,为100个村级文化活动室、12个城市社区文化中心配送文化活动器材。完成文化基础设施维修改造项目17个、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6个、文博保护维修项目25个。命名19个市级文化产业示范单位,建立了文化产业项目库,列入省“十二五”文化产业重点项目储备库项目达51个。广播人口综合覆盖率、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分别达到93.87%和98.45%。年末公共图书馆图书总藏量53万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