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头市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3-04-23 包头市统计局

六、交通、邮电和旅游业

全年铁路货运量9323.8万吨,较上年下降14.6%;铁路客运量586.8万人,下降2.2%。公路货运量26951万吨,增长25.5%;公路客运量1417万人,下降2.5%。民航客运吞吐量162.6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0.8%;民航货邮总量9265.2吨,增长23.7%。

年末全市民用汽车保有量达到41.6万辆(包括三轮汽车和低速货车),比上年末增长13.1%,其中私人汽车保有量34.4万辆,增长17.8%。民用载客汽车保有量为33.7万辆,增长20.2%,其中私人载客汽车30.6万辆,增长21.8%。

全年邮电业务总量29.9亿元,比上年下降10.2%。其中,邮政业务总量1.2亿元,下降11.4%;电信业务总量28.6亿元,增长18.1%。年末固定电话用户45.4万户,增长13.5%。移动电话用户358.3万户,增长22.0%。

全年实现旅游总收入154.5亿元,比上年增长24.6%。国内旅游人数769.3万人次,增长9.8%;国内旅游收入153.6亿元,增长24.5%。入境旅游人数2.65万人次,增长30.4%;旅游外汇收入1475万美元,比上年增长45.1%。

七、金融和保险业

年末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2079.8亿元,比上末年增长4.4%。其中,单位存款余额895.6亿元,下降4.3%;个人存款余额1050.0亿元,增长23.5%。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1419.9亿元,增长11.0%。其中,短期贷款余额623.8亿元,增长25.4%;中长期贷款余额747.9亿元,下降0.1%。

截至2012年底,全市共有保险公司32家,其中人身险公司15家,财产险公司17家。全年保险业务收入34.7亿元,比上年增长0.4%。其中,财产险收入17.9亿元,下降6.0%;人寿险收入16.8亿元,增长7.6%。保险赔款及给付支出10.5亿元,增长19.6%。其中,财产险赔款及给付7.5亿元,增长24.0%;人寿险赔款及给付3.0亿元,增长9.9%。

八、教育和科学技术

全市有普通高等学校(包括高职院校)5所,全年招收学生2.0万人,在校学生6.9万人,毕业生1.8万人。普通中专和职业高中共17所,在校学生2.8万人。普通高中35所,在校学生5.4万人。普通初中63所,在校学生7.7万人。普通小学162所,在校学生13.5万人。全市有幼儿园197所,在园幼儿3.8万人。全市有民族中小学13所,在校学生1.5万人。小学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100%,与上年持平。普通初中、普通高中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分别为99.81%和96.63%,分别比上年提高0.17和0.35个百分点,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99.99%,较上年提高0.01个百分点。

全年申请专利1430件,比上年增长53.8%;专利授权量815件,增长51.2%。年末拥有国家级企业工程中心(技术中心)8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累计达到73家,其中年内新增11家;市级以上创新型(试点)企业累计达到105家,其中国家级创新型(试点)企业2家。全年共签订各类技术合同179项,技术合同成交金额2.5亿元。

九、文化、卫生和体育

全市现有专业艺术表演团体7个,群艺馆、文化馆11个,公共图书馆10个,博物馆3个,美术馆1个。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达98.92%,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达98.90%。

全市共有卫生机构1624个,其中医院50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中心、站)185个,卫生院69个,村卫生室440个,卫生监督机构11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1个,妇幼保健院(所、站)11个;年末卫生机构实有床位15124张,拥有卫生工作人员22169人。

年内全市体育健儿在省级以上级别的各类比赛中,共获得金牌83枚、银牌91枚、铜牌79枚。

十、城市建设

全市继续加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城市承载能力不断提高。全年新增道路面积90万平方米,新建、改造供热设施及城市供热干网,集中供热普及率达到91%;加快天然气管网建设,城市燃气普及率达95.7%;生活污水处理率为85%。积极组织实施绿化工程,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2%。截止年底,全市公路里程6852.5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里程135.2公里,全市公路网密度为23.1公里/百平方公里。

十一、资源、环境保护

全年水资源总量8.95亿立方米(不包括黄河水)。全年总用水量103020万立方米,其中生活用水7981万立方米,工业用水29032万立方米,农业用水66007万立方米。

全年荒山黄(沙)地造林面积34370公顷,其中人工造林10036公顷。林业重点工程完成造林面积31667公顷,占全部造林面积的92.1%。截至2012年底,自然保护区达到3个,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个。

全年平均气温为7.2℃,年平均风速1.2米/秒,年降水总量421.8毫米,年日照时数2882.2小时。

初步核算,全年能源消费总量4699.3万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4.0%。全市单位GDP能耗下降7.6%,超额完成年度节能目标任务。

全年空气质量二级以上良好天数达到324天,比上年增加3天。

十二、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年末,全市常住总人口为273.2万人,比上年末增加3.9万人,其中城镇人口222.3万人,乡村人口50.9万人。全市城镇化率为81.4%,比上年提高0.9个百分点。

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3485元,比上年增长13.0%;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26009元,增长10.4%;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居民家庭食品消费支出占家庭消费总支出的比重)为30.8%。全年农牧民人均纯收入为11421元,比上年增长13.5%;农牧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7869元,增长13.3%;农村牧区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37.2%。居民住房条件持续改善,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3.1平方米,农牧民人均住房面积30.1平方米。

年末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参保人数为57.1万人,比上年末增长1.6%;享受城镇基本养老保险的离退休人员25.3万人,按时足额发放离退休人员养老金70.3亿元。全年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登记人数达到48.3万人,其中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7.2万人,比上年末增长37.2%;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41.1万人,增长22.5%。参加失业保险人数43.3万人,增长0.6%。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人数为77.33万人,增长0.9%;参加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的人数为53.51万人,与上年持平;参加新型农村牧区合作医疗的人数达63.1万人,增长4.0%。参加工伤保险的人数为44.8万人,增长9.9%。参加生育保险人数为46.2万人,增长1.5%。

累计建成水站62个、分站7个、区域供水系统7个、自助式饮水屋116座、现制现售水机140台,全市健康水工程覆盖受益人口达143.36万人。

注释:

[1]本公报中数据均为初步统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