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市肥东县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2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县上下以科学发展为统领,牢牢把握稳中求进的总基调,国民经济保持平稳增长,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进步,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综合 初步核算,全年实现生产总值(GDP)357.6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6.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4.07亿元,增长5.6%;第二产业增加值241.78亿元,增长20.6%;第三产业增加值61.84亿元,增长13.4%。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7.4:64.0:18.6调整为15.1:67.6:17.3。按户籍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达32959元(折合5244美元),可比价增长16.3%。 二、农业 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97.75亿元,比上年增长5.7%。其中,农业产值44.61亿元,增长8.4%;林业产值2.60亿元,增长2.8%;牧业产值36.17亿元,增长4.0%;渔业产值12.98亿元,增长2.3%;农林牧渔业服务业产值1.39亿元,增长4.6%。 全年粮食播种面积10.82万公顷,比上年增长4.6%。油料播种面积4.81万公顷,下降6.8%;棉花播种面积0.54万公顷,增长0.6%,蔬菜播种面积2.02万公顷,增长8.2%。全年粮食产量68.31万吨,比上年增长5.0%;油料产量12.02万吨,增长39.1%;棉花产量1.68万吨,增长0.6%;蔬菜产量42.98万吨,增长8.9%;水果产量11.69万吨,增长0.7%。 年末,全县生猪存栏46.31万头,比上年下降2.3%;生猪出栏94.36万头,增长3.8%。全年肉类产量11.48万吨,增长3.6%;水产品产量4.91万吨,增长6.4%;奶类产量7.02万吨,增长7.6%;禽蛋产量4.64万吨,增长6.9%。 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61.31万千瓦时,比上年增长4.8%。农用拖拉机39000台,增长0.4%。全年农业化肥施用量(折纯)59012吨,增长0.6%。农村用电量4.63亿千瓦时,增长13.2%。 三、工业、建筑业 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总产值595.69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144.0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26.1%,工业增加值对GDP的贡献率为75.1%。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轻工业实现增加值47.82亿元,增长25.6%;重工业实现增加值96.20亿元,增长26.3%。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由上年的265户增加至309户。 国有企业实现增加值2.94亿元,比上年增长5.9%;集体企业实现增加值5.95亿元,增长30.4%;股份制企业实现增加值120.96亿元,增长27.2%;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实现增加值10.91亿元,增长23.7%;其它类型企业实现增加值3.27亿元,增长9.3%。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不包括市属两家规上企业,下同)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372.6%,比上年下降29.1个百分点。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72.74亿元。全员劳动生产率341104元/人。 全县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企业46个,实现增加值44.38亿元,比上年增长3.9%。实现利润总额5.06亿元,增长7.0%,完成房屋施工面积1171.98万平方米,增长0.6%。其中新开工面积624.09万平方米,下降8.0%。全员建筑业劳动生产率18.6万元/人,增长12.0%。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33.03亿元,比上年增长29.4%。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316.58亿元,增长38.9%,农村投资16.45亿元,下降44.0%。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完成投资10.29亿元,比上年增长110.9%;第二产业完成投资183.52亿元,增长40.0%,占全部投资比重为55.1%;第三产业完成投资139.21亿元,增长14.8%。 全年完成房地产投资31.16亿元,比上年下降6.8%。商品房施工面积313.4万平方米,增长7.8%。房屋竣工面积112万平方米。商品房销售面积62.3万平方米,下降3.0%。 全年500万元以上项目累计完成投资285.42亿元,占2012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量的85.7%。全年实现新开工500万元以上项目483个,总投资201.3亿元,项目数比上年增加92个,比上年增长23.5%。 五、国内贸易 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3.67亿元,比上年增长18.3%。分地区看,城镇实现零售总额42.35亿元,增长21.4%;乡村实现零售总额11.33亿元,增长8.1%。 六、对外经济和旅游 全年实现进出口总额28591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00.2%,其中出口创汇26471万美元,增长128.9%;进口2121万美元,下降22.0%。全年实际利用外资5587万美元,增长39.6%。 全年到位资金221.6亿元,比上年增长27.8%。其中省外142亿元,增长22.7%。全年新引进工业项目44个,到位资金130.1亿元,占全县总量的58.7%;三产服务项目15个,共到位资金70.9亿元,占全县总量的32.0%;农业类项目到位资金20.6亿元。 全县可统计旅游接待人数达280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5.7%。旅游综合收入2.4亿元,增长14.3%。全年争创4A级旅游景区2个,3A级旅游景区3个。 七、交通运输、邮电通信 全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电通信业实现增加值9.92亿元,比上年增长10.9%。全年旅客运输量1400万人次,货物运输量3140万吨。全年民用汽车拥有量5.8万辆,增长28.9%。 全县邮政业务收入3639.28万元,比上年增长17.7%。年末本地电话用户12.6万户,其中住宅电话用户8.8万户。移动电话用户56.20万户。互联网用户5.59万户。 八、财政、金融 全年完成财政收入28.36亿元,比上年增长20.4%,完成地方财政收入19.67亿元,增长24.6%。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主体税种平稳增长,增值税增长8.8%,营业税增长50.4%,企业所得税增长63.5%。全年完成财政支出40.22亿元,比上年增长13.6%。其中,教育支出8.41亿元,增长19.1%;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4.34亿元,增长9.0%;医疗卫生支出4.59亿元,增长8.2%。 年末全县金融业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93.45亿元,比年初增加26.29亿元,比上年增长15.7%。其中,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24.92亿元,比年初增加24.89亿元,占存款余额的比重达64.6%。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130.91亿元,比年初增加24.72亿元。金融存贷比为67.7%,比上年提高4.2个百分点。 九、教育、卫生、科技 全县共有中等职业学校5所,招生数4128人,在校学生数11684人,毕业生数3452人;普通中学53所(其中高中16所,初中37所),招生数24670人,在校学生数81313人,毕业生数29341人;小学175所,招生数9602人,在校学生数56534人,毕业生数10798人;幼儿园77所,招生数12043所,在校学生数21983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103.29%。 全县共有卫生机构58个。其中医院5所,乡镇卫生院44所,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疫站)1个,妇幼保健站1个。医院、卫生院共有床位2240张。全县共有卫生技术人员2070人。其中执业医师和助理医师699人,注册护士518人,检验人员64人。新农合参合率1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