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饶市玉山县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五、国内贸易 消费品市场稳中见旺。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额34.1亿元,增长18.9%。城镇消费品零售额22.7亿元,增长19%,乡村消费品零售额为11.4亿元,增长18.9%。从行业看,批发零售业完成30.2亿元,增长19.9%;住宿餐饮业实现零售额3.9亿元,增长18.1%。 六、对外贸易、旅游 对外贸易持续发展,招商引资成绩显着。全年供货出口贸易总额13776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3.5%;招商引资实现高基数增长,实际利用省外50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资金21.94亿元,增长24%,实际利用外资5074万美元,增长54%。 以三清山为龙头的旅游业带动了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全年共接待国内外游客478.3万人次,增长67.2%,实现旅游收入37.9亿元,增长44.04%。 七、交通邮电 交通运输能力持续提高。全年完成货物周转量48905万吨公里,比上年增长2.69%,旅客周转量21312万人公里,比上年增长15.23%,完成客运量659万人,比上年增长14.61%,货运量940万吨,增长0.1%。在玉山县运管部门登记注册的公路运输汽车达1698辆,其中企业所有的货车519辆,个体所有的货车1179辆;登记注册的公路运输客车达187辆。 邮电通讯业快速发展。全县邮电业务总量完成25992万元,比上年增长13.88%,其中邮政业务总量5794万元,增长13.02%;电信业务总量5470万元,增长11.01%,移动业务总量13800万元,同比增长13.5%,联通业务收入928万元,增长2.54%,固定电话用户81000户,移动电话拥有量306000部。全县电话普及率64.34部/百人。邮电通讯服务质量有了明显提高。 八、金融和保险业财政综合实力显着增强。全县财政总收入突破10亿元,达到13.07元,增长29.3%,一般预算收入9.23亿元,增长27.8%。其中税收收入110.53亿元,增长36%,全年财政支出21.04亿元,增长26.06%。 金融市场运行平稳。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存款余额105.96亿元,比年初增加14.68亿元,同比增长16.08%,其中,企业存款25.18亿元,增加2.07亿元;城乡居民储蓄存款73.56亿元,增加10.09亿元,同比增长15.9%。全县金融机构贷款余额67.57元,比年初增加13.99亿元,同比增长26.12%;其中短期贷款余额为26.62亿元,比年初增加8.79亿元,个人贷款16.69亿元,比年初增加3.67亿元,中长期贷款余额40.66亿元,比年初增加5.25亿元。个人中长期消费贷款32.94亿元,比年初增加6.13亿元。 保险事业稳步发展。全年保费收入13953万元,,比上年增长17.71%,已决赔款额8260万元,比上年增长12.8%。综合赔付率达59.2%。 九、文化、教育、卫生 文化事业健康繁荣。全县共有广播电视站26个,电视插转台2台,全县广播人口综合覆盖率96%,电视综合覆盖率达98.3%,中共和省台及市台电视、综合覆盖率达98.3%,县乡有线电视光缆联网率达100%,行政村光缆率达96%。我县城乡有线电视用户达87856户,城区有线电视用户达31450户。县广电局至各农村站各光接点区域光缆长达705.6公里。 教育事业全面发展。全县有各类学校525所,其中普通中学26所,高中6所,初中20所,职业中学1所,进修学校1所。普通中学在校学生33082人,比上年增长1.72%,小学在校学生57027人,比上年增长6.34%。 卫生事业不断进步。年末全县共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35个,其中二级甲等医院2所(综合医院1所、中医院1所),二级乙等综合医院1所,疾病控制中心1个,卫生院19所;病床1607张,每千人拥有医疗床位2.67张。专业卫生人员1849人,其中执业医师539人,执业助理医师157人,注册护士782人,平均每千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3.08人,平均每千人拥有执业(助理)医师1.16人,平均每千人拥有注册护士1.30人。2012年医疗机构(门诊部以上)完成诊疗92.45万人次,住院手术1.47万人次,出院病人9万人次。 十、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总量在控制内增长。2011年全县总人口为620859人(包括三管委19365人),其中,冰溪镇人口105279人,占总人口16.96%;全县男性人口327325人,女性人口293534人。全县出生人口7816人,出生率为13.15‰,死亡人口3541人,死亡率为5.95‰,全年净增人口4275人,自然增长率为7.2‰。 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农村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达到58.8平方米,与上年持平,城镇居民人均建筑住房面积达到43平方米,比上年增加1.5平方米。 民生保障全面加强。全年共投入各类民生保障和建设资金13.6亿元,全面完成8个方面80项民生指标。新增城镇就业0.92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1.18万人,发放再就业小额贷款7600万元;新型农村和城镇居民养老保险试点工作全面铺开,全县6万余名60岁以上老人享受到每人每月55元的基础养老金,已发放2000多万元;城镇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保险人数分别达到5.58万人、9.71万人、2.01万人;新农合参合率达99.2%;低保人均月补差农村提高到105元,城镇提高到220元。城市引供水工程一期处理5万吨水厂春节前建成使用,千吨万人饮水工程新增解决农村安全引水2.7万人。建成并配租廉租房441套,完成国有垦区危房改造1057户,农村危房改造843户,加快推进城区、园区及乡镇的1372套公共租赁住房建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