娄底市冷水江市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
2012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继续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推进“一转三化”战略,着力实现资源枯竭城市转型和构建两型社会,圆满完成了年初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经济形势发展平稳,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一、综合 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市内生产总值212.4亿元,增长12.7%。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7.84亿元,增长4.4%;第二产业增加值150.6亿元,增长13.2%;其中工业增加值144亿元,增长13.2%,规模工业增加值94.6亿元,增长14.0%;第三产业增加值53.98亿元,增长12.2%。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3.7%8.9%.4%。 全年完成财政总收入204196万元,增长13.9%,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05416万元,增长22.4%。 2012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3039元,增长13.2%;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0440元,增长22.6%,连续8年保持全省经济十强县市地位。 工业化进程取得新成就。工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为67.8%,其中规模工业高新技术企业10家,实现高新技术总产值2276631万元,增长5%;企业R&D经费支出50483万元,占GDP比重为2.37%。 城市建设取得新进展。2012年,全市商品房房屋销售面积46.8万平方米,增长50%;完成销售额142937万元,增长60.3%。人居环境进一步优化,城市污水处理率达85.1%,实现城镇化率76.42%。 交通建设强力推进。娄新高速12月16日竣工通车,沙禾公路改造通过了省级验收,军温公路维修改造基本完成。完成农村公路建设40.5公里。 新农村建设再上台阶。到2012年底,全市已有102个行政村率先进行统筹城乡发展试点建设,我市连续三年成为湖南省统筹城乡发展新农村建设示范县市。 物价涨幅得到较好控制。2012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102.5%,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为102.3%,物价有所上涨。 安全生产形势较好。全年共发生安全事故129起,死亡17人,同比下降34.6%。其中煤矿事故4起,死亡9人,同比下降50%;道路交通事故57起,死亡5人,同比下降28.6%;消防安全事故66起,无人员伤亡。非煤矿山、烟花爆竹、危险化学品等行业实现零死亡。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为0.08。 二、农业 农林牧渔业生产平稳。2012年,全市实现农业总产值127833万元,增长4.4%,全年实现农业增加值78343万元,增长4.4%。全市耕地面积87900亩,农作物播种面积稳中有增,全市粮食播种面积7.58千公顷,增长2.2%。全年实现粮食总产量4.5万吨,出栏生猪35.13万头,牛1.32万头,羊出栏3.22万只,家禽出笼187.25万羽,水产品4106吨。完成水利建设投资3470万元。 2012年,冷水江市注重发展现代特色农业,落实蔬菜种植面积2.5万亩,新增蔬菜基地800余亩,抽检蔬菜样品4000个,农残合格率达97%。发展壮大了瑞生源生物科技、响莲葛根实业、湘土情酒业、富康油茶林基地等农产品加工企业。农机总动力达到21.35万千瓦,农业机械化程度大幅度提高。 三、工业与建筑业 2012年,冷水江市工业持续保持较快增长,全市完成工业增加值144亿元,增长13.2%;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94.6亿元,增长14.0%。112家规模以上工业共实现总产值3685237万元,同比增长11.0%。其中轻工业总产值137788万元,增长10.7%;重工业3547449万元,增长11.0%。全市规模工业企业产品销售率达98.6%,实现利润18712万元。10家规上高新技术企业完成高新技术产值2276631万元,实现增加值61.5亿元,增长6%。同时,加快淘汰落后产能,万元规模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率为16.4%。 主要产品产量实现较大增幅。2012年,全市生产原煤552万吨,增长29.4%;发电70.6亿千瓦时,下降16.5%;生铁261.8万吨,粗钢268.1万吨,钢材346万吨,略有增长;纯碱15.4万吨,增长17.6%;水泥37.5万吨,增长49.3%;锑品8.4万吨,增长23.8%;中成药254吨,氮肥(折纯)23.5万吨,服装373万套,与去年基本持平。 建筑业发展较快。全市建筑业实现增加值65732万元,增长13.9%。房屋建筑施工面积215.2万平方米,增长98.7%;房屋建筑竣工面积46.8万平方米。 四、固定资产投资 2012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974676万元,增长38.1%。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630471万元,增长45.1%;农村固定资产投资225919万元,增长7.5%;房地产开发投资122636万元,增长100%。项目个数增长较快,全年施工项目286个,其中新开工项目257个,本年投产项目个数215个。 工业技改投资继续增长。2012年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50.1亿元,其中技术改造投资完成393594万元。华新水泥日产4500吨熟料生产线、闪星锑业砷碱渣综合治理回收利用工程、冷钢高炉改造项目全面竣工投产,耀华冷耐异地搬迁改造、鑫达耐火8万吨硅砖异地建设等项目建设进展顺利,百加壹年产100万吨废钢加工配送项目、年产300万台智能手机和年产3000台套电子群控节能型中央空调等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已开工。 五、内外贸易 2012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75056万元,增长15.6%。从消费区域看,城乡市场共同发展,城镇消费品零售总额474705万元,增长16.2%,乡村消费品零售总额52706万元,增长16.3%。 外贸发展略有下降。2012年,全市进出口总额达46329万美元,下降20.2%,其中出口11190万美元,下降34.3%,进口35139万美元,下降14.3%。 招商引资向好。2012年,实际到位外资3257万美元,内联引资40.4亿元。引进滨水新城总体开发、海弘物流园、30万吨不锈钢复合板、3000台套电子群控节能型中央空调等招商项目12个。 六、交通邮电、旅游 交通运输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到2012年年底,全市已拥有省道111公里、县乡村道761公里。公交公司更新了施塘到师范8台车,全年参与运营车辆169台,营运线路网长达362.2公里,客运量2831万人次。社会客运出租车准运181台。查处违法违章车辆897辆,完成车辆综合性能检测任务3200台次。 邮电通信业快速发展。2012年,全市邮电业务总量27454万元,增长32.7%,其中移动通讯增长快,业务收入达到25699万元,增长33.1%。 2012年,我市接待游客126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9.13亿元,增长35%。 七、财政、金融与保险 全年实现财政总收入204196万元,增长13.9%,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05416万元,增长22.4%;上划中央收入85466万元,增长4.6%,上划省级收入13314万元,增长16.9%。财政总支出253437万元,增长13.6%。公共财政预算支出211033万元,增长17.2%。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44405万元,教育支出48344万元,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29041万元,节能环保支出10946万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