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州永顺县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3-04-19 湘西州永顺县统计局

七、交通运输和邮电

交通运输稳步发展。年末通铁路里程36公里,公路通车里程4335公里,其中国公路69公里,省公路192公里,县公路267公里,乡公路703公里。完成乡通畅公路232.2公里,村通畅公路106.5公里,全社会旅客客运量778万人次,周转量52365万人公里,货物运输量126万吨,周转量20181万吨公里。

邮电事业平稳发展。有营业网点106处,邮路总长度817公里,邮政业务总量19293万元,增长8.1%,其中电信业务总量17685万元,增长11.2%,邮政业务总量1608万元,下降4.5%,年末全县固定电话用户3.16万户,其中城市电话用户2.25万户,乡村电话用户0.58万户,公用电话0.2万部,PHS用户0.2万户,宽带接入用户2.46万户,年末移动电话交换机容量为21.12万户,移动电话用户达到16.38万户,移动通话时长累计8.8亿分钟,移动短信累计1.33亿条,函件5.57万件,快递4.95万件,包裹0.65万件,订销报刊期发数3.35万份,订销报刊累计数435.43万份。

八、财政、金融和保险

财政收支较快增长。全年实现财政总收入3.1242亿元,增长38.5%,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2.2066亿元,增长49.27%,财政支出完成20.2111亿元,增长18.2%。

金融事业发展较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65.24亿元,增长23.6%,其中居民储蓄存款余额45.17亿元,增长24.6%;各项贷款余额28.4亿元,增长40.5%,。

保险事业稳步发展。2012年保费收入3815万元,增长1%。全年保险赔款和给付支出2800万元,增长3.7%。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科技队伍稳定发展,科技成果推广加快。全县良种覆盖率稳定在98%以上,农业实用科学技术入户率达到95%以上,实用科技培训0.6万人次,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逐步提高,年末专业技术人员为0.68万人。

教育事业稳步发展。开工建设29所农村合格学校。2012年全县共有各类学校312所,(其中小学41所,小学教学点134个,独立初级中学11所,九年制学校22所,完全中学3所,高中1所,职业教育学校2所[其中:民办学校1所],幼儿园97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教学总班级2143个(小学883个,初中360个,高中123个,幼儿772个,特殊5个)。各级各类在校学生80927人(小学38686人,初中17416人,高中7438人,职业2535人,特殊教育73人,幼儿14779人)。基础教育阶段寄宿学生41185人(小学23691人,初中12738人,高中4683人,特教73人)。义务教育阶段农民工随迁子女总数1475人(小学650人,初中825人)。全县基础教育教师总数4991人,其中县管公办教师4012人,州管教师279人,公办幼儿教师34人,社会力量办学教师666人,其中民办幼儿教师653人,民办职业高中教师30人。县管公办专任教师4287人,其中:小学1498人,完全中学519人,九年制1123人,特殊学校18人,高中478人,县幼儿园34人,职业教育教师131人,专任教师72人。

全县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为99.9%,初中学龄入学率98.1%,辍学率1.9%。小学招生7016人,毕业7193人,初中招生6212人,毕业6085人,普通高中招生2836人,毕业2140人,幼儿入园6575人,离园6726人。农村留守儿童24015人,其中小学16980人,初中7035人。

十、文化、卫生、体育

文化事业欣欣向荣,群众文化活动蓬勃发展,新建82个农家书屋,策化举办节庆文艺、专题晚会130场次,开展送戏、送电影下乡3632场次,免费开放“四馆一站”,深度挖掘优秀传统文化,申报非遗保护项目国家级一个、州级13个和州级传承人8人,新增10个州级非遗保护名录和9名州级非遗传承人。被授予“全国文化遗产知识普及宣传试点县”。

文艺创作喜获丰收,创作文艺作品820件,在知名刊物发表作品530件,出版文艺专着7部,电视剧《借问英雄何处》获湖南省“五个一”工程奖,289件文艺作品在省级以上评选活动中获奖。

广播电视事业日益繁荣。全县拥有广播电台1座,对县内广播节目3套,平均每日播音时间3小时,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38.52%。全县电视台1座,电视发射台和转播台1座,电视节目61套,平均每周播出时间6190小时;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80.62%;全县有线电视用户达到6.7万户,增加0.2万户。

医疗卫生保健事业进一步发展。当年开工建设4个乡镇卫生院和42个村卫生室,年末有医疗机构468个,其中医院2个,卫生院45个,卫生所32个,村卫生室384个,床位1785张,从业人员1611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1437人,乡村医生和卫生员389人。职工医保年最高支付额提高到14万元,大病互助提高到8万元,居民医保报销率达70以上%,年最高支付额提高到8万元。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村为主”进一步夯实,低生育水平得到巩固,被评为全省计划生育工作先进县。

十一、资源、环境和安全生产

主要资源:境内有5公里以上河流70条,年平均径流总量为87.58亿立方米,淡水总面积3.63千公顷,水力资源蕴藏量36.98万千瓦;林木积蓄量为505.45万立方米;煤理论蕴藏量为330.5万吨,磷矿为7683.6万吨,铁矿为1176.2万吨,钒矿为2.15万吨。森林覆盖率达到65.99%。

生态建设力度不断加强。新建农村沼气池708口、节柴灶1545个,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下降6.6%,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比上年有所下降,全年造林0.47万亩,绿化2190亩,完成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3.7万亩,复恳植被2.9万亩,兴修水利工程94处,新增旱涝保收面积4048亩。

加快城镇化建设,旧城改造政府片区一期工程基本完成,进入二期建设,南山重点建设项目进展顺利,南区学校开工建设,公安、地税等搬迁项目加快建成,特色小城镇建设有序推进,取得较好成效。全县城镇化率为32.5%,比上年提高1.7个百分点。

2012降水量1476毫米,24小时最高降水量115.2毫米,年平均气温16摄氏度,最高气温38摄氏度,最低气温-3.2.摄氏度。

社会治安明显好转,群众安全感进一步增强。扎实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共康洁执法,健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机制,严厉打击涉及“黑恶”势力及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的犯罪活动,打掉黑恶团伙4个,9起现行命案全部侦破,追捕逃犯179人,立刑事案件911起、破681起,侦破经济案件37起;批准逮捕各类刑事案件150件232人,提起公诉143件242人;审结刑事案件164件,判处刑事被告人250名。县信访中心接待来访群众2950人,化解各类信访问题1776起,其中积案37件。被州委州政府评为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先进单位,获“平安县市”荣誉称号,在全省民意测评中综合排位为75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