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州市蓝山县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存贷款余额较快增长。2012年末,全县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515870万元,增长23.6%,比年初新增98524万元,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423597万元,增长20.3%,新增71535万元。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159937万元,增长22.7%,比年初新增29552万元。其中,短期贷款余额64232元,新增2183万元;中长期贷款余额95679万元,新增27371万元。 保险业发展稳定。全县保险保费收入12898万元,比去年增长9.9%。全县有中华保险公司、平安保险公司、人保财险公司、人寿保险公司、新华保险公司、太平洋保险公司、人保寿险互动部、华康保险代理公司等8个保险公司及营业部。 九、教育、文化、卫生、广播和体育 教育事业不断发展。全县拥有普通中学27所,其中高中2所,中等职业学校2所,小学21所,小学教学点123个。小学适龄儿童毛入学率为121.1%,初中毛入学率为120%。普通中学在校学生16299人,其中高中在校学生3636人,中等职业学校在校学生3469人,小学在校学生32448人,减少6.5% 文化事业稳步发展。拥有乡镇文化站9个,文化馆1所,文物管理所1所,图书馆1所。文物藏品387件,其中一级1件,二级17件,三级51件,图书馆藏书50700册。新华书店出售各类出版物240.8万册,增长8.9%。 卫生事业不断加强。年末全县共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406个(含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卫生室),其中医院、卫生院20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妇幼保健院、卫生监督所各1所,拥有床位总数1144张,比上年增加335张。全县卫生工作人员1922人(不含乡镇卫生院在村卫生室工作的执业(助理)医师、注册护士数)。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的村358个,参加农村合作医疗的农民33.09万人。 广播电视事业继续发展。全县拥有电视台1座,差转台1座。电视人口覆盖率99%。全县有线电视用户1.5万户。 体育事业有新进展。参加永州市青少年田径锦标赛获金牌4枚,铜牌6枚,体育道德风尚奖,参加永州市青少年举重锦标赛获金牌2枚,铜牌3枚,团体总分第六名;8月参加湖南省青少年举重锦标赛获银牌8枚 十、节能减排与安全生产 节能减排取得新成效。经上级统计部门初步审核认定,2012年,全县单位GDP能耗比上年下降4.51%;单位规模工业增加值能耗比上年下降6.69%;单位GDP电耗720.3千瓦时/万元,比上年下降3.95%。初步测算,2012年全县化学需氧量为8922.15吨,削减率为3%,氨氮排放量为988.98吨,削减率为4.79%;二氧化硫排放量为1656.65吨,削减率为1.2%,氮氧化物排放量为158.46吨,削减率为5.01%,完成上级规定的目标任务。 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全年安全生产事故发生173起,比去年增加55起,增长55.6%;死亡人数11人,与去年持平,直接经济损失93.1万元,比去年增长59%。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0.166人,下降12.7%;道路交通万车死亡人数9人。 十一、人口、计划生育、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全县户籍总人口为39.37万人,常住人口为33.09万人,城镇化率为40.1%,出生率为14.7‰,死亡率为7.68‰,自然增长率为7.02‰。全县已婚育龄妇女人数77963人,领独生子女证人数3858人,出生人数4864人,死亡人数2179人,施行计划生育手术5348例,其中绝育1346例,上环2801例,取环74例,人工流引1127例。全年共发放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金76.9万元,独生子女特别扶助金7.2万元,独生子女保健费8.7万,共有1212名奖励扶助对象受益。 居民收入大幅增长。全县城镇居民人均总收入为19598元,其中可支配收入19161元,比上年增长14.4%,总收入中,人均工薪收入12197元,增长13.6%;经营净收入2698元,增长14.4%;转移性收入3825元,增长19.7%;财产性收入878元,增长12.8%。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672元,增长19.1%,其中工资性收入3371.4元,增长19.95%;家庭经营收入4251元,增长18.6%;转移性收入827.6元,增长19.7%。国有单位在岗职工工资总额为335726万元,增长13.4%,国有单位在岗职工人均工资为34234元,增长8.1%。 消费水平不断提高。全县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14130元,比上年增长26.2%,其中食品支出5730元,增长27.7%,居住支出1391元,增长22.1%,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支出1233元,增长25.6%,衣着支出1402元,增长24.1%,医疗保健支出806元,增长14.1%,交通和通讯支出1557元,增长23.5%,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支出1499元,增长37.2%,其它商品和服务支出512元,增长26.9%。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4711元,比上年增加701元,增长18.16%。其中,食品2012元、衣着235元和居住1457元,分别增长14.3%、6.7%和12%。全县城镇居民人均居住面积43.9平方米。农村居民年末平均每百户家庭拥有固定电话12部,移动电话机98部,人均住房面积43.4平方米。2012年,全县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为40.6%,比上年上升0.6个百分点,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42.7%,比上年下降0.7个百分点。 社会保障力度加大。全县参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人数3.3万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1.84万人;参加城镇医疗保险人数1.88万人,参加城镇居民医保人数7.72万人,参加农村养老保险人数23万人。全年投入城市低保资金1664万元,保障对象5373人;投入农村低保资金2023万元,保障对象15263,城市低保资金和农村低保资金按规定标准发放到位率均为100%。 注: 1、本公报数据为初步统计数据 2、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