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阳市南县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3-04-19 益阳市南县统计局

八、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技实力逐步增强。新增省级高新技术企业1家,市级高新技术企业2家,省级创新型企业1家、省级创新型试点企业1家、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全年列入各级科技计划项目28项,其中国家级科技计划2项、省级22项,获上级165万元科技经费支持。

科技创新成绩显着。全年专利申请112件。获省级科学技术奖7项。全县高新技术产品生产企业2个。实现利税总额2.8亿元;实现增加值6.4亿元;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0.21亿元;其中安排科技三项经费0.07亿元。全县国有企事业单位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12万人。

教育事业取得新成就。年末有学校205所,其中高中4所,完全中学1所高中,职中2所(1所公办、1所民办),初级中学21所,小学98所,幼儿园79(1所公办、78所民办)。班级数:高中143个,职高48个班,初中307个班,小学738个;在校学生62057人,其中高(职)中生8908人,初中生19888人,小学生31644人。享受免费教科书学生人数51532人。有教职工5577人,其中公务员20人,高级职称382人,中级职称2682人,初级职称2476人,未评职称的17人。小学招生5583人,毕业5621人。初中招生5610人,毕业5521人。高中招生4427人,毕业3913人。幼儿园在园幼儿10582人。2011年参加高考人数3469人,本科二批以上上线人数较去年有所增长。

九、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基础扎实,活动丰富。县级文化馆1个,公共图书馆1个,藏书71000册,纪念馆1个;剧场、影剧院2个;乡镇文化站12个。民间艺术表演团体10个,农村放映队12个,放映电影6123场次。

全县现有中、短波广播发射台和转播台1个,电视台1座,有线电视和无线数字电视用户304个村,6.2万户,比上年增长5.6%。有线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为78%,比上年提高3个百分点。

体育事业全面发展。全县先后投入5200多万元,相继兴建了能容纳4000人的南县体育馆、全民健身活动中心、室内门球场以及优美壮观的南洲体育健身休闲广场、宝塔湖健身游园广场、南华大桥健身广场、团结渠健身娱乐休闲等体育健身场馆和64个农村体育健身场所。高标准体育场馆的兴建和基础设施的改善,较大的满足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健身需求,有效推动了全县群众体育工作的健康发展。2009年元月,湖南克明面业与八一体工大队签约,正式将八一女排主场落户南县,同时,全国女排联赛、全国体育舞蹈公开赛、中国CBO男子篮球俱乐部联赛、全省摔跤赛、全省柔道赛、全省钓鱼比赛等全国全省大型赛事先后在南县举办,形成了大赛年年办、小赛月月有的可喜局面。另外,全民健身活动也得到有效开展,全县已形成了社会化的全民健身网络,拥有篮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门球、武术、钓鱼、健身队等体育协会22个,拥有会员8000多人。与此同时,竞技体育相映生辉,近年来,全县共为市以上输送体育后备人才260多人,运动员参加全国比赛共获金牌38枚、银牌45枚、铜牌26枚。全年体育彩票发行额150万元。

卫生事业加快发展。全县共有卫生机构35个,其中医院、卫生院31个,妇幼保健院1个,专科疾病防治院1所,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卫生监督检验机构1个,共拥有床位1377张。其中乡镇卫生院12个,拥有床位522张。现有卫生技术人员1897人,其中执业医师和助理医师853人,注册护士602人。其中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技术人员50人,卫生监督检验机构卫生技术人员25人,乡镇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726人。全县12个乡镇场全面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实际参加农村合作医疗人数47.1万人,平均参合率为96%,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

十、环境保护与能源消耗

环境质量稳中向好。一是环境质量恶化趋势有所遏制。1、城镇空气环境质量保持在国家二级标准之内,南洲镇大气污染有所减轻,二氧化硫(SO2)、氮氧化物(NOx)、颗粒物(TSP)三项空气污染综合指数2011年与2007年相比,下降了1.63%,年均递减了0.32%。2、地下水环境质量有所好转。南茅运河水环境质量符合国家地下水Ⅲ类水质标准,基本符合功能规划要求,重要污染物指标超标率0。3、区域环境噪声和交通噪声污染有所加重。南洲镇区域环境噪声和交通噪声等效声级为57.3分贝和71.9分贝。其中区域噪声污染指数上升了2.7%,交通噪声平均等效声级上升了0.2分贝,且交通噪声超标率为19%。二是通过推进工程减排、管理减排和结构减排,共实施污染物削减项目38项。主要污染物SO2减排0.0207万吨,比2005年下降了13%,COD减排0.3197万吨,比2005年下降了25%,分别完成了2009年、2010年和2011年度削减目标,主要污染物排放连续三年出现负增长。南县成为“十一五”期间全益阳市率先完成COD和SO2两个指标中期削减任务的县,关停整治造纸、苎麻脱胶企业污染没有出现污染反弹的县,没有发生污染事故造成不稳定事件的县。

节能降耗成效显现。规模以上工业万元增加值综合能耗0.43吨标煤,同比下降12.5%。预计全年能顺利完成单位GDP综合能耗下降3.5%的目标。

十一、城乡建设、社会安全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品味日益提升,规划更加合理。县城总体规划修改方案完成,启动县城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工作。功能更加完善。县城垃圾处理场达到竣工验收标准,污水处理运营管理公司正常运行,双堰路、林荫路等城区二级道路完成路面改造升级。唯一金城、中央公园一期等大型商品房开发楼盘封顶。启动兴盛东路一期商居工程建设,完成工程量的50%。小城镇建设全面推进,除县城外共完成投入1.07亿元,是上年的3倍多。管理更加有效。实行分片分段管理,坚持绩效考核,强化社区管理职能,逐步建立大城管模式。规范客运市场管理,兴盛车站正式投入使用。

扎实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加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开展全县城乡环境集中整治月活动。

“平安南县”建设进展良好。全年安全生产事故死亡人数9人,其中交通事故9人。亿元GDP事故数0.45次,比上年减少0.07次;亿元GDP死亡人数0.07人,比上年减少0.04人;万车死亡人数1.5人,比上年减少0.5人。全年全县完成食品检验573批次,药品监督抽验61批次。全年全县共受理群众信访2537件(人)次,比上年增长5.6%。接待群众集体上访135批1415人次,分别增长18%和0.37%;全年全县人民调解组织共调处各类民事纠纷2817件,调解成功2783件,成功率达98.8%。

十二、人口、人民生活、社会保障、社会组织

人口增长适度。年末全县总人口69.56万人。常住人口62.32万人。年内出生7478人,出生率11.99‰,死亡4064人,死亡率6.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