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阳市隆回县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六、交通邮电和旅游 交通运输稳步发展。全县26个乡镇全部通沥青、水泥路,通沥青、水泥路的行政村891个。境内公路里程达3248.3公里,其中:高速公路41.9公里,国道47.5公里,省道492.1公里,县道353.7公里,乡道612.8公里,村道1700.2公里。公路客运1023.3万人次,增长-6.86%,旅客周转量为302688.1万人公里,增长43.82%,公路货运量为653.7万吨,同比增长2.72%,公路货物周转量为72608.5万吨公里,增长-2.4%。 邮电通信业务较快增长。邮电业务总量55206万元,比上年增长10.1%(按新口径),函件49.59万件,报刊期发数891.37万份,报刊流转额877.01万元,集邮26.92万枚。年末固定电话用户80147户,移动电话446055户,其中:本年新增61364户。年末互联网宽带用户数44458户。 旅游产业得到提升。完成湖南省旅游产业发展十佳县申报和创建,并完成了隆回旅游风光宣传片的拍摄和音乐制作,组织参加湖南第四届旅游产业博览会,选送的滩头年画荣获湖南省旅游商品银奖,全年争取国家旅游发展基金补助虎形山-花瑶景区游客接待中心建设缺口资金50万元,2012年我县景区景点共接待游客71.7万人次,旅游收入达45600万元,同比分别增长28.04%和31.03%。 七、财政、金融和保险 财政收入较快增长。全县财政总收入达到64556万元,同比增长23.35%,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42506万元,同比增长26.1%,财政总收入占GDP的比重为6.14%,其中:税收收入25037万元,同比增长25.1%,非税收入17469万元,同比增长27.6%,上划中央财政收入17125万元,同比增长16.9%。上划省级财政收入4925万元,同比增长23.9%。财政总支出316483万元,同比增长30.5%,公共财政支出274161万元,较上年增长30.6%,其中:农林水事务支出40191万元,较上年增长47.3%;教育支出72924万元,较上年增长67.7%;医疗卫生支出41996万元,较上年增长35.3%;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40009万元,增长12.9%。 金融信贷稳健运行。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149.21亿元,比年初增加15.22亿元,其中储蓄存款123.3亿元,比年初增加22.65亿元。各种本外币贷款余额43.24亿元,比年初增5.66亿元,其中中长期贷款余额26.7亿元,较年初增加2.45亿元。 保险事业健康发展。全年保费收入22106万元,其中:寿险保费收入16540万元,健康险保费收入627.3万元,意外伤害险保费收入885.01万元,财产险保费收入3665万元。各项赔款和给付支出3152.2万元,其中:寿险给付300.35万元,健康险赔款和给付298.4万元,意外伤害险赔款和给付232.04万元,财产险赔款和给付2240万元。 八、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事业不断发展。全县各类学校单位数727所,其中:职业中学3所,普通中学72所,普通小学280所,幼儿园372所。各类学校专任教师8377人,其中:职业中学254人,其中女性87人;普通中学3543人,其中女性1326人;普通小学3711人,其中女性1814人;幼儿园959人,其中女性946人。中等职业教育在校学生5656人,同比增长0.8%,普通高中在校学生16276人,初中及小学在校学生达133098人,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各类学校毕业人数达49046人,其中:普通中学毕业生数16229人,其中女性6531人;普通小学毕业生数13380人,其中女性5638人;幼儿园升学16222人,其中女性7240人。新建农村公办幼儿园5所,新创建义务教育合格制学校6所。高考上二本以上人数达1792人,排名全市第一。 科技事业健康发展。全年科技经费支出551万元,全年共向省科技厅争取项目7项,落实科技经费296万元。完成专利申请数78件,授权专利数29件。成功摸索出铁皮石斛组培配方,拥有自主的铁皮石斛组织培养技术,现已成功快繁出近10万株1-3厘米高的铁皮石斛组培苗。龙牙百合种球快繁技术取得阶段性进展。经过30多个配方,4个多月的试验,成功培育出了3000多棵龙牙百合组培芽和1000多个长有1-5条长约1-2厘米的根的脱毒龙牙百合种球,为极具市场前景的隆回县龙牙百合产业做大做强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九、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艺术不断巩固。全年实现文化产业增加值36893万元,占GDP比重3.51%。年末拥有文化站26个,公共图书馆1个,公共图书馆藏书84362册,文化馆1个,共有县级广播电台1座,电视台3座,中、短波广播发射台15座,有线电视用户11.5万户,乡及乡级以上农村有线广播站数26个,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和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分别为94.3%和96.5%,农村有线广播入户率38%。 卫生保健服务网络不断完善。全县卫生机构36个,其中专科疾病防治、妇幼保健、疾病中心各1个,卫生监督检验机构1个,医院、卫生院床位数2726张,卫生技术人员1811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1063人,护师、护士数753人。 体育事业稳步发展。全县体育场地47个,体育馆4座,运动场39个,游泳池2个,各种训练房4个,全面开展全面健身项目6项次,达到国家体育锻炼标准人数129713人,其中:女性51885人。 十、人口、人民生活、就业和社会保障 人口保持低速增长。年末全县总人口为120.81万人,农业人口为109.06万人;在总人口中:男性为62.82万人,男女性别比为108.32:100。生育率为8.60‰,死亡率为5.83‰,自然增长率为2.57‰。常住人口109.82万人,城市化率23.45%。 城乡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2044.39元,较上年增长13.96%。年末城镇居民每百户家庭拥有彩电122台,电脑28台,空调24台,普通电话62部,移动电话170部,冰箱90台。农民人均纯收入3179元,比上年增长18.8%,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3081元,比上年增长7.83%。年末农村居民每百户家庭拥有彩电87台,移动电话61部,固定电话34部,冰箱36台。 社会保障事业得到加强。全县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5.44万人,同比增长8.23%。离退休人员1.62万人,全年有2.48万人参加失业保险,参加医疗保险职工人数3.8万人,参加工伤保险人数为4.72万人,同比增长10%。医药卫生一体化改革扎实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参合率达96.1%,完成五类保险扩面1.1万人,总参保85.38万人。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住院医疗费补偿率59%,。 就业再就业成效明显。城镇新增就业人数4475人,城镇登记失业率1.09%,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人员9900人。 社会福利工作取得较好成绩。享受救济的城乡困难户人次数达63814人次,较上年增加12584人次,各种社会福利收养性单位数16个,农村五保供养人数9836人,全年销售社会福利彩栗1800.6万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