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州市宁都县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2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关键之年,面对国际国内复杂多变的经济局势,宁都县委县政府率领全县上下以赣南苏区振兴发展为契机,攻坚克难,加快推进经济社会发展步伐,全面推动《若干意见》贯彻实施。全力以赴保增长、保稳定、保民生、促发展,努力推动“主攻项目,决战两区,壮大总量,集聚发展”战略取得新的更大进展,振兴发展开启新纪元,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迈上新台阶。 一、综合 经济总量实现新突破。2012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01.47亿元,首次突破百亿元关口,总量处于赣州市第一方阵,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0.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4.54亿元,增长5.6%;第二产业增加值40.29亿元,增长13.4%;第三产业增加值36.64亿元,增长10.0%。三次产业结构比为24.18:39.71:36.11。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实现增加值56.44亿元,比上年增长11.2%,占GDP比重达55.62%。人均GDP为12685.9元/人,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0.1%,继续保持两位数增长。 2012年实现财政总收入6.7亿元,同比增长11.49%,其中,地方财政收入5.05亿元,同比增长5.5%。 物价水平涨幅回落。全年居民消费价格与上年同期比上涨4.2%,其中,食品类价格上涨6.0%;烟酒类价格上涨0.2%;衣着类价格上涨4.3%;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价格上涨2.2%;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价格上涨5.5%;交通和通信类价格上涨4.5%;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价格上涨1.8%;居住类价格上涨1.8%。此外,商品零售价格与上年同期比上涨3.1%;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与上年同期比上涨3.9%。与上年比,2012年居民消费价格涨幅回落0.8个百分点。 二、农业 农业生产取得新进展。2012年实现农业总产值39.55亿元,可比增长5.64%,比上年提高1.45个百分点;粮食总产量41.11万吨,同比增产8179吨,增长2.03%,实现了“十二五”之年的“二连丰”。 全年肉类总产量5.22万吨,同比增长5.02%,其中猪肉产量1.63万吨,增长5.4%。年末生猪存栏11.28万头,增长3.29%;生猪出栏19.65万头,增长6.43%。家禽出笼3104.8万羽,增长2.08%,其中黄鸡出笼3061万羽,增长1.94%,占家禽总出笼量的98.6%。全年水产品养殖面积70364亩,与上年持平;水产品产量29541吨,比上年增长11.31%。 产业效应进一步显现。农业生产稳产增收,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琴江细鳞斜颌鲴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晋升为国家级保护区,“四大家鱼”良种繁殖场晋升为省级水产良种场,被评为全省渔业工作先进县。“宁都黄鸡”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韶琳茶叶”被认定为江西省着名商标。农民利益联结机制进一步稳固,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社达121家,新增16家;农业龙头企业103家,其中省级农业龙头企业6家。 三、工业和建筑业 规上工业持续增长,阵营进一步壮大。2012年,全县深入贯彻落实新一届县委政府确定的战略目标,主攻工业发展。针对现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以新产品生产研发、科技改革和人才引进为着力点,不断提高企业生产效益,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7.9亿元、增加值15.4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8.4%、13.68%(可比价增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15.18%,比上年提高2.68个百分点。积极抓好规下企业“入规”工作,全年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6家,企业队伍进一步壮大。 决战园区成效显着,经济效益稳步提高。围绕“4+3”工业产业发展拓平台、上项目,决战园区成效显着。水东工业园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完成;新中胜产业基地三条主干道建成贯通,万亩工业园区框架基本成型;新规划的锂电新材料产业基地和青塘化工园区征地拆迁、场地平整工作正式启动。我县被确定为省级锂电新材料产业基地,县工业园区被批准为省级生态工业园区。门业产业园、文化创意产业园、天诚氟化工等一批重大项目相继签约入园。2012年,园区全部企业累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0.58亿元、工业增加值11.91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0.25%、15.25%(可比价增长)。 建筑业保持平稳较快发展。2012年全县建筑业上缴营业税金6355万元,增长2.65%。全县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完成产值65472万元,增长16.07%。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较快增长。2012年5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7.26亿元,同比增长30.5%,比去年同期提高2.8个百分点。分产业看,第二产业(全部为工业)完成投资16.31亿元,增长10.7%,工业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达43.76%;第三产业投资高位增长,实现投资20.95亿元,增长66.5%,拉动投资总量增长29.31个百分点。其中,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4.71亿元,同比增长27%。 非公经济投资起支柱作用。从经济类型上看,公有制经济投资完成13.11亿元,同比增长39.6%,非公有制经济投资完成24.15亿元,占投资总额的64.83%,同比增长26%,拉动投资总量增长17.5个百分点,起支柱作用。 五、消费品市场 消费品市场日益繁荣。落实万村千乡、家电下乡、汽车下乡及家电以旧换新等惠民政策,提升百姓消费信心,拉动消费需求增长;强化对行业和市场的监管,进一步规范经营秩序。百姓吃穿住行基本消费需求增长切实得到保障,全县消费品市场持续繁荣发展。 抓好贸易服务业企业入规工作,全年新增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企业3家,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5.16亿元,可比增长14%,总量稳居全市第4位和第一方阵,增速列第10位,比上年前移4位;其中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6367.6万元,可比增长33.4%,增速跃居全市第四位。 六、个私和对外经济 个私经济协同发展。2012年县内拥有个体工商户14702户,同比增加1989户,增长15.65%,安排从业人员33218人,同比增加1971人,增长6.3%;拥有私营企业1175户,同比增加293户,增长33.2%,安排就业人员12180人。私营企业注册资金达222367万元,同比增加84397万元,增长61.17%。 开放型经济取得新成效。全县以贯彻落实国务院《若干意见》为动力,不断优化招商引资环境,加大主攻项目力度,开放型经济取得新成效。全年共新批外资项目8个,实际引进外资4005万美元,同比增长10.03%。引进内资项目7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3个),实际引进内资16.24亿元,同比增长15.5%。外贸进出口总额2511.52万美元,同比增长10.83%,其中出口2510.55万美元,同比增长10.9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