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西湖区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3-04-08 杭州市西湖区统计局

西湖区统计局

(2013年2月)

2012年是党的十八大的召开之年,是本届政府的开局之年,更是“十二五”规划的推进之年。一年来,面对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全区上下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围绕全面建设“美丽幸福的首善之区”的总目标,大力实施“五大战略”,克难攻坚谋发展,齐心协力创新业,较好地完成全年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全区经济稳步提升,社会各项事业协调发展,人民生活品质进一步提高。

一、综合

经济总量。初步核算,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636.6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9.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52亿元,比上年增长0.7%;第二产业增加值106.16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525.97亿元,比上年增长11.8%,第三产业增速高于经济总量增速2.4个百分点。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0.75:18.24:81.01调整为0.71:16.67:82.62。按户籍人口计算,全区人均GDP达101612元。

财政收支。全年完成财政总收入122.41亿元,比上年增长5.0%,其中地方财政收入74.16亿元,比上年增长5.16%。全年一般预算支出39.81亿元,比上年增长4.45%。其中教育支出8.05亿元,增长6.41%;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5.22亿元,增长34.94%;城乡社区事务支出6.95亿元,下降33.4%。

二、人口、人民生活、社会保障和劳动就业

人口。年末全区户籍人口62.65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79万人。其中:农业人口6.11万人,非农业人口56.54万人。人口出生率为11.68‰,人口自然增长率为8.5‰。计划生育率98.02%。

人民生活。据抽样调查,市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7511元,比上年增长10.1%,人均生活消费性支出22800元,比上年增长0.7%,人均居住面积34.39平方米。市区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升2.5%,恩格尔系数由上年的36.9%上调至37.1%。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21256元,比上年增长12.4%。

社会保障。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参保率分别达99.78%和96.88%,连续五年位居全市首位。出台城乡居民临时救助制度,深入开展“春风行动”等活动,发放各类帮扶救助资金补贴5480余万元,惠及困难群众7.65万余人次。扎实推进助残工作,完成第六届残联和四大协会换届。深入构建城乡一体化社会养老服务体系,老年食堂(助餐点)、星光老年之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分别达到179个、198个和44个,每百名老人拥有机构养老床位数达4.5张,率先在杭州市实现“9646”养老服务目标,成功创建全国养老服务示范区,城乡一体化社会养老服务综合体建设荣获省年度十佳民生工程。加快拆迁安置房项目建设,开工25万平方米,竣工48.6万平方米,交付48.7万平方米,回迁安置1132户。文三新村危旧房改善交付使用,惠民122户,完成农村困难住房改造20户。

劳动就业。深化创建充分就业城区,切实做好“四类群体”就业服务工作,新增城镇就业人员26400人,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14560人,动态消除“零就业家庭”。

三、城乡建设、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

城乡建设。配合做好杭长高速、余杭塘路、德胜快速路等市重点道路的建设以及地铁2号线项目前期工作。之江大桥竣工通车,紫之隧道建设有序开展,实施留泗路等整治工程,完成18条背街小巷改善,建成娄家湾河等4个地下停车场库1510个公共停车泊位,努力缓解交通“两难”问题。完成15条城乡河道综保工程。实施9所中小学和幼儿园建设。城西污水处理厂、新城西医院主体工程基本完成。“数字城管”和街面保序工作考核成绩继续保持全市第一。深入实施旧小区物业管理提升改善工程。启动6个农转非小区物业管理改善项目惠民1990余户70万平方米。继续实施城区美化、亮化工程,实现各项养护作业的专业化、市场化、标准化。深化生活垃圾分类。成功创建5家省级文明农贸市场。48个行政村全部建成农村城管服务站,全面实施农村环境卫生长效管理。全力开展防汛抗台、抗雪防冻等城市管理应急工作,有效保障城市的正常运作。

平台建设。之江新城概念性规划编制完成,浙江文化城成功落户,浙江音乐学院开工建设,亚厦产业、金街美地等60个项目顺利实施,之江新城荣获全省十大魅力新城。西溪谷城市设计批复,山坞资源利用开发、城西休闲公园建设有序开展,西湖啤酒厂平稳搬迁,浙大创新技术研究院成功落户,浙商总部、珀莱雅等大项目有序推进,沿山慢行道一期完成。西湖科技生态城纳入杭州市总体规划修编范围,概念性规划设计进一步优化,区域内道路启动建设。

环境保护与整治。认真落实“三年两步”国家生态建设示范区创建计划,通过国家生态建设示范区创建验收。加大城乡产业统筹力度,大力发展绿色生态产业,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实现区域产业升级转型。推进城乡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全年新增截污量9000吨/日,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美丽乡村建设稳步推进,完成15个村的整治工作,新增扩绿面积38.6万平方米。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全面推进,“三江两岸”生态景观保护与建设工作取得明显成效,玉泉一期青芝坞整治工作顺利完成,节能减排工作取得新进展。功能区环境质量得到有效改善,辖区内主要河道水质基本达到Ⅳ类水体标准,全年空气环境质量优良天数超过340天,优良率在93%以上,区域环境噪声和交通噪声低于全市主城区平均值。

安全生产与社会维稳。创新安全生产监管手段,实施镇街安监队伍“铸剑计划”,严厉打击非法违法安全生产行为,安全生产三项控制指标连续八年实现负增长,连续两年荣获全国安全生产先进单位。开展食品安全百日整治大行动,深入实施药品生产“五位一体”监管模式。大力推进质量强区建设,杭州天堂伞业集团有限公司荣获2012年杭州市政府质量奖。深入实施“平安西湖”建设,全区“平安镇街”实现100%达标,“平安村社”达标率达到98%以上。深入开展双拥模范城区创建工作,进一步巩固军政军民团结的良好局面。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出台落实社会组织发展规范实施意见,建立全区110社会联动机制,健全“大调解”工作体系和信访终结机制,实行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圆满完成了“十八大”安保工作,社会形势保持平稳。

四、农业

全区完成农业总产值6.64亿元(现价),比上年增长4.69%,其中:农业种植业产值2.45亿元,畜牧业产值0.39亿元,渔业产值3.66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