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市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全年共举办各类展览活动168场,比上年增长3%,展览面积150万平方米,增长7%。 六、对外经济和旅游 全年进出口总额176.4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3.3%。其中,出口136.28亿美元,增长74.3%;进口40.14亿美元,下降10.6%。加工贸易出口额21.74亿美元,下降3.9%。机电产品出口49.90亿美元,增长87.7%。高新技术产品出口14.32亿美元,增长10.5%。 全年新批外商投资企业63户,实际利用外资16.56亿美元,与上年持平。其中,外商直接投资16.01亿美元,增长23.1%。全年对外经济合作新签合同额12亿美元,完成营业额22.6亿美元,劳务合作年末在外人员1.5万人。年末境外世界500强企业在合肥投资设立42家外资企业,新增3家。 全年入境旅游人数37.5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3.0%,旅游外汇收入2.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1.9%。国内游客5360万人次,增长20.2%,国内旅游收入444.63亿元,增长20.0%。年末全市星级饭店达82家,其中五星级9家、四星级20家。共有A级旅游景点47家。 七、交通和邮电 全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165.06亿元,比上年增长8.9%。 全年旅客运输量3.44亿人,比上年增长18.0%。货物运输量3.37亿吨,增长15.1%。 年末民用汽车拥有量66.55万辆,比上年增长20.9%,其中私人汽车48.65万辆,增长28.1%。民用轿车拥有量38.84万辆,增长29.3%,其中私人轿车33.47万辆,增长33.2%,占轿车拥有量的86.2%。 全年邮电业务总量74.45亿元,比上年增长11.8%。其中,邮政业务总量5.29亿元,增长35.6%;电信业务总量69.16亿元,增长10.4%。年末固定电话用户190.69万户,比上年减少13.49万户。其中,城市128.89万户,减少12.29万户;农村61.80万户,减少1.20万户。移动电话用户615.47万户,增加40.78万户。基础电信运营企业计算机互联网接入用户93.39万户,增加5.99万户。 八、财政、金融、证券和保险 全年财政收入694.36亿元,比上年增长11.3%,其中地方财政收入389.50亿元,增长15.1%。财政支出572.10亿元,比上年增长20.5%。其中,社会保障与就业支出增长14.6%,教育支出增长48.5%。 年末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6913.84亿元,比上年末增加1157.54亿元,增长20.1%;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2065.57亿元,增长22.3%。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6136.03亿元,比上年末增加879.1亿元,增长16.7%。其中,短期贷款余额1521.96亿元,增长12.7%;中长期贷款余额4370.36亿元,增长14.4%,中长期贷款中个人贷款余额1306.09亿元,增长12.9%。 全年首发上市公司1家,融资8.5亿元。年末全市共有30家境内上市公司。全年债券融资236.55亿元。证券营业部59个,比上年增加12个,证券交易量4995.86亿元,从业人员2697人。期货营业部18个,比上年增加6个,期货交易量122188.26亿元,从业人员621人。 全年保险公司保费收入89.33亿元,比上年增长31.4%。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40.02亿元,增长29.1%;人身险保费收入49.31亿元,增长33.4%。支付各类赔款及给付29.98亿元,比上年增长40.4%。其中,财产险赔款与给付20.11亿元,增长48.6%;人身险赔款与给付9.87亿元,增长26.4%。 九、教育和科技 全市各类高等院校60所,其中普通高校48所。普通高中113所,普通初中250所,小学964所。专任教师8.68万人,其中普通高校2.33万人、普通中学2.83万人、小学2.37万人。各类中等职业教育(不含技工学校)在校生14.09万人,特殊教育在校生964人。幼儿园在园幼儿20.54万人。高中阶段毛入学率106.31%,初中阶段适龄人口入学率117.76%,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102.3%。全市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惠及学生64.3万人,其中城市25.5万人,农村38.8万人。 全年新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20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615家。新增国家级重点新产品26个、省级高新技术产品410个。全市规模以上工业高新技术产业完成产值3533.74亿元,比上年增长18.9%;实现增加值895.81亿元,增长18.6%,占全市生产总值的21.5%,比上年提高1.3个百分点。 已建国家重点实验室7家,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实验室120家;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含分中心)7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87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8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15家。 全年受理专利申请15142件,其中发明专利4748件,增长31.2%;授权专利9639件,其中发明专利1242件,增长63.4%。签订各类技术合同5160项,成交金额42.3亿元,增长26.9%。全市有6项成果获国家科技奖,其中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3项、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年末全市共有文化馆12个,公共图书馆9个,博物馆18个,各级各类档案馆12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9处,市(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45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4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11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59项。图书馆总藏量697.05万册(件),其中图书325.10万册,比上年分别增长42.0%和4.6%。各级国家档案馆馆藏档案资料214.42万卷,增长67.9%。电影院26家,全年票房收入1.85亿元,增长41.2%。各类动漫企业85家,具有原创能力和代表作品的企业35家。年末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和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均达100%。 年末全市共有卫生机构(含村卫生室)2100个,其中医院、卫生院260个,妇幼保健院(所、站)12个,卫生防疫和防治机构11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216个。卫生机构床位数3.72万张,其中医院、卫生院床位3.47万张。专业卫生技术人员4.04万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1.53万人,注册护士1.82万人。每千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5.33人,拥有医院、卫生院床位4.58张。婴儿死亡率5.93‰,产妇住院分娩率99.98%。城市社区卫生机构覆盖率达95%,城乡居民新农合参合率达100.37%。 全年成功组织2项大型赛事和18项市级体育赛事。我市体育健儿参加各种赛事获得13枚金牌、5枚银牌和7枚铜牌。全市完成260个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和70个全民健身苑工程建设。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年末全市常住人口757.2万人,比上年增加5.1万人。城镇化率为66.4%,比上年提高1.8个百分点。年末全市户籍人口710.5万人,比上年增加4.37万人,其中市区户籍人口222.2万人。全年人口出生率12.56‰,死亡率7.94‰,自然增长率4.6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