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昌平区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五、农业、工业和建筑业 农业:全年实现农业(第一产业)增加值9.2亿元,比上年增长39.5%。预计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6亿元,比上年增长31%,其中,农业产值完成10亿元,增长22.6%;受平原造林工程拉动,林业产值完成5.9亿元,比上年增长2.7倍;牧业产值完成9.2亿元,增长0.1%;渔业产值完成0.3亿元,比上年下降5.9%。 全区农业观光园199个,比上年减少2个;观光园总收入5.3亿元,增长65.6%。民俗旅游经营户1250户,累计接待游客128.4万人次,下降23.6%;民俗旅游总收入0.6亿元,下降25%。设施农业占地面积18801亩,比上年增长30.8%;实现营业收入5.9亿元,增长61.8%。 工业: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208.7亿元,比上年增长7.7%。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总产值1178.7亿元,增长11.4%;完成销售产值1180.8亿元,增长12.8%,实现产销率100.2%。其中,现代制造业企业完成工业产值498.8亿元,同比下降1.8%,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42.3%;高技术企业完成工业产值122.3亿元,同比增长8.8%,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10.4%。 园区工业:2012年,中关村科技园区昌平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产值1062.2亿元,比上年增长13.7%,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90.1%,拉动全区工业总产值增长12.1个百分点。 建筑业:全年实现建筑业增加值29.5亿元,比上年增长23.7%。全区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267.5亿元,比上年增长14.1%。其中,外省完成产值148.8亿元,比上年增长7.2%,拉动全区建筑业总产值增长2.4个百分点。本年新签合同额164.6亿元,比上年下降16.4%。 六、固定资产投资与房地产开发 固定资产投资: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90.1亿元,比上年增长18.8%。 按构成分,城镇投资467.3亿元,比上年增长22.5%;农村投资22.8亿元,下降27%。 按类型分,国有投资174.4亿元,比上年增长62.3%;民间投资290.2亿元,下降0.5%;外商投资25.5亿元,比上年增长88.1%。 按产业分,第一产业投资13.3亿元,比上年增长3倍;第二产业投资41.6亿元,比上年增长60.5%;第三产业投资435.1亿元,比上年增长13.5%。 房地产开发:全年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276.5亿元,比上年下降1%。房屋施工面积达到1319.7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9.1%,其中政策性住房房屋施工面积445.7万平方米,比上年增加39万平方米,占全区房屋施工总面积的33.8%。政策性住房新开工面积49.6万平方米,比上年减少189.9万平方米,占全区新开工总面积的34.7%,其中住宅面积38万平方米,比上年减少139.8万平方米。 七、国内贸易和旅游 国内贸易: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280.4亿元,比上年增长12.2%。 按商品用途分,吃类商品实现零售额87亿元,增长12.5%,占比31%;穿类商品实现零售额6.6亿元,增长20.4%,占比2.3%;用类商品实现零售额152.9亿元,增长17.9%,占比54.5%;烧类商品实现零售额34亿元,下降9.4%,占比12.1%。 利用外资:2012年全区引进外商实际投资9290.6万美元,比上年增长2.2%。其中,外商独资企业实际利用外资7812.9万美元,增长23.6%;合资企业实际利用外资1477.7万美元,比上年下降46.7%。 旅游:全年共接待旅游人数1450万人次,比上年增长5.9%。其中,住宿业接待400万人次,增长14.1%;旅游区(点)接待722万人次,下降1%;民俗旅游接待328万人次,增长13.4%。 全区旅游企业实现营业收入89亿元,比上年增长14.3%。其中,住宿业实现收入27.8亿元,增长15.2%;旅游餐饮实现收入9亿元,增长4.7%;旅游商业实现收入30.3亿元,增长11.9%;民俗旅游实现收入5.9亿元,增长49.3%。 八、金融 存贷款:年末全区金融机构各项人民币存款余额1314.9亿元,比年初增加149.3亿元,比上年增长12.8%。其中,居民储蓄余额790.2亿元,比年初增加119.1亿元,比上年增长17.7%。 年末全区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336.7亿元,比年初增加17.4亿元,比上年增长5.5%。 证券:全年证券市场各类证券成交额398.5亿元,其中股票成交额326.7亿元;基金成交额5.5亿元,债券成交额66.1亿元。年末股票市场累计法人开户数219户,累计散户开户数4.9万户。 九、教育、科技、文化、卫生和体育 教育:全区共有36所普通高校,大专在校生24492人,毕业生9242人;本科在校生64415人,毕业生10557人;研究生在校生17021人,毕业生4321人;博士生在校生2973人,毕业生498人。 全区普通高中招生3064人,在校生8804人,毕业生2028人;初中招生5945人,在校生15795人,毕业生4395人;普通小学招生10356人,在校生50670人,毕业生5616人;幼儿园新入园幼儿6616人,在园幼儿19885人;各类中等职业教育学校(含职高)招生5103人,在校生12721人,毕业生2911人;特殊教育学校招生17人,在校生98人,毕业生20人。 科技:2012年全区专利申请量和专利授权量均获得了十个远郊区县第一,全市排名第五的优异成绩。全区专利申请量与授权量分别为5845件和3149件,分别比上年增长32.1%和45%;其中发明专利申请量与授权量分别为2272件和674件,分别比上年增长20.6%和50.1%。全年共签订各类技术合同1424项,技术合同成交总额55.6亿元,比上年增长5.9%。 科技创新潜力逐步释放,6家大学科技园区已吸纳创新型企业107家,国家蛋白质科学基础设施北京基地、北京通用航空产业园激光成形研发生产基地启动建设。中关村科技园区昌平园总收入突破两千亿元大关,增速连续三年超过40%,占中关村示范区的比重提高了近一倍。技术合同成交额、专利授权量保持全市前列,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11件。 文化:年末全区共有公共图书馆1个(分馆19个),总藏量63万册(件)。全区拥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4处,区级文物保护单位75处。全区共有国家综合档案馆1个,本年利用档案10388人次,其中利用数字档案6974人次。 卫生:年末全区共有卫生机构843个;其中中医院18个,社区卫生服务站120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6个。卫生机构共有床位9085张,其中医院床位8870张。全区卫生技术人员达到9354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3701人,注册护士3730人。全区医疗机构共诊疗964.2万人次。全年报告甲类传染病发病率0.06/10万,乙类传染病发病率136.05/10万;乙类传染病死亡率0.41/10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