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市通河县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
2010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围绕强县战略目标,凝聚人心,奋力进取,国民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较好地完成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任务。 一、经济发展 经济总量 经初步测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71284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7.8%。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25140万元,增长9.9%;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80662万元,增长18.2%;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65482万元,增长24.0%。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和拉动分别是19.4%、22.6%、58.0%和3.5%、4.0%、10.3%。产业结构由上年的34.8:22.1:43.1调整为32.5:22.2:45.3。人均GDP(不包括兴隆林业局通河人口)16804元,比上年增长19.8%。 全年全口径财政总收入完成23784万元,比上年增长83.0%,突破2亿元大关,其中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3420万元,比上年增长62.1%,突破亿元大关;全县财政总支出109183万元,比上年增长43.2%,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支出98577万元,比上年增长38.8%。 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21507万元,比上年增长42.4%。全县固定资产新开工项目49个,施工项目53个,竣工项目个48个。 农业 全年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51180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1.2%。其中:农业产值183973万元,比上年增长14.0%;林业产值19805万元,比上年增长3.2%;牧业产值36252万元,比上年增长5.6%;渔业产值6810万元,比上年增长2.2%;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4340万元,比上年增长10.0%。 全县粮食播种面积117521公顷,比上年增长0.3%。粮食总产量642914吨,比上年增长14.4%,其中水稻产量506347吨,比上年增长14.6%。在经济作物中,油料产量26吨,比上年下降60.6%;烟叶产量430吨,比上年增长16.8%;蔬菜产量51895吨,比上年下降3.4%。 全县无公害、绿色和有机食品生产基地认定面积109.2万亩,其中无公害98万亩,绿色11万亩。有效使用无公害农产品标识2个,绿色食品标识6个,有机食品标识3个。 至年末,全县大牲畜存栏29967头,比上年增长9.1%,其中牛存栏28672头,比上年增长9.7%;猪存栏102448头,比上年增长3.0%;羊存栏30372只,比上年增长6.0%;禽存栏637335只,比上年增长5.5%,其中:鸭存栏81473只,比上年增长22.7%。牛出栏16493头,比上年增长7.9%;猪出栏127613头,比上年增长10.5%;羊出栏19984只,比上年增长6.6%;禽出栏1627449只,比上年增长30.7%,其中鸭出栏604513只,比上年增长608.1%。牛肉产量2474吨,比上年增长7.9%;猪肉产量9571吨,比上年增长10.5%;羊肉产量300吨,比上年增长6.8%;禽肉产量3255吨,比上年增长30.7%,禽蛋产量3498吨,比上年增长5.3%。 全县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56.6万千瓦,比上年增长5.2%;化肥投入54101吨(实物量),比上年下降1.1%,农药使用量312吨,比上年下降7.7%。农村用电量7594万千瓦时,比上年增长4.2%。 全年累计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25476人,比上年增长1.2%。 工业 全年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68172万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8.4%,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33791万元,比上年增长24.3%。 谷物磨制实现增加值14374万元,比上年增长19.5%;锯材及木片加工实现增加值4296万元,比上年增长34.5%;中成药制造实现增加值1234万元,比上年增长8.6%;热力生产和供应实现增加值762万元,比上年增长96.1%。 全县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186.8%,实现利税5499万元,比上年增长16.4%,其中实现利润2360万元,比上年增长19.0%。 建筑业 全县共有建筑业企业5户,建筑业企业实现总产值34213万元,比上年增长39.2%;实现增加值12490万元,比上年增长17.2%。 国内贸易 批发零售业全年实现增加值53590万元,比上年增长10.2%,住宿和餐饮业实现增加值12128万元,比上年增长20.6%。全县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3012万元,比上年增长18.6%,其中县的消费品零售额95300万元,比上年增长26.1%,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47712万元,比上年增长4.1%。 从行业来看,批发和零售业完成119635万元,比上年增长21.5%;住宿和餐饮业完成23377万元,比上年增长36.9%。从经济类型看,国有及国有控股经济完成7893万元,比上年增长11.8%;非国有经济完成135119万元,比上年增长18.2%。 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业 交通运输 全年共完成客运量81.8万人,比上年增长2.2%,客运周转量2569万人公里,比上年增长2.2%;货物运输总量91.7万吨,比上年增长4.7%,实现货物周转量7396万吨公里,比上年增长4.1%。 邮电通信 全县完成邮政业务总量1541万元,比上年下降13.0%。网通业务总量3381万元,比上年增长6.5%,城乡电话用户(固定电话、小灵通)36138户,比上年下降11.6%,其中:城市电话用户15146户,比上年下降19.0%;农村电话用户20992户,比上年下降5.3%。互联网宽带用户14419户,比上年增长38.2%。移动、电信业务总量4032万元,比上年增长11.3%,电话用户97612户,比上年增长12.2%。 金融 至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311069万元,比上年增加44962万元,增长16.9%,其中城乡储蓄存款余额224901万元,比上年增加27560万元,增长14.0%;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217706万元,比上年增加65670万元,增长43.2%,其中农村信用联社各项贷款余额88000万元,比上年增加22633万元,增长34.6%。工商银行贷款余额8946万元,比上年增加6888万元,增长334.7%。农业银行贷款余额20584万元,比上年增加16071万元,增长356.1%。农业发展银行贷款余额87000万元,比上年增加17295万元,增长24.8%。邮政银行贷款余额13176万元,比上年增加2783万元,增长26.8%。 保险 全县有保险机构6家。全年保费收入7053万元,比上年增长19.1%。赔付金额1443万元,比上年下降3.7%。 房地产开发 全县房地产业实现增加值7301万元,比上年增长10.6%,占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4.4%。房地产开发施工面积95.9万平方米。 旅游业 引资3000万元,新建7000平方米的铧子山景区游客接待中心完成主体工程;完成400平方米的旅游产品展销长廊和覆盖景区的避雷系统建设。投资1500万元,完成岔林河漂流景区8000平方米服务区主体工程建设。成功举办通河县第五届登山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