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市道里区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2)

2013-06-28 哈尔滨市道里区统计局

二、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

城市建设

投资8500万元,扩宽、打通北安街、安发街,结构性升级改造松树街等15条街路,大修改造工程街等21条道路,维修红专街等100余条道路,铺装小钢铁街等4条裸土道路。市区联手,对机场迎宾路5.13公里道路、立面、绿化、彩化及灯饰亮化等进行了高品位改造建设。全年改造居民庭院100个,建设休闲广场10处。完成既有建筑节能改造20万平方米,宜居城区承载功能大幅提升。

市容环境卫生

市、区政府投资2600万元购置干扫车辆13台、洗扫车10台、高压洗路车4台、3台小型清扫车、2台巡视车、两台2型清扫车、1台移动式垃圾车(含2个垃圾箱)、2台叉车、10个钩臂式垃圾箱、36台快速保洁作业车辆、4台电瓶式清扫车、主干街路、公园、小区内增设果皮箱及地埋式、移动式垃圾收集桶3800个、为环卫工人增配“两箱一筐”工具32套。拆除、整改户外牌匾广告6205块。其中,牌匾809块、灯箱1276块、户外广告4120块。

市政道路

全区投资2451万元对15条道路进行结构性升级改造,总面积约29.16万平方米。投资376万元铺装裸露的道路3条,总面积约1.68万平方米。投资536万元维修区管道路中破损的107条街路,总面积约5.2万平方米。

园林绿化

全年植树14.5万株,市、区政府总投资2433.57万元,建设石头道街、一面街、哈药路、顾乡大街等绿化景观大道;建设丁香街路1条;绿化街路56条;庭院和小区36个。新增绿地面积143.1公顷,人均公共绿地达到5.23平方米/人,绿化覆盖率提高1.16%,绿地率提高1.92%。

数字城管

全区投资600余万元,易地改建了城管监督指挥中心,办公面积500余平方米。具有6大功能区域的城管监督服务大厅,新增设40台视频专用电脑,8块大型显示屏,成为我市数字城管监督平台的示范样板。在全区一、二、三类街路和主要广场设置视频监控点位218个。全年受理案件183613件,处置紧急突发案件1032起,立案率、结案率均达100%,群众满意率达到99.8%以上。

环境保护

全区环保投资指数1.6%,工业废水排放总量43.58万吨,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0.55万吨,综合利用率100%,化学需氧量削减量52.1吨,烟尘削减量75.37吨;噪声达标区覆盖率达到100%。

棚户区改造

棚户区改造启动拆迁项目9个,全年棚改拆迁总面积155.68万平方米,回迁安置房竣工面积128万平方米,回迁居民8100户。

三、社会事业

科技事业

“道里区高科技产业创新服务中心建设”项目正式启动,已完成前期筹备、规划和部分基础设施工程等工作。成功举办了以“携手建设创新型国家”为主题的“2010年黑龙江省科技活动周大型启动仪式”。

世亨生物公司研发的乙型肝炎人免疫球蛋白入选国家重点新产品;威凯洱公司开发的抗排斥药物原料“雷帕霉素”完成中试,成为国内唯一生产抗排斥原料的厂家。

教育事业

全区在校学生人数64430人,招生人数14956人。其中,高中在校生15169人,招生4,738人;职高在校生3277人,招生703人;特殊教育学校在校生141人,招生9人;初中在校生21409人,招生4786人;小学在校生24434人,招生4720人。

文化、体育事业

对140处文物点进行复核,顺利通过了省专家组验收。我区冰雕技艺申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获得成功。安装健身路径8套,体育示范社区器材5套,体育特色园区设施3处,新农村示范点设施3处。拥有基层文化队伍150支,文体骨干万余人。全年共举办重大文艺演出、体育比赛(展示)、各种展览等文化活动共500余场次,全区文体活动达3万6千场次(含晨晚练),受益观众约100余万人次。

卫生事业

全区共有各类卫生机构(不含农村卫生室)251个,比上年增加5个。其中,医院、卫生院50个;门诊部(所)(含个体诊所)165个,比上年增加1个。社区卫生服务人口覆盖率达90%,新农合农民参合率达103.5%。

社会福利与救助事业

我区率先在全市开展残疾人康复服务进家庭工作,为132名肢体残疾人实施家庭康复训练。为50名适合手术的白内障患者成功进行手术,为30名脑瘫患儿提供康复训练服务,为102名贫困精神病患者免费实施服药。全区累计为400多人次的智力残疾人开展了托养培训服务。全区农村2000余名重度残疾人参加新农合,参合率达100%,区政府对个人承担部分给予全额补贴。为全区260户盲人、聋人、肢体残疾人和智力残疾人家庭进行了无障碍设施改造。资助60名残疾人及特困残疾人子女接受中、高等教育,总计资助金额11万元;资助39名农村贫困家庭残疾学生接受义务教育和高中教育,总计资助金额1.45万元。

出资200万元,不设立“门槛”、不限定条件,按照自愿申请的原则,为全区90岁以上超高龄老年人家庭提供居家养老服务,老人每月凭100元《居家养老服务券》,可以向专业服务机构购买服务,既解决了超高龄老人生活照料问题,又帮助中、低龄老人更好地照料其高龄父母,实现了“服务一个家庭,照料两代老人”的目标。积极投入,在全市率先整合30余家小型养老服务机构,组建“爱心助老家庭”,创新“家庭式联合养老”连锁新模式。

社会保障事业

城市低保标准由原来的每月300元提高到310元;农村低保标准由每年的1320元提高到1500元。全区共有城市低保10437户、19509人,月人均补差198元;农村低保2516户、5097人,年人均补差702元。农村五保373户、393人,年人均保障3748元。为城乡2566名困难群众发放大病救助资金共计531万元。

社区建设

投入1000万元建设资金,通过新建、购建、联建、资源共享等方式完成22处基础设施达标建设任务。投资580万元,建成建筑面积4400平方米的抚顺社区服务中心,实现了资源、服务、培训、活动、帮扶“五个集中”;并向其他社区、驻街单位、居民庭院、居民楼道、居民家庭五个方面辐射延伸。按照全市的统一安排,依法组织和指导第三届社区居委会换届选举工作。全区108个社区采取“直选”方式进行,道里区共有选民453417人,选民自愿登记195168人,108个社区选民自愿登记率均达到43%以上。

四、人口和人民生活

人口

年末全区常住人口75.78万人,比上年增加1.61万人。年末户籍总人口71.01万人,减少0.32万人。其中,男性34.64万人,减少0.47万人;女性36.38万人,增加0.15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