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水市松阳县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3-06-17 丽水市松阳县统计局

六、交通、邮电和旅游

交通运输业发展平稳。全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2.34亿元,比上年增长8.8%。

全县等级公路里程1327公里,其中康庄工程建设里程达907公里。全年公路货物周转量10.95亿吨公里,公路旅客周转量1.24亿人公里,分别比上年增长5.0%和3.3%。年末公交运营车辆10辆,结束了县城无公交的历史,农村客运班车通达率89.3%。

全年邮电业务总量1.39亿元,比上年增长14.0%。其中,邮政业务总量0.09亿元,增长14.3%;电信业务总量1.31亿元,增长14.0%。年末固定电话用户3.61万户,下降19.9%。年末移动电话用户19.98万户,增长18.1%。固定电话、移动电话普及率分别为19.51线/百人和108.00部/百人。全年新增互联网用户(含宽带用户)0.22万户,年末总量为2.21万户。

旅游经济不断壮大。全年接待境内外旅游人数70.56万人次,增长32.0%;旅游总收入2.68亿元,增长47.3%。其中国内旅游者70.51万人次,增长32.0%;国内旅游收入2.59亿元,增长49.0%。入境旅游者0.05万人次,增长6.7%;旅游外汇收入151万美元,增长18.5%。

七、金融和保险

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73.06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8.4%。其中,其中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72.77亿元,增长18.4%。年末城乡居民本外币储蓄存款余额37.01亿元,增长18.6%,其中人民币储蓄存款余额36.80亿元,增长18.6%。金融机构本外币货款余额55.94亿元,增长18.4%,其中人民币贷款余额55.68亿元,增长17.8%。

全年保险业保费收入1.82亿元,比上年增长22.9%。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0.69亿元,增长26.7%;人身险保费收入1.13

亿元,增长20.7%。支付各类赔款及给付0.39亿元,比上年增长4.4%。其中财产险赔付0.31亿元,下降0.9%;人身险赔付0.08亿元,增长30.8%。

八、教育和科学技术

全县电大在校生2013人,全年参加高等教育自学考试266人,全县高等教育毛入学率35.5%。中等职业教育招生832人,在校生1938人,毕业生602人。普通高中招生1166人,在校生3269人,毕业生1071人,高中毕业生升学率86.0%。初中招生2210人,在校生6775人,毕业生2549人,初中毕业升高中段的比例为97.06%。小学招生2279人,在校生13602人,毕业生2217人;小学升初中比例100%,初中入学率、巩固率分别为99.91%和100%,义务教育入学率99.97%。全县拥有幼儿园107所,在园幼儿6956人,省三级以上幼儿园覆盖率54.5%。

全年财政科技支出2189万元,比上年增长28.0%,占财政支出的1.7%。全年专利申请受理量137项,比上年增长3.6倍;专利申请授权量38项,其中发明专利权2项。年末独立核算研究与技术开发机构数43个,从业人员915人,其中科技人员237人。产品认证的企业37个,年末企业标准备案54项,执行标准登记176项,采用国际标准的企业5个。被评为省、市级名牌产品个数分别为4个和16个。注册农产品商标120个。认证有机食品30个、绿色食品4个、无公害农产品73个。

九、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稳步推进。年末有文化站20个,公共图书馆1个,图书总藏量140千册,文博机构3个,馆藏文物1610件。文物保护区24个,县级及以上文物保护单位22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项、省级名录8项。广播电台1座、电视发射和转播台2座。全县行政村的有线电视联网率达100%,有线电视用户数5.30万户,其中有线数字电视用户3.80万户。广播、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分别为85.7%和97.0%。电影下乡共放映0.19万场。全县共有综合档案馆1个,已开放各类档案75个全宗,共计1.45万卷、3.59万件。

卫生服务能力增强。年末全县卫生机构(含诊所等)105个,其中医院、卫生院26个。床位数582张。卫生技术人员896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367人,注册护士304人。全面建成疾病预防控制体系。社区卫生服务站33个,社区责任医生179人。全年报告甲、乙类传染病发病人数和死亡人数分别为643人和1人,报告甲乙类传染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为271.05/10万和0.24/10万。全县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7.52‰。

体育事业不断进步。全年运动健儿共取得市级以上奖牌32枚,其中金牌6枚,银牌11枚。全省首个县级室内专用气排球馆建成,已建成239个“小康体育村”,其中本年新建50个。

十、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年末全县户籍人口23.83万人,比上年增长0.4%。其中,男性人口12.43万人,女性人口11.40万人,分别占总人口的52.2%和47.8%。全年出生人口2762人,出生率11.6‰;死亡人口1700人,死亡率为7.2‰;自然增长人口1062人,自然增长率4.5‰。出生人口性别比99.42。全县常住人口18.50万人。

居民增收步伐加快。据城乡住户抽样调查,2011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725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7255元,扣除价格因素,分别比上年实际增长6.5%和13.6%。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由上年的3.19:1缩小为2.99:1。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分别为14630元、4692元,扣除价格因素,分别比上年实际增长8.3%和6.7%。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39.4%,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40.1%,分别上升2.2和0.2个百分点。年末城镇住户每百户拥有家用汽车24辆、家用电脑88台、空调器140台、移动电话201部;农村住户平均每百户拥有汽车2.5辆、摩托车32辆、移动电话150部,彩电117台,电冰箱62台。

社会保障水平不断提升。年末全县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和失业保险的人数分别为2.82万人、1.79万人和1.26万人。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保险19.38万人,参保率95.2%。全县有社会福利院(敬老院)6所,福利院床位数729张,供养五保老人351人,农村五保集中供养率95.6%,城镇“三无”集中供养率100%。全县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的城镇居民343人、农村居民6757人,平均保障标准为城镇320元/月人、农村210元/月人,全年支出保障金1210万元。慈善机构募集款127万元,慈善求助支出金额157万元。

十一、资源、环境和社会安全

全年水资源总量13.12亿立方米,比上年减少43.3%。全年降水量21.46亿立方米,下降33.9%。全年总用水量7250万立方米,比上年下降4.8%。其中,生活用水2414万立方米,工业用水954万立方米,农业用水3882万立方米。万元GDP用水量135立方米,比上年下降15.1%。

全民义务植树52.8万株,全年造林面积811公顷,森林覆盖率75.2%,木材蓄积量445.3万立方米,区划界定生态公益林62136公顷。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308公顷,全年县城空气质量优良以上天数占比98.6%,主要水系监测断面水质三类以上比例达100%。全年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投资额1.04亿元,全年环境污染治理投资总额1.06亿元。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99.9%,提高1.0个百分点;工业烟尘排放达标率99.9%,与上年持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