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市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 年末全市民用汽车拥有量达到13.94万辆,比上年末增长17.1%。公路通车里程为19424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通车里程198公里,一级公路15公里,二级906公里。全年各种运输方式完成货物周转量44.27亿吨公里,增长17.7%;完成旅客周转量32.08亿人公里,增长16.5%。机场旅客吞吐量19万人,下降20.8%。 全市实现邮电业务总量13.68亿元,比上年增长16.9%。年末全市固定电话用户达32.17万户;移动电话用户达到201.01万户;年末互联网用户达1.19万户。 全年接待海外旅游者人数4.48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7.6%,实现旅游外汇收入1709万美元,增长16.6%。全年接待国内游客819.03万人次,增长47.2%;实现国内旅游收入49.81亿元,增长72.8%;旅游业总收入50.89亿元,增长72.0%。 八、金融和保险业 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人民币存款余额492.86亿元,比年初增加69.12亿元,增长16.3%。其中:单位存款余额219.94亿元,比年初增加27.76亿元,增长14.4%;居民储蓄存款余额258.85亿元,比年初增加38.68亿元,增长17.6%。年末各项人民币贷款余额326.41亿元,比年初增加50.70亿元,增长18.4%。其中:短期贷款余额为103.25亿元,比年初增加19.41亿元,增长23.2%;中长期贷款为220.11亿元,比年初增加28.59亿元,增长14.9%。 全年保费收入9.67亿元,比上年增长22.9%。其中,产险公司保费收入4.29亿元,增长14.6%,寿险公司保费收入5.38亿元,增长27.8%。全年赔款和给付支出合计2.89亿元,增长42.8%。其中,产险公司2.00亿元,增长45.1%;寿险公司0.89亿元,增长38.1%。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全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2747人,在校学生8547人,毕业生2910人,比上年增长13.9%。各类中等专业学校招生3822人,在校生10118人,毕业生2771人。职业中学招生3395人,在校生11437人,毕业生6149人。普通中学招生39955人,在校生112328人,毕业生36823人。普通小学招生29175人,在校生177311人,毕业生30540人。幼儿园在园幼儿42844人。适龄儿童入学率99.61%,小学毕业生升学率96.25%;初中毛入学率102.1%,初中毕业生升学率60.48%;高中阶段毛入学率60.5%;成人技术培训人数352262人;接受扫盲班培训3006人。 全年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14590万元,比上年增长2.03倍,占普洱生产总值的0.4%,其中应用研究经费3496万元,试验发展经费11094万元。共组织实施科技项目130项,比上年增加65项;投入经费2710万元,比上年增长11.5%;专利申请162项,获准专利授权92项,分别比上年增加48项和27项。获得省级科学技术奖2项,获得市级科学技术奖49项。年末全市有独立科研与技术开发机构6个,从业人员237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201人;开展课题研究65项,比上年增加5项;发表科技论文52篇,比上年增加3篇;经费投入2724万元,比上年增长18.0%。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年末全市共有各种艺术表演团体8个,文化馆11个,公共图书馆11个,博物馆4个。全市共有调频转播发射台19座,电视转播发射台19座。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96.31%,比上年提高0.16个百分点;有线电视用户18.27万户,其中数字电视用户17.24万户,比上年增加2.42万户。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98.30%,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 年末共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410个。其中:医院29个(政府办医院18个,企业办医院1个,民营医院10个),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04个,妇幼保健院11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1个,卫生监督检验所11个,诊所、卫生所、医务室240个。卫生机构实有病床7966张,比上年增加1088张。卫生技术人员7956人,比上年增加718人,其中:执业医师2532人,执业助理医师578人,注册护士2717人,药剂师344人,检验人员405人。年末共有村卫生室989个,乡村医生1972人,卫生员127人。全年乙类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病人数4248例;报告传染病发病率165.56/10万。 全年普洱运动员在参加省级比赛中获金牌9枚,银牌26枚,铜牌15枚。举办综合运动会59次,单项运动会172次。举办全民健身活动110次,参加活动人数达26.21万人次。 十一、资源、环境和安全生产 全年共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950公顷,年末实有封山育林面积达11633公顷,森林覆盖率为68.7%。完成人工造林34604公顷;迹地更新面积10898公顷;零星(四旁)植树278万株。年末全市共有自然保护区7个,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个,省级自然保护区5个。自然保护区面积87434公顷。 年末全市建成水库(塘坝)673座,比上年增加7座,其中:中型水库15座,增加1座;小型水库284座,增加5座;塘坝374座,增加1座。水库总库容57142万立方米,增加2501万立方米。建成引水工程1105件。水利工程年供水量129590万立方米,其中:向农业供水110776万立方米;向工业供水6555万立方米;向城镇供水3871万立方米。 年末全市各级环境监测站6个,环境监测人员61人。全年完成限期治理项目8个,项目总投资4400万元。全年环境污染治理投入资金29400万元,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为100%。 全年能源消费总量311.96万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12.58%。全年全社会用电量为20.35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8.03%。在规模以上工业主要能源消费量中,原煤消费量75.97万吨,增长17.69%;电力消费量13.46亿千瓦时,增长27.53%。全市单位GDP能耗比上年下降2.61%;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2.42%;单位GDP电耗下降6.55%。 全年共发生各类伤亡事故230起,比上年减少97起,死亡129人,比上年减少6人。其中,道路交通事故161起,减少105起,死亡96人,减少5人;工矿商贸事故27起,增加1起,死亡29人,与上年持平;火灾事故32起,减少3起,死亡1人,减少4人。安全事故受伤人数211人,减少155人。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为0.35人,减少0.10人。 十二、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年末全市常住人口为257.5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41万人。全市人口出生率为12.11‰,死亡率为6.35‰,自然增长率为5.76‰,比上年下降0.03个千分点。年末全市城镇化率达34.71%,比上年提高2.46个百分点。城镇人口89.37万人,乡村人口168.13万人。 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267元,比上年增长16.1%;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11657元,比上年增长12.6%。全市职工年平均工资31340元,比上年增长19.8%。农民人均纯收入5020元,增长15.7%;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337元,比上年增长10.5%。城镇居民食品消费支出占生活消费总支出的比重为48.76%,农村居民食品消费支出占生活消费总支出的比重为52.6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