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市广陵区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3-06-01 扬州市广陵区统计局

创新载体加快建设。建成省级以上研发机构8家、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企业院士工作站29家,江苏智慧城市研究院、七二三文化科技园、“设计瑰谷”创智园、东关高新技术孵化中心等一批创新孵化载体投入运营。

八、教育、文化体育、卫生和计生等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育才小学东区校、天顺花园和杉湾花园公办幼儿园建成招生,校安工程加快实施,正谊书院形成国学教育特色品牌,我区获“全国社教特色课程优秀组织奖”、“江苏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区”等国家和省级表彰7项。

文体体育事业:社区周末剧场常态化巡演,汶河街道获批省首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街道,我区蝉联省文化工作先进区。组织全民健身系列活动40余项,杭集镇获“全国乡镇体育健身示范工程”称号。

卫生事业:启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标准化建设,改造提升区中医院、汶河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成翠月嘉苑、天顺花园社区卫生服务站,杭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创成省示范中心,我区被评为“全国社区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实施李典、杭集等卫生院回购,启动泰安卫生院易址新建。

计生事业:实施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902对,实现公共计生服务中心(室)全覆盖,头桥镇被表彰为“江苏省人口文化示范基地”。

其他社会事业:民族宗教、涉台事务、外事侨务、关心下一代、妇女儿童、档案等各项工作均取得新进展。

九、城乡建设和环境保护

园区建设:广陵经济开发区:建园十周年,成功升格为省级经济开发区。船舶重工产业园: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6个,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2个,成为全区最具增长活力的经济板块。杭集工业园:工业设计园启动建设,创成国家外贸转型升级专业型示范基地。食品工业园:基础设施日趋完善,筹融资工作创新突破,产业集聚能力不断增强,成为首批“省级农产品加工集中区”。商贸物流园:信息化平台打造取得进展,创成省级商务服务平台。创成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省软件和信息服务产业园优秀园区等省级以上品牌5个。沙头现代农业园:农业科技研发中心启动建设,建成观光漫道3公里,新建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2500亩,引进农业龙头企业3家,年产蔬菜7万多吨,位居省十大农业园区前列。

新城建设:五星级皇冠假日酒店基本建成,京杭水镇一期顺利封顶,2500城庆广场、交通银行金融服务中心等项目进度加快,环球金融城、信息服务产业基地三期等项目启动,李宁体育园等项目顺利签约。

古城保护与改造:完成大草巷、安家巷搬迁改造,实施广陵路、甘泉路综合整治;提升“双东”历史街区,东关美食文化广场、街南书屋投入运营。实施城中村改造地块8个,总面积1406亩,搬迁面积45万平方米,文峰街道、曲江街道、汤汪乡成为旧城改造的主战场;整治老小区23个,翻建街巷40条,高标准建成14个社区邻里中心。

市容管理:开展“双百整治”、“百日拆违”等系列行动,取缔流动摊点1000余个,查处违法建设案件1500多起,拆除各类违章建筑9.8万平方米;设立流动摊贩临时疏导点9个,建成毓贤街小贩中心,新改建公厕12座。

基础设施:实施文昌东路东延、新328国道、江六高速、泰李路拓宽、沙湾路南延等重点道路工程,开工建设鼎兴路、明发路、西贝大道、曙光北路等区间道路,新改建农村公路20公里。新建连运公交首末站,在全市率先实现“镇村公交”全覆盖。推进太平洋大道污水管网延伸,建成健民路、董庄路等污水泵站,实施沙湾路、万福路等积水点改造,防洪排涝能力进一步增强。成功申报中央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更新改造各类泵站41座,疏浚整治村镇级河道32条、村庄河塘336个,淮河入江水道整治、南水北调高水河整治等重点工程有序实施,新砂滩水利血防工程列入国家项目。

生态建设:大力推进“美好城乡”建设,投入7000多万元,综合整治村庄723个,创成三星级“康居乡村”10个,李典镇田桥村入选首届“江苏最美乡村”。加大清水活水和绿化提升力度,开展高家河、横沟河等河道综合整治,提升改造廖家沟、大运河沿线等重点区域绿化景观,完成植树造林6600亩,其中成片林3900亩。积极开展节能减排,实施节能改造、循环经济项目33个,淘汰落后用能设备405台(套),关闭五小企业25家,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削减率分别为2.4%、1.0%,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4.0%。

十、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2012年年末全区总人口497918人,人口出生率8.8‰,人口自然增长率0.7‰。

人民生活:全年全区在岗职工年均工资49508元,比上年增长14.6%。农民人均纯收入17248元,比上年增长13.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001元,比上年增长13.0%;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7550元,比上年增长9.7%,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10.1%。

社会保障:城镇职工社会保险扩面3500多人,城镇居民养老保险金发放率100.0%,被征地农民实现“即征即保”,新农合参合率达98.0%。大力提升救助水平,城乡低保标准提高至每月400元,建成6家社区“幸福港湾”。启动建设广福花园、汤汪花园等9个安置小区,新建公租房1242套,竣工400套。全年采集就业岗位10500个,推荐就业6250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5681人,新星社区创成省级“充分就业示范社区”。

注:1、本公报数为初步统计数;

2、公报中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值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