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市晋江市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晋江市统计局 2012年,晋江市各级各部门深入贯彻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有为运作,积极应对国内外复杂经济形势,扎实开展“五大战役”、“项目落实年”、“三产跃升年”等活动,全力推进民营企业“二次创业”,全市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地区生产总值再上新台阶,财政实力持续增强,城乡居民收入显着提高,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提升至百强县市第5位,县域经济实力连续19年居福建省首位。 一、综合 经济增长: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223.6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2.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8.21亿元,与去年持平;第二产业增加值828.88亿元,增长13.9%,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77.5%,拉动GDP增长9.4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376.60亿元,增长8.9%,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22.5%,拉动GDP增长2.7个百分点。 产业结构:三次产业结构所占比例由上年的1.6﹕67.4﹕31.0调整为1.5∶67.7∶30.8。财政总收入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13.2%,比上年提高0.8个百分点;其中本级财政收入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6.6%,比上年提高0.8个百分点。 物价: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为102.7%,涨幅较上年下降2.5个百分点。其中,居民服务项目价格指数上涨5.2%,消费品价格指数上涨1.6%。从八大商品类价格指数运行情况看,食品类上涨3.4%,烟酒及用品类上涨2.8%,衣着类上涨2.9%,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上涨2.7%,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上涨1.8%,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上涨1.7%,居住类上涨5.5%,交通和通信类下降2.0%。 就业:城镇新增就业2.03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0.3%。举办现场招聘会52场,提供就业岗位9.1万个,达成求职意向3.8万人。先后举办“送培训进企业”活动(为企业培训2000名各类紧缺技术工种员工)、首届晋江市职工技能运动会(10场20个工种)、5期创业培训班(4期101人参加的SIYB培训班和1期102名大中专毕业生参加的“淘宝网店培训班”)和本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全年转移本地农村劳动力8296人),累计培训各类劳动者3.5万人。 二、农业 全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34.79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0.3%。其中,农业总产值完成6.67亿元,下降4.1%;林业总产值完成391万元,增长15.2%;畜牧业总产值完成7.12亿元,增长0.8%;渔业总产值完成19.69亿元,增长1.4%;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1.27亿元,增长4.7%。 种植业:全年可完成粮食播种面积15.7万亩、产量5.45万吨,分别下降5.9%、5.4%;蔬菜18.05万亩,产量21.94万吨,分别下降1.9%、4.2%;油料4.69万亩,产量0.89万吨,分别增长4.9%、1.1%。食用菌产量0.38万吨,下降2.6%。 林业:造林绿化12139.3亩。 畜牧业:肉蛋奶总产量为3.72万吨,下降1.1%。其中:肉类总产量为2.44万吨,增长1.7%;蛋品0.97万吨,下降2.0%;奶品0.31万吨,下降11.4%。 渔业:水产品总产量21.08万吨,增长1.2%。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全年工业总产值达2944.28亿元,按价格指数缩减法计算比上年增长16.3%。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及以上,下同)完成产值2671.85亿元,增长17.2%。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轻工业产值2050.53亿元,重工业产值621.32亿元,分别增长17.1%和20.2%。在各种经济类型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产值65.98亿元,增长9.0%;集体工业产值11.52亿元,增长3.6%;股份合作制企业产值61.47亿元,增长26.2%;股份制企业产值894.23亿元,增长29.3%;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工业产值1592.50亿元,增长12.1%。 年末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1538家,其中,年产值超亿元企业565家,比上年增加85家,累计完成产值2269.87亿元,同比增长18.6%。超亿元企业中,产值超10亿元企业39家,累计完成规上产值773.43亿元,增长15.2%;产值在5亿元-10亿元的企业74家,累计完成规上产值518.34亿元,增长20.9%;产值在2亿元-5亿元的企业206家,累计完成规上产值634.13亿元,增长17.9%;产值在1亿元-2亿元在企业246家,累计完成规上产值343.97亿元,增长25.2%。 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制鞋业产值848.26亿元,增长15.8%;纺织服装业产值599.23亿元,比上年增长15.8%;建材陶瓷业产值297.90亿元,增长18.9%;食品饮料业产值180.40亿元,增长20.8%;纸制品业产值149.23亿元,增长32.8%;高端装备机械业产值102.51亿元,增长18.6%;新材料产业产值149.67亿元,增长12.4%;光电信息产业产值35.82亿元,增长5.1%;海洋生物产业产值16.70亿元,增长15.3%;高端印刷包装业产值14.37亿元,增长12.1%。 全年全市用电量达127.97亿度(含泉州直供区),比上年增长2.2%,其中,工业用电量104.33亿度,增长1.0%。 建筑业:年末本地资质建筑业企业70家(含劳务分包企业、工业性企业、一体化企业),比上年增加12家,完成建筑总产值27.09亿元,比上年增长28.0%。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达518.24亿元,增长24.2%。其中: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完成504.85亿元,增长24.4%;农户投资完成13.40亿元,增长16.1%。 全年工业投资完成218.00亿元,增长13.1%,其中,工业技改投入累计完成投资42.85亿元,增长33.4%。第三产业完成投资297.16亿元,增长32.6%,其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完成投资45.15亿元,增长32.0%;房地产业完成投资207.67亿元,增长55.5%(其中安置房项目投资64.17亿元,增长75.3%)。 房地产: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118.87亿元,增长22.6%。全年商品房施工面积980.05万平方米,增长13.6%,竣工面积104.18万平方米。全年商品房销售面积128.61万平方米。 五、交通、邮电和旅游 公路建设:全市拥有公路2362.083公里(其中国家主干线64.54公里、国道10.73公里、省道107公里、县道248.977公里、乡道654.636公里、村道898.173公里、新建未确定行政等级的378.027公里),公路等级:一级公路104.549公里(其中高速公路64.54公里)、二级公路430.69公里、三级公路131.838公里、四级公路1507.013公里,等外公路187.993公里。全市陆域公路密度为363.9573公里/百平方公里,城市“畅通工程”达国家模范管理城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