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市京口区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3-07-04 镇江市京口区统计局

2011年是“十二五”发展的开局之年。一年来,全区上下在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下,紧扣“创新、跨越、突破”的总要求,围绕年初确定的各项目标,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着力调整优化经济结构,集中力量办成了一系列事关长远发展、具有重大影响的大事和要事,圆满完成了全年各项目标任务,实现了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

一、综合

经济平稳较快增长。2011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310.04亿元,按可比价比上年增长11.8%。第一产业增加值1.8亿元,比上年增长9.6%,第二产业增加值110.38亿元,比上年增长10.3%,第三产业增加值197.86亿元,比上年增长12.8%。三次产业结构之比为0.6:35.6:63.8,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三次产业结构比例(%)

财政收入增长稳定。2011年,全区实现完成财政总收入20.2亿元,增长23.5%。其中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1.65亿元,增长16.2%。

二、农、林、牧、渔业

农林牧渔业产值稳定增长。全年全区共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39亿元,增长33.9%,其中:农业总产值1.55亿元,增长1.3%;林业总产值0.05亿元,增长5.3%;牧业总产值0.66亿元,增长8.1%;渔业总产值0.17亿元,下降4.9%;农林牧渔服务业总产值0.96亿元,增长3.4倍。粮食种植面积2.48千公顷,增长9.3%;粮食总产量14953吨,增长14.0%;油料种植面积0.37千公顷,与去年持平;油料总产量813吨,下降6.6%;蔬菜总产量24360吨,下降1.4%。全年出栏肉猪2.30万头,比上年增长41.8%,羊出栏0.04万只,比上年增长1.7%;家禽出栏76.32万羽,比上年增长39.0%。全年肉类总产量0.32万吨,比上年增长40.7%;禽蛋产量45吨,比上年下降6.3%;水产品产量800吨,比上年下降20.3%。

高效农业步伐加快。2011年新增高效农业面积2040亩,新增设施农业面积1030亩。主要农产品中有机、绿色及无公害产品种植面积比重为92.3%。年末拥有省级认定的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22个,其中本年新增无公害农产品9个。引进“三资”开发农业3.04亿元,投资10亿元的伊势蛋鸡项目成功签约,新民洲现代农业产业园加快推进,新增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入社农户700户。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保持稳健运行。今年以来,京口区以大力发展新兴产业为契机,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索普、鼎胜铝业、鸿泰钢铁、宝华半挂等规模骨干企业通过技术改造,进一步做大做强,引领全区工业稳步提升。2011年末,全区拥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63家,完成工业总产值320.95亿元,工业增加值77.4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36%、14.4%。

工业经济效益向好。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销售收入320.98亿元,比上年增长35.5%;实现利税27.22亿元,增长32.9%;实现利润总额16.54亿元,增长37.3%。

建筑业较快发展。年末全区拥有建筑资质企业70家,其中一级资质企业5家,二级资质企业20家。实现建筑业总产值73.2亿元。全年建筑施工面积88.4万平方米。实现建筑业增加值17.6亿元,增长11.9%。

四、固定资产投资

投资规模继续扩大。苏宁广场、财富广场、如意江南、北固湾1号等城市综合体项目加快建设力度。宏鑫绿洲新能源、海龙核材、中储粮仓储物流及加工增值项目、80万吨/年硫磺制酸项目、新民洲商业一条街、中储粮2号码头、航空航天及交通运输用大规格高强度铝合金板等一批符合京口区产业发展导向的优质项目开工建设,发展后劲进一步增强。2011年全区共完成固定资产资179.18亿元,同比增长22.1%。其中:工业性投资59.76亿元,比上年增长16.2;新兴产业投资34.44亿元,比上年增长120.2%。服务业投资119.41亿元,比上年增长24.5%。

房地产投资稳中趋缓。优山美地、中南新锦城、中冶蓝湾、招商北固湾等一批精品楼盘相继开发,区域形象不断优化。全年完成房地产投资20.25亿元,同比增长10.3%,其中住宅投资18.59亿元,同比增长11.7%。完成商品房施工面积192.26万平方米,其中,住宅面积165.74万平方米;完成商品房竣工面积46.49万平方米,其中:住宅面积42.99万平方米;受抑制房价的多条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的影响,商品房销售较去年有大幅回落,实现商品房销售面积33.42万平方米,下降41.3%,其中:住宅面积29.48万平方米,下降40.7%;实现商品房销售额23.62亿元,下降21%,其中:住宅销售额20.79亿元,下降17.2%。

五、贸易与引资

消费品市场繁荣兴旺。在国家持续、稳定的“扩内需、促消费”的政策效应下,京口区消费品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4.6亿元,增长17.7%。按行业分,批发和零售业实现零售额142.2亿元,增长18.5%;住宿和餐饮业实现零售额22.4亿元,增长12.3%。按消费品分:食品类零售额17.3亿元,增长25.3%;服装鞋帽针纺织类零售额25.8亿元,增长32.4%;金银珠宝类零售额5.2亿元,增长63.4%;文化办公用品类零售额5.2亿元,增长43.2%;通讯器材类零售额2.9亿元,增长29.3%;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零售额13.4亿元,增长22.7%;通讯类零售额2.9亿元,增长29.3%;石油及制品类零售额22.1亿元,增长28.9%。

开放型经济稳步推进。外资大项目数量和规模明显增加,为全区利用外资总量的扩张提供了强有力地支撑,对全区产业结构和产业集聚的提升及带动作用进一步显现。2011年全区新批外商投资项目7个,合同利用外资22575.83万美元,同比增长198.8%;实际利用外资18926万美元,首次突破1亿美元大关,同比增长128.1%。对外贸易平稳增长,全年全区实现进出口总额5.41亿美元,同比增长16.4%。

六、科学技术

科技创新能力逐步增强。全年申报科技项目83项,立项46项,争取各类科技项目经费3250万元,为历史之最。新认定4家高新技术企业、19家省民营科技企业、3家省创新型企业、1家省科技型农业专业合作社。新认定4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家省企业院士工作站、1家省级科技公共服务平台。新认定市级企业研究院、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各1家。新认定国家重点新产品3个、省高新技术产品16个、省自主创新产品4个。全年完成R&D投入7.92亿元,占GDP比重达2.64%。全年共申请专利1359件,其中发明专利294件,实用新型专利183件;授权专利总量762件,其中发明专利29件,实用新型专利127件(不含江苏大学和江苏科技大学);申请PCT专利(国际专利)13件,实现了京口区PCT专利零的突破。累计3人入选国家“千人计划”,列全市第二。全年新增2人入围“千人计划”面试环节,2人入选省“双创”计划,10人入选市“331”计划,国家“千人计划”镇江新材料研究院落户京口,连续第八次通过国家科技进步考核,被评为省科技进步先进区。高创中心创成国家级“高校学生科技创新创业实习基地”、省软件产业人才培训平台、省国际服务外包人才培训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