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州市椒江区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3-07-04 台州市椒江区统计局

金融机构存贷款规模继续扩大。2012年末全部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达547.94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1.4%。其中,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545.63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1.6%。在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中,单位存款余额269.10亿元,增长5.5%;个人存款余额222.54亿元,增长11.8%。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445.15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2.2%;其中,人民币贷款余额432.31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1.0%;其中,短期贷款余额280.39亿元,增长12.5%;中长期贷款余额143.69亿元,增长3.4%。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2012年,全区幼儿学前三年入园率为98.0%,比上年提高1.0个百分点。年末全区幼儿园54所,在园幼儿2.41万人;小学18所,在校学生3.73万人;初中12所,在校学生1.71万人;普通高中8所,在校学生8224人。教育质量显着提高。高中段毛入学率达99.8%,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高考重点上线万人比和重点上线率均居全市前列。

职业教育稳步发展。年末全区有职业中学4所,在校学生7598人,专任教师382人。

科技创新成效显着。区科技创业服务中心建成使用。新增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4家,列入国家“863计划”1项,国家重大专项7项,国家创新基金3项,国家火炬计划10项。国家和省“千人计划”入选人数居全省第四、全市第一。椒江化学原料药基地被列为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缝制设备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被列为国家级火炬计划特色产业基地。

2012年,专利申请量达1779件,申报省级以上科技项目111项,其中列入国家级项目21项。新增中国驰名商标2个,新增省着名商标、省服务名牌、省知名商号各一个。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蓬勃发展。相继举办了新年音乐会、“龙腾虎跃”大拜年、元宵精品越剧展演等一系列活动;成功配合开展“永远跟党走”—2012年浙江省红色经典歌曲合唱大赛活动;圆满承办了全省第二届视觉艺术创作群体优秀作品展。成功打造了具有椒江区域特色的节庆文化活动品牌—首届“枫山艺术节”,该艺术节荣获全国“十大民俗类节庆”奖。

文艺创作硕果累累,全年获省市级以上奖项17项。其中,排舞《蓝色婚礼》和《展翅飞翔》分别荣获浙江省第六届排舞大赛青年组铜奖和老年A组二等奖、最佳服饰奖,美术《某一天》荣获省二届视觉艺术群体展览金奖,摄影《驼铃》获省二届视觉艺术群体展览金奖,小提琴独奏《查尔达什》荣获台州市首届器乐独奏大赛金奖。

“文化惠民”工程深入实施。全年送演出下乡124场,送电影下乡2603场,送图书下乡14076册,送展览9场,有效丰富了基层群众的文化生活。

医疗卫生事业平稳发展。年末全区拥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382个。其中,医院、卫生院21个。卫生机构年末床位2485张,比上年末增加168张。卫生技术人员4742人,比上年末增加446人,其中医生1760人,注册护士1785人。

体育事业再上一层楼。在国际级比赛中,我区运动员获得1金1银2铜。在国家级比赛中,获15金8银19铜。在省级比赛中,获12金6银8铜。结合体育三下乡,全区新建了58条健身路径,并完成了1个省中心村全民健身广场、1个省中心村体育休闲公园、18个省小康体育村、3个省村级体育俱乐部等体育阵地的创建工作,大陈镇顺利成为我区第七个省体育强镇。椒江体育馆成功举办了2012年中韩女排对抗赛、中国·台州第四届体育舞蹈国内邀请赛暨国际精英展演、市首届体育大会开幕式等各类大型文体活动。

十一、环境保护

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强势推进医化产业转型升级,76个恶臭项目关停退出,12家重污染医化企业退出医化生产,废气排放削减76%,恶臭发生率下降48.2%,主城区空气质量明显改观;电镀、熔炼铸造等行业整治提升工作顺利开展。

“清洁家园”活动基本实现“三年见成效”的目标,在全市率先启动“四边三化”行动。“铁腕治水大会战”成效显着,完成上洋桥泾等12个重点项目的整治任务;疏浚河道67.37公里,完成3座污水枢纽泵站建设、26.25公里截污主干管线铺设,城区水质持续改善。

十二、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继续保持较低的增长水平。2012年末,全区户籍总人口51.88万人,比上年末增长1.0%。其中男性人口26.16万人,女性人口25.72万人,分别占总人口的50.4%和49.6%,男女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由上年末的102.0∶100下降到101.7∶100。全年出生人口5646人,出生率为10.93‰;死亡人口2949人,死亡率为5.71‰;人口自然增长率为5.22‰。

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全年全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106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6010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3.3%和11.7%。剔除价格因素,实际分别增长10.9%和9.2%。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3155元,比上年增长6.4%,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2813元,比上年增长4.3%。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0.3%,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9.7%。年末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为37.21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为54.62平方米。

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年末全区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22.41万人,比上年末增长11.3%;参加失业保险人数13.43万人,比上年末增长11.6%;参加医疗保险人数20.26万人,比上年末增长13.7%。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水平不断提高,年末参保人数33.27万人,参合率达99%,人均筹资水平为580元。

新型社会救助体系进一步深化。全区324户城镇居民家庭和2138户农村居民家庭得到政府最低生活保障,城乡居民享受最低生活保障人数达3738人。养老体系日趋完善,区社会福利院和洪家街道敬老院建成投用,年末全区各类收养性社会福利单位拥有床位2982张,在院人数1412人。“首善之家”服务品牌被评为全国民政系统优质服务品牌。保障性住房加快建设,新增廉租住房保障对象26户。累计发放市民卡13.5万张,为民办实事目标任务全面完成。

残疾人帮扶、慈善事业稳步推进,广播电视、气象、档案工作和妇女、儿童及老龄事业得到进一步发展。

注:1.本公报所列各项数据为年度初步统计数据;

2.公报中全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