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市丹徒区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全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加速同城化、同步现代化”的总体要求,以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和城市化为动力,量质并举促转型,创新发展增活力,同城共建提品质,服务均等惠民生为抓手,创新克难,锐意进取,扎实推动了全区经济社会的平稳较快发展。 一、综合 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23.04亿元,比上年增长12.0%(按可比价计算),其中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13.64亿元,增长4.5%;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128.0亿元,增长12.5%;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81.4亿元,增长12.3%。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73574元,折合9606美元。比上年增长15.9%。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6.0:59.3:34.7调整为;6.1:57.4:36.5。一年的时间第三产业占比提高了1.8个百分点。服务业对就业、税收增长的贡献得到进一步提升,服务业占GDP比重为37.5%。从运行质量看,财政与经济增长的同步性、匹配性得到改善,财政总收入占GDP比重达20.8%,比上年提高5.1个百分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占GDP比重为6.6%。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经济发展方式仍未有根本性的改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核心竞争力不足;二是经济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服务业占GDP的比重仍旧偏低、高新技术产业薄弱;三是城乡协调发展任务重,城乡差别仍然明显,农村经济和社会基础较为薄弱,农民实现持续增收的难度不断加大,社会事业同步发展还有差距;四是要素资源约束多,土地约束和环境压力在逐步加大,快速发展的需求和环境资源要素制约的矛盾在逐步加大。 二、农林牧渔业 粮食生产喜获丰收。克服了多种天气不利影响,实现粮食产量八年增。全年粮食种植面积42.58万亩,同比减少0.4%,亩产454公斤,同比增长3.4%;总产19.34万吨,同比增长3.1%。秋粮种植面积24.69万亩,同比减少0.33万亩,亩产575公斤,同比增长7.9%,总产13.69万吨,增长2.6%。其中水稻种植19.39万亩,同比减少0.2万亩,水稻总产11.88万吨,增长2.0%。畜牧产业适度发展。全年出栏生猪8.34万头,同比增长6.6%;全年实现肉类总产量2.53万吨,禽蛋产量2545吨,牛奶产量3125吨,同比分别增长1.2%、1.5%、8.6%,畜禽及其产品生产势头良好。水产科技日渐提高。全年水产总产1.3万吨,实现渔业产值3.31亿元,同比增长23.9%。园艺生产快速发展。今年完成茶叶产量272吨,茶叶产值达到5766万元, 农村生产条件明显改善。2011年整治河道12条,总长41公里。改造中低产田1.4万亩,恢复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2.71平方公里,全区河塘清淤工作通过省级验收;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19.26万千瓦。全区共推广各类农业机械近1180台套,其中:大中型拖拉机27台,新增大秸秆还田机49台,水稻插秧机189台。 2011年,全区共完成绿化成片造林7752亩,森林覆盖率达23.5%。全年实现农业总产值22.3亿元,比上年增长23.4%。 三、工业和建筑业 随着全国宏观经济发展的逐步好转,工业生产平衡增长。全区工业完成增加值121.02亿元,可比增长13.3%。规模以上企业完成产值644.68亿元,同比增长30.5%。按轻、重工业分,轻工业产值94.2亿元,增长26.6%;重工业产值550.48亿元,增长31.1%。按经济类型分,国有工业产值15.06亿元,增长19.1%;集体工业产值49.97亿元,增长34.7%;股份制工业产值338.97亿元,增长32.9%;外商及港澳台工业产值181.59亿元,增长24.5%;其他经济类型59.09,增长35.7%。非公有制工业产值579.64亿元,增长30.4%,其中:民营工业产值404.36亿元,增长37.7%。按企业类型分,19家大中型企业工业产值249.77亿元,增长22.0%,大中型企业比上年增了1家。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多数保持增长。泵9882台,同比增长12倍;服装1700.35万件,增长219.0%;铝材22402吨,同比增长148.3;电光源1406万只,同比增长118.0%;食用植物油3438.5吨,同比增长104.8%;碱性蓄电池540045只,同比增长79.1%;低压开关板621面,同比增长67.8%;高压开关板812面,同比增长51.5%;石油沥青9856吨,增长46.5%;金属切削工具767.02万件,同比增长41.8%;商品混凝土106.09万吨,增长33.5%;滚动轴承27.18亿套,同比增长31.0%;皮鞋380.69万双,增长21.2%。 运行质量明显好转。2011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销售收入628.04亿元,比上年增长32.2%。实现利税总额71.07亿元,比上年增长41.7%,其中利润总额44.21亿元,同比增长38.0%。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亏损面为2.5,下降1.24个百分点;亏损企业亏损总额0.11亿元,下降64.5%。两项资金占用达47.51亿元,比上年增长18.8%。 建筑业生产稳定增长。全区完成建筑业增加值6.98,比上年增长1.2%。全区拥有资质建筑企业44家。全年建筑企业施工面积124.69万平方米,竣工面积44.95万平方米,完成建筑业产值19.7亿元,比上年增长5.6%。 四、固定资产投资 投资规模继续扩大。计划总投资500万元以上项目完成投资141.44亿元,增长22.0%,其中:工业性投入95.01亿元,增长18.7%;服务业投资完成45.78亿元,增长36.7%;规模民营投资88.75亿元,增长50.8%;房地产开发投资12.54亿元,比上年下降14.9%。规模投资完成情况按国民经济行业分:第一产业0.64亿元,第二产业95.01亿元,第三产业45.78亿元。 重大项目有序推进。全区在建计划总投资5000万以上的投资项目105个,比上年增加49个,计划总投资161.86亿元,全年完成投资106.99亿元,竣工率达61.9%,其中在建亿元以上投资项目27个,比上年多10个。 房地产业受国家政策调控影响,投资和销售均呈明显下降态势。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12.54亿元,比上年下降14.9%,全年在建商品房施工面积139.53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6.5%,其中:住宅131.54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增长17.1%;商品房销售面积26.59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38.6%,其中:住宅面积24.25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49.5%。 五、国内贸易与开放型经济 消费市场走势良好。全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8.14亿元,比上年增长17.0%,其中: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33.8亿元,增长12.7%;住宿餐饮业零售额4.34亿元,增长66.4%。年末,全区拥有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餐饮和住宿业53家,比上年增加25家,实现消费品零售额8.95亿元,比上年增长134.9%,占全区比重的由上年的13.0%提高到23.5%。 对外贸易回暖。全年进出口总额6.0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4.1%。其中,出口4.87亿美元,增长28.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