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江市东宁县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2)
全县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72984万元,比上年下降13.9%。全县房屋施工面积206万平方米,增长28.7%;其中住宅103万平方米,增长35.3%;新开工面积32.6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37.8%;商品房销售建筑面积23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10.0%;商品房销售额68713万元,比上年增长3.7%。 五、交通、邮电通信业增长较快。 全年邮电业务总量实现12714万元。年末电话用户34678户。其中,城镇电话用户22403户,乡村电话用户12275户。年末移动电话用户148272户。年末全县计算机互联网用户24008户。 交通运输能力稳步提升。全县各种运输方式完成货运量561万吨,比上年增长8.3%。全年完成货物周转量44548万吨公里,比上年增长11.6%。全年各种运输方式完成客运量680万人,增长4.5%。完成旅客周转量23927万人公里,比上年增长5.1%。 六、国内贸易 消费品市场持续繁荣活跃,农村市场增速快于城镇市场。在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消费观念逐步更新的情况下,以及国家一系列扩内需、惠民生政策的推动下,全县消费品市场持续繁荣活跃、稳中有升。全县消费持续稳步增长。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55254万元,增长16.1%。从城乡领域看,国家继续实施家电下乡、汽车下乡、税费减免、家电以旧换新等各项刺激消费措施,农村消费潜力逐步得以释放,增速快于城镇消费品市场增速。城镇消费品零售额实现207473万元,增长15.9%;农村消费市场实现零售额47780万元,增长16.8%,快于城镇市场增速0.9个百分点。 七、对外贸易和旅游 2012年进出口总额实现313449万美元,同比增长22.9%。其中:出口总额完成243697万美元,增长11.4%;进口总额完成69752万美元,增长92.3%。从贸易方式看,一般贸易完成123692万美元,增长27.2%;加工贸易完成3689万美元,下降44.0%;边境小额贸易完成158249万美元,下降20.5%;其它贸易完成27818万美元,同比增长16.3%。从国别来看,主要与11个国家(地区)开展贸易往来,其中对俄贸易235179万美元,同比增长24.2%,占全县进出口总值的75.0%,占全省对俄贸易的11%。 东宁口岸完成进出口总额247243万美元,增长38.7%。其中:出口总额完成244308万元,增长38.7%,进口总额完成2935万元,同比增长37.8%。全年完成进出口货物309470万吨,增长6.2%。外经贸企业累计入库税金10463万元,同比下降16.7%,其中:国税局入库8405万元,同比下降22.9%;地税局入库2058万元,同比增长24.3%。 对外旅游业平稳发展。2012年,东宁口岸出入境旅客达502723人次,同比增长9.0%。出入境旅游者166360人次,同比增长0.7%。其中:入境163737人次,同比增长0.5%;出境2623人次,同比增长11.0%。旅游业总收入实现45951万元,同比增长0.6%。 八、财政和金融 财税收入快速增长。全年财政总收入达到134649万元(含基金),比上年长10.9%。完成全口径财政收入116802万元,同比增长16.7%,全口径财政收入占GDP比重为8.7%,比去年下降0.1个百分点。全年完成公共财政收入75007万元,增长37.3%;全年完成工商税收收入91989万元,增长17.2%,工商税收占全口径财政收入的比重为78.7%。其中:国家税收收入32058万元,下降20.5%,地方税收收入59931万元,增长57.0%。全年财政总支出218572万元,增长32.2%。公共财政支出197981万元,增长39.0%。 金融运行平稳。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949160万元,增长16.8%。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708578万元,增长18.0%。城乡居民人均储蓄存款余额33713元,增长18.3%。年末银行各项贷款余额411316万元,增长12.1%。 九、城镇建设与环境治理 城乡建设日新月异。全年城乡建设在建工程37项,总建筑面积84.6万平方米,完成建设总投资8.4亿元。棚户区改造扎实推进,全年棚户区改造项目开复工14个,建设面积21.42万平方米。全县推广安装环保节能锅炉180个,烟尘污染治理取得明显效果。全年共完成新建及改造路面8843㎡,维修楼体亮化30栋、新建及改造安装路灯1148盏,安装完成了东宁县第一个LED户外显示屏。 环境保护工作扎实开展。共创建48个省级生态村,4个国家级生态镇,1个国家级生态村。东宁城区环境空气比去年同期相比有所好转。各项指标均控制在二级标准以内,预计全年空气优良天数有望可达326天。域内水质基本保持在二类标准。 节能减排取得新成效。全年通过积极调整工业产业结构,加快淘汰落后产能,着力抓好重点耗能企业的节能工作,节能降耗工作取得新进展。县域二氧化硫减量为56.96吨,氮氧化合物26.164吨。COD消减量可达565吨,氨氮可达10.87吨。全面完成2012年计划减排量。2012年末,单位GDP能耗下降到0.7964吨标煤/万元,降幅达到4.1%。 十、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事业稳步发展。全县拥有各类学校69所,其中:职业高级中学1所,高级中学1所,初级中学4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小学40所。高级中学在校生3102人,教职员工238人;初级中学在校生6459人,教职员工509人;小学在校生12142人,教职员工983人。全县拥有公办幼儿园10所,在园幼儿2452人。初中毕业生升入各类高中比例为75.1%,高考升学率达97.8%。一中普本、重本上线率分别达到51.17%和18.2%,均列牡丹江六县(市)第一,创历史最好水平。 科技创新服务能力不断提高。东宁县被认定为第一批省级农业科技园区,组织实施各类科技项目5个,开展了科技特派员创业活动。加快科技推广与普及,推广应用农业重点新技术10项,新品种15个,各类农业技术推广面积200万亩次。生产力促进中心采集科技信息100条,为企业提供信息10条。科技进步因素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率达到53.5%。全年专利授权数4个。全年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880万元,增长2.3%,R&D经费支出相当于地区生产总值的0.06%。 十一、文化、体育和卫生 文体事业全面繁荣。群众文体协会组织多达40余家,文体活动丰富,节会活动和文艺演出规模、数量全国领先。文化馆1个,图书馆1个,藏书71168册,农家书屋102个,文物所1个,文物藏品1200余件,电影放映单位1个。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100%,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100%,全县有线电视用户达到5.2万户。全省首家3D数字电影院投入运营,县文化馆、图书馆通过国家三级馆验收并实现免费开放。我县首次文化产业普查正式启动,全县文化产业单位共795家,其中法人单位51家,产业活动单位179家,个体户565家;从业人员3179人。文化产业增加值24516万元,占全县经济总量的2.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