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江市东宁县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

2013-07-02 牡丹江市东宁县统计局

2012年,是“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也是国内外形势比较复杂的一年。面对宏观发展环境趋紧、经济下行压力增大、俄罗斯市场疲软等不利因素,县委、县政府团结带领全县人民,牢牢把握科学发展的主题,突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线,全力实施“六大战略”和“1117”工程,努力增强产业发展动能,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全县经济和社会事业呈现出和谐共进的发展局面。

一、综合

国民经济持续稳健运行,经济总量再上新台阶。初步核算,2012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实现1344144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6.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29324万元,比上年增长15.7%;第二产业增加值395861万元,比上年增长20.3%;第三产业增加值618959万元,比上年增长13.6%。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23.3:29.5:47.2调整为24.5:29.4:46.1。第一、二、三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30.7%、29.1%和40.2%。第一、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增强,第一产业贡献率由上年的26.1%提高到30.7%,第三产业贡献率由上年的34.5%提高到40.2%。全县人均生产总值达到63953元,比上年增长19.3%。

二、农业

农业经济总量平稳增长,粮食产量再攀新高。2012年,我县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96222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3.2%。完成农林牧渔业增加值329438万元,比上年增长15.7%。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51683公顷,比上年增长1.1%,粮食总产量216690吨,比上年增长22.4%,创历史新高。粮食单产4193公斤/公顷,同比增长21.0%。水稻、玉米、大豆等主要粮食作物产量分别为27340吨、131480吨和53970吨,分别比上年增长0.2%、33.5%和10.6%。经济作物产量有增有减,蔬菜产量38394吨,增长9.6%,烤烟产量6452吨,增长14.4%,油料产量12764吨,增长6.0%。水果产量14515吨,比上年下降20.1%。

黑木耳产业生产势头强劲,对农村经济和农民增收的支撑作用增强。2012年,继续做精做强黑木耳产业,产量和效益均有明显提高。全县共发展地栽木耳113228万袋,总产量50420吨,分别比上年增长18.9%和21.7%,实现产值309373万元,比上年增长42.5%,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62.3%,拉动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21.8个百分点,拉动GDP增长6.8个百分点。东宁雨润绥阳黑木耳大市场被批准为全国第5家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黑木耳成为拉动农民增收的主力军,对农业和农民收入增长的贡献进一步增强。

畜牧业生产稳步增长。年末大牲畜存栏24146头,比上年下降4.1%;生猪存栏61085头,比上年增长19.7%;羊存栏26438只,比上年增长0.6%;家禽存栏5060百只,比上年增长1.8%。全年肉类总产量为8899吨,比上年增长20.0%;蛋、奶类产量分别为2937吨和1032吨,分别比上年增长5.8%和8.3%。特色养殖业平稳发展,熊存栏28头,比上年增长7.7%;鹿年末存栏777只,比上年下降4.7%;蚕茧产量975公斤,比上年下降67.4%;出栏鹌鹑27700只,同比增长0.7%;貉存栏460只,比上年增长2.2%;蜂蜜产量432吨,增长4.5%。

林业、渔业分别完成产值6905万元和4227万元,分别比上年下降3.8%和1.4%。全年共完成造林面积1427公顷,比上年下降48.0%。全县水产品产量完成2490吨,比上年增长4.0%。

农业基础设施及生产条件进一步强化。年末全县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31.1318万千瓦,比上年增长%。拥有农用拖拉机12197台,增长%。化肥施用量(折纯量)9623吨,增长2.8%。农村用电量7561万千瓦时,增长4.1%。农田有效灌溉面积8810公顷,与上年持平。

境外农业和劳务经济有新突破。对俄农业开发总面积达到340万亩,新转移农村劳动力3128人,比上年同期增长19%,累计转移农村劳动力达到38120人,实现劳务收入4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6%和14.3%。

新农村建设成效显着。新农村建设全年总投资8000多万元,硬化村内主街道1.83公里、排水边沟10.2公里,新建和改造综合活动室3690平方米、文化活动场所20100平方米、卫生所295平方米。新城沟、和平、夹信子、双丰、果树场5村通过了省新农村建设“四星级村”申报初验。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增势强劲。全县完成工业增加值363223万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20.1%。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2户,完成总产值237322万元,比上年增长42.7%,实现增加值84064万元,同比增长31.5%。从经济类型看,国有企业完成产值24745万元,同比增长34.9%;集体企业完成产值3190万元,同比增长27.1%;股份制企业完成产值112385万元,同比增长33.9%;其它经济类型企业完成产值97002万元,同比增长57.6%。从轻重工业看,轻工业实现产值4293万元,同比增长95.1%,重工业实现产值233029万元,同比增长42.0%。

主导产业支撑作用突出,企业转型升级加快。从行业来看,煤炭、木材、电力等主导产业发展迅猛,支撑作用更加突出。全年煤炭、木材、电力三大行业实现产值209408万元,同比增长40.2%,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88.2%;实现利润23404万元,同比增长20.8%,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税总额的89.1%。纺织服装、服饰业成为县域经济新的增长点,生产呈现快速增长势头,全年实现产值4293万元,同比增长95.1%。企业采取调整生产经营模式,不断开发新产品,降低生产成本,企业转型升级加快。鑫澳有色金属加工、金隆昌服装厂扩建等进出口加工项目建成投产;铜矿选冶、油页岩综合利用等资源开发项目积极推进;天翼果菜加工、欧亚山野菜深加工等项目加快建设。

工业经济效益大幅提升。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全年实现销售收入228306万元,同比增长34.0%;产品销售率为98.9%。实现利税总额44556万元,同比增长27.0%,其中利润总额26251万元,同比增长26.4%。

工业产品产量有增有减。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品中,服装产量达到27.1万件,同比增长118.6%;风力发电量达到9560万千瓦时,同比下降11.7%;火力发电量达到30686万千瓦时,同比下降5.1%;水泥产量达到57947万吨,同比下降9.2%;原煤产量达到191万吨,同比下降13.2%。铜材产量达到579吨。

建筑业生产平稳运行。全年资质等级以上建筑企业完成总产值101655万元,同比增长33.3%;实现利润总额5224万元,下降44.1%。全县房屋施工面积13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42.7%;房屋竣工面积9.2万平方米,下降58.9%;其中住宅5.48万平方米,下降73.6%。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快速增长。全年完成城镇固定资产投资670687万元,比上年增长39.0%。在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中,住宅投资77758万元,比上年增长43.8%。在固定资产投资中,民营投资成为固定资产投资的主导力量。全年实现民营投资461211万元,同比增长35.3%,民营投资占城镇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68.8%。国有及国有控股投资实现209476万元,同比增长47.8%。从固定资产投资方向看,第一产业投资64715万元,下降14.2%;第二产业投资435105万元,增长72.0%,其中工业投资331161万元,增长65.8%;第三产业投资170867万元,增长10.5%。从工程类别看,建筑工程完成投资518446万元,比上年增长37.4%;安装工程完成投资26852万元,比上年增长177.0%;设备工器具购置完成投资87081万元,比上年增长45.6%;其它费用投资38308万元,同比增长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