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市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济宁市统计局
国家统计局济宁调查队
(2014年2月25日)
2013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按照“落实年、突破年”总要求,牢牢把握科学发展跨越发展总基调,以打造“鲁西科学发展高地”为统领,解放思想、抢抓机遇,攻坚克难、奋发进取,开拓创新、拼搏实干,综合实施系列创新性政策措施,全市经济发展稳中有进,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百姓福祉持续提升。
一、综合
初步核算,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注13501.5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1.0%注2。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418.93亿元,增长4.3%;第二产业1789.75亿元,增长11.6%,其中工业1613.82亿元,增长11.8%;第三产业1292.86亿元,增长12.1%。在第三产业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164.27亿元、增长8.5%,批发和零售业375.10亿元、增长12.0%,金融业106.78亿元、增长16.8%,房地产业80.96亿元、增长13.9%。三次产业对GDP增长贡献率分别为4.3%、58.3%和37.4%,结构比例为12.0:51.1:36.9,与上年相比,第一产业提升0.4个百分点,第二产业下降1.4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提高1.0个百分点。人均GDP42796元(按年平均汇率折算为6897美元),比上年增加3631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10.5%。
二、农林牧渔业
农林牧渔业平稳发展。农林牧渔业实现增加值418.9亿元,比上年增长4.3%。其中,农业增加值270.4亿元,增长4.3%;林业6.0亿元,增长8.8%;牧业104.8亿元,增长3.9%;渔业27.2亿元,增长4.7%;农林牧渔服务业10.6亿元,增长4.7%。农、林、牧、渔及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比例为64.5:1.4:25.0:6.5:2.6。
农业。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136.3万亩、比上年增加17.1万亩,经济作物484.1万亩、减少10.3万亩,粮经作物播种面积比例为70:30。蔬菜瓜果面积302.9万亩,减少1.4万亩。
主要农产品产量增加。粮食总产578.6万吨,比上年增长1.7%,单产509.2公斤/亩,增长0.1%。其中,夏粮266.4万吨、增长4.4%,秋粮312.2万吨、减少0.5%。棉花产量11.2万吨,减少6.3%。油料产量17.4万吨,增长0.1%。园林水果产量28万吨,增长1.9%。
林业。绿化模范城市创建进展顺利。全市新增造林面积24.9万亩,比上年增加6.0万亩。森林覆盖率28.8%,比上年提高0.8个百分点。新建完善农田林网26.2万亩、绿色通道549.5公里,完成森林抚育106.3万亩、湿地保护修复20万亩,新发展经济林12.3万亩、苗木花卉5万亩,新增林下经济36万亩,四旁植树2947.6万株。
畜牧业。全年肉类总产量83.5万吨,增长0.1%;禽蛋总产量59.9万吨,下降0.5%;奶类总产量13.6万吨,下降3.5%。
渔业。渔业养殖面积89.7万亩,增长1.4%。水产品总产量40.6万吨,增长3.8%。
农业现代化。年末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1061万千瓦,增长4%。农用拖拉机11.2万台、增长0.1%,联合收获机2.7万台、增长6%,拖拉机配套农具20.3万台、增长3%。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86%,其中,玉米机播、机收水平分别为91.6%、89%,比上年分别提高4个和2个百分点。农用化肥(折纯)施用量44.0万吨,减少5.5%。农村用电量15.5亿千瓦小时,增长4.7%。农田总灌溉面积486.0千公顷,其中,耕地灌溉面积(有效灌溉面积)468.5千公顷,占总灌溉面积的96.4%。全市机电井32.8万眼,其中规模以上机电井11.7万眼。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企业规模不断扩大,营业收入过百亿企业9家,比上年增加1家,4家企业上榜中国企业500强。
工业生产总体平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5%。从工业门类看,制造业增长18.6%,实现增加值占规模工业的58.2%;采掘业增长4.1%,占30.5%;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增长9.4%,占11.3%。从经济类型看,国有企业增长9.6%,集体企业增长14.9%,股份合作制企业增长43.4%,股份制企业增长12.2%,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长20.5%,其他经济类型企业增长8.7%。从轻重工业看,轻工业增长19.8%,重工业增长10.3%,轻重工业比为26.0:74.0。
经营效益稳步提升。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500.4亿元、增长12.6%,利税560.1亿元、增长8.3%,利润343.6亿元、增长8.1%。企业亏损面为6.7%、下降1.3个百分点,亏损额17.2亿元、下降15.0%。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241.9%、下降14.9个百分点,其中,总资产贡献率11.3%,下降1.0个百分点;资本保值增值率109.4%,下降4.1个百分点;资产负债率63.0%,提高4.3个百分点;流动资产周转率2.1次,减少0.27次;全员劳动生产率22.4万元/人,下降7.1%;产品销售率99.0%,下降0.9个百分点。
建筑业。资质以上建筑企业384家,比上年增加13家,实现总产值564.4亿元、增长33%,利税34.8亿元、增长26.9%。建筑业增加值实现175.9亿元,增长10.5%。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256亿元,增长21.7%,其中,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注42188.3亿元,增长23.0%。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中,从区域看,城镇投资完成1876亿元,增长24.6%;从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44.0亿元、增长16.7%,第二产业1156.1亿元、增长25.6%,第三产业988.2亿元、增长18.2%。三次产业投资结构由上年的2.7:48.8:48.5调整为2.0:52.8:45.2。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完成214.5亿元,增长20.6%,占全部投资的9.8%。
工业投资完成1105.6亿元,增长26.2%,占全部投资总额的50.5%。其中,制造业完成投资1028.3亿元,增长29.9%,占工业投资的93%。部分优势产业投资增长较快。装备制造业投资413.2亿元,增长25.1%。
服务业中的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投资完成85.7亿元,增长9.0%;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业完成150.1亿元,增长49.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