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市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4-09-29 威海市统计局
威海市统计局
 
2014年3月1日
 
2013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威海市委、市政府团结带领全市人民,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牢牢把握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着力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经济社会发展稳中有进。
 
一、综合
 
初步测算,全市实现生产总值2549.6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0.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03.47亿元,增长4.3%;第二产业增加值1312.93亿元,增长10.5%;第三产业增加值1033.29亿元,增长12.5%。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7.7:53.4:38.9调整为8.0:51.5:40.5。
 
全市城镇新增就业4.4万人,其中就业转失业人员就业1.3万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4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1.52%。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上涨1.5%,在消费八大项中,食品类价格上涨3.3%,衣着类上涨2.0%,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上涨1.2%,居住类上涨0.8%,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上涨0.6%,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上涨0.4%,交通和通信类下降0.3%,烟酒类下降0.2%。全年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下降5.5%,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下降0.9%。
 
全市实有市场主体134510户,增长4.3%,其中新登记企业类市场主体5356户,增长15.2%。实有注册资本1650.58亿元,增长17.8%,其中新登记注册资本171.29亿元,增长45.9%。
 
二、农林牧渔业
 
全年实现农业增加值48.08亿元,增长0.7%;林业增加值0.47亿元,增长6.1%;牧业增加值31.41亿元,增长6.2%;渔业增加值117.25亿元,增长5%;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6.26亿元,增长10.9%。
 
据全面调查,粮食总产量保持稳定,达到101.78万吨。其中,夏粮产量44.68万吨,增长0.3%;秋粮产量57.1万吨,下降3%。秋粮减少的主要原因一是粮食种植面积减少,二是气候因素影响秋收作物生长。
 
全年水果总产量93.96万吨,增长6.7%,其中苹果83.8万吨,增长8%。
 
全年肉类总产量18.47万吨,增长11.4%,其中猪肉10.84万吨,增长4.1%;禽蛋类总产量14.27万吨,下降4.6%;奶类总产量17.48万吨,下降8.7%。
 
全年水产品总产量237.91万吨,增长3.7%。水产养殖面积7.44万公顷,增长5.7%;养殖产量156.23万吨,增长6.3%。全市新建远洋渔船128艘,专业远洋渔船数量达到283艘;远洋渔业实现产量6.4万吨,增长53.8%。
 
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544.72万千瓦,增长0.2%;农用排灌机械动力39819台,增长3.1%;农用拖拉机282623台,下降0.2%;全年完成机耕作业面积15.6万公顷,机播面积23.38万公顷,机收面积23.47万公顷。有效灌溉面积13.07万公顷,其中节水灌溉面积9.79万公顷。
 
全市规模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到346家。其中,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10家,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56家,市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193家。新注册农民专业合作社491家,总数达到1990家,入社成员9.8万户,辐射带动农户20万户。
 
三、工业和建筑业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1609家,实现增加值增长11.7%。其中,股份制企业增加值增长12.2%,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加值增长10.1%。轻工业增加值增长12.3%,重工业增加值增长11.1%,轻工业生产快于重工业1.2个百分点。在36个行业大类中,有29个行业实现增长,增幅较高的行业是:通用设备制造业增长24.6%,医药制造业增长21.6%。大中型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增长12.2%。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232.59亿元,增长11.7%;实现利税519.68亿元,增长13.7%;实现利润322.09亿元,增长14.5%。产销衔接良好,产品销售率达98.3%。
 
全年实现建筑业增加值138.51亿元,增长8.9%。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923.71亿元,增长20.5%。第一产业投资12.18亿元,下降47.4%;第二产业投资678.12亿元,增长18.0%,其中工业投资629.6亿元,增长17.5%;第三产业投资1233.41亿元,增长23.5%。一、二、三产业投资结构为0.6:35.3:64.1。
 
全年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411.81亿元,增长12.5%。从房屋建设用途看,住宅投资337.53亿元,增长12%,占全部房地产开发投资的82%;商业营业用房投资40.1亿元,增长58.6%,占全部房地产开发投资的9.7%。全年房屋施工面积3919.52万平方米,增长9.7%;竣工面积752.81万平方米,下降12.6%;商品房销售面积878.83万平方米,增长20.7%,其中住宅销售面积占到92.1%。
 
五、国内贸易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047.29亿元,增长13.5%。从城乡领域看,城镇消费品零售额866.92亿元,增长13.7%;乡村消费品零售额180.37亿元,增长12.4%。从行业分类看,批发和零售业实现零售额948.95亿元,增长14.5%;住宿和餐饮业实现零售额98.34亿元,增长4.4%。从经济成份看,非公有经济实现零售额815.59亿元,增长14.2%;公有经济实现零售额231.71亿元,增长10.9%。从企业规模看,限额以上企业实现零售额595.95亿元,增长14.6%,增幅分别比限额以下企业和个体户高0.4和8.4个百分点。从商品类别看,与人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商品以及消费升级类商品全面增长。其中,金银珠宝类增长28.8%,粮油食品饮料烟酒类增长18.9%,日用品类增长15.8%,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长14.3%,石油及制品类增长9.0%,汽车类增长8.2%。
 
六、对外经济
 
全年实现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171.50亿美元,增长0.2%。其中,出口总额107.02亿美元,增长0.5%;进口总额64.47亿美元,下降0.4%。从企业性质看,内资企业进出口额81.11亿美元,增长8.4%,占全市的47.3%;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额90.39亿美元,下降6.2%,占全市的52.7%。从贸易方式看,一般贸易进出口额78.96亿美元,增长13.5%,占全市的46%;加工贸易进出口额87.66亿美元,下降8.8%,占全市的51.1%;其他贸易进出口额4.88亿美元,下降11.5%,占全市的2.8%。从主要贸易市场看,我市企业与202个国家和地区有贸易往来。其中,与韩国贸易额52.26亿美元,下降1.1%,占全市的30.5%;欧盟21.0亿美元,增长1.1%,占全市的12.2%;日本19.06亿美元,下降7.9%,占全市的11.1%;美国16.83亿美元,下降0.1%,占全市的9.8%。从出口商品看,机电产品出口45.79亿美元,下降5.0%,占全市的42.8%;纺织服装出口21.98亿美元,增长18.9%,占全市的20.5%;农产品出口14.86亿美元,下降1.7%,占全市的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