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市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4)

2014-09-29 烟台市统计局
 
年内全市引进各类人才3.3万人,其中博士、硕士等高层次人才2300多人,引进海外留学人才310人。全市新增院士1名(为我市本土产生的第一个院士)共3名,新入选国家“千人计划”专家5名共18名;拥有山东省优秀创新团队4个,山东省泰山学者“攀登计划”人选1名,新入选省泰山学者海外特聘专家2名共24名,新入选省泰山学者特聘专家4名共20名;新入选烟台市“双百计划”人才35名共73名。
 
全年新增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处、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8处,目前共有省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81处。我市成为第五批国家农业科技园区。
 
九、文化、卫生和体育
 
年末全市文化系统拥有各种艺术表演团体10个,艺术表演场所8个,公共图书馆13个,群众艺术馆、文化馆13个,博物馆14个,文物保护管理机构5个。年末,拥有县级以上广播电台10座,对国内广播节目12套,广播人口综合覆盖率100%;县级以上电视台13座,电视发射台和转播台12座,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100%。
 
全市共有医疗卫生机构5333所,其中医院、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510所。卫生技术人员4.4万人,病床床位4.2万张;疾病预防控制、监督机构15个,妇幼保健机构14个。全市累计建成社区卫生服务机构237个,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已经建成。传染病防控工作居全省先进水平,实现了确保不发生暴发流行的工作目标。流感监测各项指标居全省前列,脊灰、霍乱、白喉保持零病例,艾滋病、结核病、手足口病等重点传染病得到有效控制。全面落实国家扩大免疫规划,全市常规免疫接种率保持95%以上,免疫屏障进一步巩固。
 
作为省内唯一城市代表,被国家体育总局确定为全国首批20个“全民健身示范城市(区)”试点单位之一,顺利通过国家验收。全年累计投入建设资金近3亿元,其中市县两级体彩公益金投入5000多万元,新建各类健身场馆20多个、健身路径2000多条、健身站点千余个。全年共开展各类健身比赛、表演、展示活动近千项,直接参与群众达到一百多万人次。市级体育社团组织发展到28个,全民健身活动站点达到3681个,社会体育指导员总数已达11075人。129名烟台籍运动员参加第十二届全运会比赛,共获金牌24.5枚、总奖牌46.5枚,金牌数占全省38%,奖牌数占全省29.9%,参赛人数、参赛项目、获奖牌数、获奖项目、奖牌质量等五个方面创我市参加历届全运会之最。市第八届运动会改革竞赛体制、彰显“全民参与”,历时半年多,完成43个比赛项目,直接参赛人员达到一万多人。在国家体育总局、省体育局开展的2013-2016年周期高水平训练基地评审中,全市获得“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10个,列全国第一位(地市级城市),获得“山东省优秀运动队后备人才训练基地”24个,列全省第一位(地市级城市)。全年共承办2013沙滩足球亚洲杯比赛、2013攀岩世界杯(海阳分站)赛、第四届中韩国际马拉松赛、第十届烟台国际武术节等省级以上赛事50多个,来烟参赛运动员达一万多人次。
 
十、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
 
全市累计实现生活垃圾一体化处理的村(居)5717个,覆盖率达到88.4%,市区垃圾清运、处理及时率达到100%。
 
完成市中心区8条主次干道大修改造;组织实施市中心区3座人行过街天桥改造。南郊污水处理厂正式启动运行,完成世界银行全球环境基金(GEF)示范项目、垃圾场渗沥液膜处理、除铁锰工程配水管网等工程。生活垃圾综合湿解二期、莱山十万方新水厂、珠玑加压站还建一期、南部新城供热中心一期、污泥焚烧项目已基本完工;加快推进套子湾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建设。
 
公用事业保障能力提高。市区集中供热新增换热站21座,新建供热管网180公里,实现新并网供热面积168万平米。全市新增天然气用户9万户,其中市区2.9万户。城市供水管理进一步加强,共向市区供水6200万立方,水质综合合格率达到99.9%。加强排水设施养护维修,排水设施完好率达到93.8%,管网修漏及时率100%。
 
年末公交营运车辆达到3025辆,营运线路204条,线路总长达4607.8公里。全年公交运客总量43479.9万人次。年末营运出租汽车5380辆,其中市区2169辆。市中心区设立公共自行车租赁点112个,投入公共自行车1300辆。
 
空气环境质量良好。市区二氧化硫年均值为0.030毫克/立方米,符合国家二级标准,市区二氧化氮均值为0.038毫克/立方米,符合国家一级标准。可吸入颗粒物年均值为0.079毫克/立方米,符合国家二级标准。将PM2.5纳入常规监测体系,市区空气环境质量优良率保持在90%以上。市区降水PH年均值为6.78,酸雨(PH<5.6的降水为酸雨)频率为0。八县市环境空气质量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和可吸入颗粒物年均值均符合国家二级标准。
 
全市饮用水水源地水质保持稳定,地表饮用水水源地除总氮外,其余均达到地表水饮用水源水质Ⅲ类标准;地下水水源地均符合地下水Ⅲ类标准;湖库型水源地富营养化指标为中营养,达到评价要求。全市主要河流均满足各自功能区的要求;近岸海域水质以一类、二类海水为主,100%的测点达到近岸海域功能区要求。
 
声环境质量状况较好。市区道路交通噪声年均值为68.6分贝,芝罘区交通噪声年均值为70.5分贝。市区区域环境噪声等效声级昼间为53.9分贝,夜间为45.5分贝,基本保持稳定。
 
十一、居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据抽样调查,全年全市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956元,比上年增长9.7%。城市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2006元,增长8.3%。城市居民家庭食品消费支出占消费总支出(恩格尔系数)的比重为34.0%。城市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29.94平方米,比上年减少0.13平方米。
 
表32013年城市每百户居民家庭主要耐用消费品拥有量
 
消费品名称
 
单位
 
数量
 
消费品名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