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平市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4)
2013年,四平市列入省及国家科技计划项目共110项,获得专项资金4506.8万元。市科技计划58项,补助资金225万元。实验区的申报和创建与四平科技项目的大批落地相得益彰。全市新增高新技术企业2户(全市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4户)、吉林省创新型科技企业12户,吉林省科技企业2户(全市吉林省科技企业达49户)。组织推荐省级科学技术奖18项,共有14项获奖,达到历史最高水平。
为防御各类气象灾害,全年面向公众发布各类灾害性天气预警信号249次,其中暴雨蓝色预警信号19次。全年共开展人工增雨作业20次,人工发射火箭弹80枚,人工防雹136次,发射防雹弹2084枚。
文化、卫生、体育
年末全市共有群众文化馆、艺术馆7个。公共图书馆5个,收藏图书68万册。博物馆6个,广播电台5座、电视台6座,全市广播人口覆盖率达100%,电视人口覆盖率达100%。
年末全市共有卫生机构2129个,其中,医院、卫生院149个。卫生机构床位14584张,其中医院、卫生院床位13095张。全市卫生技术人员15611人。医生6498人,比上年增长0.6%。护士5453人,比上年增加3.7%。全市孕妇死亡率36.01/10万,婴儿死亡率降低到5.37‰。
全年共组织开展各类群众性体育活动30多次。成功承办全国公路自行车公开赛,共有35支车队、305名运动员参加,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竞技体育成绩优异,参加省年度举重、摔跤、柔道、拳击、跆拳道、乒乓球等12个项目比赛,共获金牌95枚,夏季项目金牌总数列全省第二位。积极申报吉林省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完成省级配建的2个广场、7个乡镇、9个社区、86个村、一个示范乡镇。市级配建的1个乡镇、1个公园、26个村、5个敬老院、7个幼儿园。体育产业发展良好,彩票销售实现突破,全年完成体育彩票销售额1.92亿元。
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年末全市总人口为328.4万人,市区人口58.9万人。全年出生人口2.8万人,人口出生率为8.6‰。全年死亡人口1.6万人,人口死亡率为4.9‰。人口自然增长率为3.7‰。
表5:人口主要构成情况
指标
年末总人口(万人)
比重(%)
全市总人口
#农业人口
非农业人口
#男性
女性
328.4
185.0
143.4
166.6
161.8
100.0
56.3
43.7
50.7
49.3
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529.9元,比上年增长19.4%。人均消费支出14093.3元,比上年增长10.9%。其中,食品支出4572.8元,比上年增长7.1%;衣着支出2128.2元,比上年增长12.4%;居住支出1446.1元,比上年增长7.0%;家庭设备及服务支出831.3元,比上年增长10.0%;交通与通讯支出2147.1元,比上年增长46.7%;医疗保健支出1069.6元,比上年下降7.5%;教育文化娱乐支出1540.6元,比上年增长15.9%。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居民家庭食品支出占家庭消费总支出的比重)32.4%,比上年下降1.2个百分点。据预测,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为9943.4元,比上年增长11%。市区居民人均建筑面积为29.5平方米,比上年增长3.9%;农村人均居住面积为24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3%。
图92009年-2013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
年末全市城镇单位从业人员(预计)24.1万人,比上年增长17.6%。(预计)全年城镇新增就业6.3万人,全市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7%以内。
年末全部在岗职工人数(预计)22.1万人,比上年增长13.9%。在岗职工工资总额(预计)77.1亿元,比上年增长23%。在岗职工平均工资(预计)34599元,比上年增长7.7%。
年末全市城镇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31.3万人,比上年增长2.3%。参加失业保险人数22.8万人,比上年增长2.2%。
全市有社会福利院179个,其中市区49个;福利院床位14638张,其中市区2788张。全市低保户数为133749户,低保人数为175075人。
[1]本公报中数据均为初步统计数。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着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
[2]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资料来源:本公报中使用的部分指标数据来源于相关部门提供的部门统计资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