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西市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鸡西市统计局
2014年5月8日
2013年,面对经济下行的严峻考验,市委、市政府与全市人民攻坚克难,真抓实干,全市经济保持平稳发展的势头,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一、综合
经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570.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0.9%。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66.6亿元,增长6.7%;第二产业增加值220亿元,下降3.1%;第三产业增加值184.3亿元,增长2.1%。三次产业结构为29.2:38.5:32.3。第一、二、三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180.4%、-148%和67.6%。人均地区生产总值30653元,增长1.5%。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CPI)比上年上涨2.3%。其中,食品类、衣着、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居住价格分别上涨3.2%,1.1%、2.9%、2.2%和4.1%;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烟酒及用品、交通和通讯价格分别下降0.6%、0.7%和2%。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下降2.9%。
城镇新就业3.9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3.8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06%。
二、农业
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97.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7%。其中,种植业增加值66.6亿元,增长6.1%;林业增加值6.9亿元,增长8.3%;牧业增加值20.0亿元,增长7.9%;渔业增加值3.3亿元,增长10.0%;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0.8亿元,增长8%。
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48.1万公顷,比上年增长1.9%;粮食总产量57.5亿斤(按照新口径测算的数据),增长6.3%。经济作物中,烤烟产量0.4万吨,增长1.0%;油料产量0.5万吨,下降22.1%;蔬菜产量18.0万吨,与上年持平。水果产量6.7万吨,下降8.4%。
全年肉、蛋产量分别为11.0万吨、5.4万吨,分别比上年增长9.8%和7.1%;奶类产量8.3万吨,增长6.7%;水产品产量4.5万吨,增长5.2%。
主要畜产品产量和牲畜存栏如下:
指标
单位
绝对数
增长%
肉类
万吨
11.0
9.8
禽蛋
万吨
5.4
7.1
奶类
万吨
8.3
6.7
猪年末存栏
万头
63.8
15.8
家禽年末存栏
万只
534
5.5
大牲畜年末存栏
万头
15.5
2.5
其中:奶牛
万头
3.0
5.0
绿色食品种植基地面积467万亩,比上年增长8.1%。全市获得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认证个数达132个。
全年转移农村劳动力18.2万人,实现劳务收入19.2亿元,比上年增长15.0%。年末全市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208.3万千瓦,增长10.0%。拥有农用拖拉机6.0万台,增长3.5%。全年农村用电量3.1亿千瓦时,增长4.3%。农田有效灌溉面积17.6万公顷,节水田灌溉面积1.0万公顷。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100.4亿元,比上年下降6.4%。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41.1亿元,下降8.5%;集体企业增加值2.1亿元,增长55%;股份制企业增加值49.3亿元,下降5%。从企业规模看,大中型企业增加值54.8亿元,下降10.1%;小型企业增加值45.6亿元,下降1.8%。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实现304.1亿元,下降10.2%;利税总额23.9亿元,下降28.2%,其中,利润3.6亿元,下降57.6%。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146.1,提高3.8点。全年规模以上地方工业增加值67.2亿元,下降6.9%;实现利税17亿元,下降32%。地方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237.1,提高35.2点。其中,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农副食品加工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分别下降8%、8.3%、53.7%;非金属矿采选业、医药制造业、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分别增长61.9%、11.5%、9.5%。
在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战略性新兴产业单位19户,累计实现工业增加值6.6亿元,比上年增长15.9%,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的6.6%。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要产品产量
产品名称
单位
绝对数
增长%
原煤
万吨
2055.4
-8.7
洗煤
万吨
1498.4
-10.4
焦炭
万吨
37.6
-37.5
石墨
万吨
21.4
34.3
水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