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源市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辽源市统计局
(2014年3月27日)
2013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面对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和资源环境约束带来的新挑战,全市上下团结一心,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加快转型为主线,攻坚克难、努力拼搏,经济发展稳中向好,民生状况不断改善,全面转型迈出新步伐,各项事业取得新进展。
一、综合
经济总量
初步核算,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00.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9.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8.2亿元,增长4.5%;第二产业增加值414.2亿元,增长10.0%;第三产业增加值227.8亿元,增长10.1%。三次产业的比重为8.3:59.2:32.5,分别比上年下降0.6、上升0.2和上升0.4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4.6、60.3和35.1,分别拉动GDP增长0.4、5.7和3.4个百分点。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57413元,增长9.8%。
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占全省的比重为5.4%,比上年提高0.3个百分点。县区(开发区)经济有力提升,县区地区生产总值合计为544亿元,占全市生产总值的77.7%,比上年提高0.8个百分点。
财政收支
2013年,全市各级财税部门面对财政资金异常紧张的困难局面,全力以赴增收节支,实现全口径财政收入38.86亿元,比上年增长2.3%。实现地方级财政收入25.51亿元,增长6.9%。地方级财政收入占全口径财政收入的比重为65.65%,比上年提高2.85个百分点。从征收部门看,国税部门实现10.37亿元,下降17.5%;地税部门实现15.61亿元,增长11.5%;财政部门实现12.88亿元,增长12.7%。
全年实现财政支出93.80亿元,比上年增长13.5%。其中,教育支出16.18亿元,下降1.5%;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7.40亿元,增长11.4%;住房和社会保障支出8.77亿元,增长10.8%;医疗卫生支出7.70亿元,增长22.2%。上述重点支出达50.06亿元,增长8.2%,占总支出的53.4%。
民营经济
2013年全市民营企业总户数发展到6057户,比上年增长14.7%;个体工商户发展到5.30万户,增长12.0%;民营“三上”企业和房地产企业个数发展到606户,下降3.1%。民营经济从业人员30.8万人,增长8.1%;民营经济主营业务收入1378.3亿元,增长24.3%;民营经济实缴税金19.7亿元,增长4.0%。民营经济增加值402.6亿元,占GDP比重达到57.5%。民营经济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38.8%,以其较高的发展规模和较快的增长速度拉动全市经济健康发展。
物价指数
2013年度,全市城镇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为102.3(以上年价格为100,下同),价格水平同比上涨2.3%。八大类消费“四升三降一平”。其中,食品类消费价格涨幅为3.1%;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价格涨幅为4.9%;衣着类价格涨幅为2.3%;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价格涨幅为0.4%;交通和通信类价格下降1.2%;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类价格下降0.5%;居住类价格下降0.4%;烟酒及用品类价格保持持平状态。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为99.2,下降0.8%;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指数为98.1,下降1.9%;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为96.2,下降3.8%。
二、农业
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01.29亿元,比上年增长8.6%。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实现58.18亿元,可比价增长4.5%(下同)。其中,农业增加值24.37亿元,下降15.1%;林业增加值1.32亿元,增长51.7%;牧业增加值31.61亿元,增长31.8%;渔业增加值0.36亿元,增长12.5%;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0.52亿元,增长4.0%。
全市农作物播种面积为22.98万公顷,比上年下降0.2%。粮食总产量145.6万吨,比上年增产12.85万吨,增长9.7%。?粮食作物播种面积为22.38万公顷,下降0.4%。其中,玉米产量130.29万吨,增长14.6%;水稻产量11.49万吨,下降5.9%。全市耕地总资源24.28万公顷,比上年增加0.35万公顷。
全市肉类总产量8.98万吨,比上年下降3.6%;禽蛋类产量5.06万吨,下降0.8%;生猪存栏29.87万头,增长0.7%;生猪出栏48.78万头,增长1.0%;奶类产量0.42万吨,下降41.5%;水产品产量2379吨,下降1.7%;水产品养殖面积3150公顷,增长0.9%。
全市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121.84万千瓦,比上年增长8.1%;大中型农用拖拉机8256台,增长12.6%;农用运输车7576辆,增长0.7%;农用化肥施用量(实物量)18.81万吨,增长2.4%。
全市实现迹地更新造林面积4034公顷,比上年增长16.1%;木材采伐量10.92万立方米,同比增长9.1%。
三、工业和建筑业
2013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06户,实现工业总产值1185.49亿元,比上年增长15.3%,实现工业增加值348.74亿元,可比价增长10.3%,占全市GDP比重为49.8%,同比提高0.7个百分点。其中,轻工业实现增加值116.75亿元,增长11.4%;重工业实现增加值231.99亿元,增长8.5%。民营工业实现增加值311.23亿元,增长11.7%。民营工业增加值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为89.2%。
2013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8.87亿元,同比下降19.6%。县区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31.86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95.2%,同比提高3.1个百分点。六大高耗能行业共实现增加值109.01亿元,增长11.4%。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综合能源消费量为277.57万吨标准煤,同比下降4.03%。单位万元工业增加值综合能耗为0.82吨标准煤,同比下降13.0%;万元GDP能耗降低率5.4%,超过省下达目标2.4个百分点。
2013年,全市全社会用电量累计26.89亿千瓦时,同比下降0.34%。其中工业用电量累计20.23亿千瓦时,同比下降2.7%。分产业看,第一产业用电量0.17亿千瓦时,增长9.2%;第二产业用电量2.05亿千瓦时,下降2.5%;第三产业用电量2.28亿千瓦时,增长18.6%;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3.90亿千瓦时,增长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