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市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六、国内贸易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186.1亿元,比上年增长13.7%。按地区分,城镇零售额3074.4亿元,增长13.3%;乡村零售额111.7亿元,增长25.5%。
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企业实现零售额1693.9亿元,比上年增长16.8%。其中汽车类零售额436.5亿元,增长11.3%;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零售额219.3亿元,增长13.8%;中西药品类零售额224.4亿元,增长30.6%;食品、饮料、烟酒类零售额145.8亿元,增长20.0%;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零售额124.6亿元,增长25.2%;日用品类零售额61亿元,增长10.5%;通讯器材类零售额69亿元,增长50.1%;建筑及装潢材料类零售额30.6亿元,增长4.1%。
全年成交额超亿元的商品交易市场57个,交易额1554.6亿元。
七、对外经济
全年进出口总额143.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2.4%。其中,进口总额73.3亿美元,增长8.1%;出口总额70亿美元,增长17.3%。
全年新签外商投资合同项目155个,合同外资额27.3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额58.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0.1%。全年对外承包工程与劳务合作合同金额15.2亿美元;实现营业额10.2亿美元,增长5.0%;外派人员0.4万人次。
八、旅游
全市国家A级旅游景区54家,旅行社188家,星级饭店98家。全年旅游总收入932.3亿元,比上年增长12.8%。其中,国内旅游收入890.7亿元,增长13.0%,外汇收入6.6亿美元,增长10.8%;接待国内外旅游者7503万人次,增长8.0%,其中,国内旅游者7422万人次,增长8.0%,入境旅游者81万人次,增长8.0%。
九、金融
到2013年末,全市银行机构及网点1371家,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11576.6亿元,比年初增长10.9%,其中个人储蓄存款余额4821.6亿元,增长10.4%;本外币贷款余额9128.7亿元,比年初增长13.0%。
全市证券营业部76个。全年证券交易额12698.3亿元,比上年增长46.0%。其中,股票交易额7999.3亿元,增长34.7%;基金交易额337.1亿元,增长49.5%。
全市保险机构及网点290余家。全年保费收入147.6亿元,比上年增长3.4%。其中,国内财产险保费收入56亿元,增长16.5%;人身险保费收入89.8亿元,下降2.7%。全年赔付及给付支出58.8亿元,增长26.7%,其中国内财产险赔款支出31.7亿元,增长30.6%;人身险赔付金额26.3亿元,增长23.2%;农业险赔款支出0.8亿元。
十、物价
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102.5。其中,服务项目价格指数101.0,消费品价格指数103.2。分类别看,食品类指数106.1,烟酒类指数100.2,衣着类指数102.3,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指数100.7,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指数100.5,交通和通信类指数98.9,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指数100.2,居住类指数101.5。
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总指数99.3,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总指数97.2。
十一、财政及税收
全年公共财政预算收入801亿元,比上年增长12.0%,其中各项税收650.9亿元,增长13.1%。在各项税收中,增值税65.4亿元,增长25.5%;营业税195.7亿元,增长8.5%;企业所得税81.6亿元,增长9.0%;个人所得税19.8亿元,增长12.3%;土地增值税58.5亿元,增长17.0%;耕地占用税38.5亿元,下降13.1%;契税62.7亿元,增长24.4%。
公共财政预算支出881.8亿元,增长15.1%。其中,住房保障支出增长70.2%,城乡社区事务支出增长33.5%,交通运输支出增长18.6%,科学技术支出增长12.8%,教育支出增长10.2%。
十二、县(市)经济
2013年,四县(市)实现生产总值1338.1亿元,比上年增长8.7%。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078.9亿元,增长11.6%;固定资产投资1323.9亿元,增长18.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86.1亿元,增长14.1%;实际利用外资2.8亿美元,增长9.7%;公共财政预算收入99.3亿元,增长12.9%;地方税收收入79.4亿元,增长14.8%。
十三、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
2013年城建投资完成400亿元。四环快速路全线通车,南二环快速路、三环高速路、伯官桥、北海高架桥等路桥建设改造竣工通车。全面完成二三四环路、重点街路、全运会主功能区绿化等工程。地铁9、10号线开工建设,浑南现代有轨电车正式运营,桃仙机场T3航站楼、沈阳北站南广场、沈阳站东广场等重点工程投入使用。黄河大街北出口排水系统、三好排水泵站及配套工程基本完成,供热管网互联工程启动实施,康平燃气工程竣工送气。
年末城市公交运营线路215条,其中新开、调整公交线路21条,延时20条;增加运营里程138.9公里,公交运营线路长度达到4096.3公里;年内新增、更新公交车辆1000台,其中清洁能源车辆899台;更换公交站牌2000个,改造候车廊920个。全年公共交通客运总量11.5亿人次。地铁1、2号线运营里程达到465.1万列公里,客运量22368.1万人次。浑南有轨电车于8月中旬起正式运行,到12月末共完成运营里程55.64万列公里,客运量163.37万人次。年末全市出租汽车21807辆,其中市区(不含苏家屯区和沈北新区)17844辆,年内更新出租汽车3000台,全年客运量5.3亿人次。
年末市区道路总长度3526.7公里,总面积7777.26万平方米。路灯24.28万盏,永久性桥梁337座。全年新增供水管网266公里,供水管道总长度3422.2公里,供水量5.49亿立方米。供热管网总长度9210公里,新增供热能力2100兆瓦,全市供热面积达到2.59亿平方米。天然气供气管道总长度5400公里。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2.22%,城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2.39平方米。
实施青山、碧水、蓝天工程,全面开展城乡绿化,棋盘山、卧龙湖生态保护利用稳步推进;辽河、浑河、蒲河等重点流域治理扎实推进,南部污水处理厂、沈北蒲河北污水处理厂投入运行;拆除10吨以下供暖锅炉48台,关停11家高污染企业,电厂脱硝改造、企业“煤改气”、机动车尾气和扬尘治理等专项工程积极推进。实施封井压采,地下水资源保护得到加强。全年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215天,机动车尾气检测率90%以上,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城市污水处理能力达到100%,医疗废物无害化处置率100%,主要污染物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总量分别比2012年削减2.5%、2.6%、1.5%、1.9%。沈阳经济技术开发区成为东北首个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法库经济开发区成为国家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园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