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市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4-09-25 沈阳市统计局
沈阳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沈阳调查队
 
(2014年5月6日)
 
2013年,面对困难和挑战不断增加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全市深入贯彻十八大精神,认真落实市委十二届五次全会和市十五届人大一次会议精神,围绕实现“三大目标”,扎实推进“五大任务”,突出做好稳增长、办全运、惠民生等重点工作,经济社会保持平稳健康发展。
 
一、经济总量
 
初步核算,全年地区生产总值(GDP)7158.6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8.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35.5亿元,增长4.7%;第二产业增加值3709.2亿元,增长10.1%;第三产业增加值3113.8亿元,增长7.6%。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GDP为86850元,增长8.2%。
 
二、农林牧渔业
 
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643.3亿元,比上年增长4.9%。其中,种植业产值253.9亿元,林业产值10.9亿元,畜牧业产值329.3亿元,渔业产值25.8亿元,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23.3亿元。
 
全市农作物播种面积67.8万公顷,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51.5万公顷。粮食总产量410.6万吨,实现了连续十年粮食生产丰收,其中水稻产量102.9万吨,玉米产量291.5万吨。水果产量27.8万吨,比上年增长13.6%;蔬菜产量576.1万吨,增长14.8%;肉类总产量105.9万吨,增长6.0%,其中猪、牛、羊肉分别增长7.2%、6.8%和4.8%;禽蛋产量79.3万吨,增长5.9%;牛奶产量50.8万吨,增长5.6%。
 
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加强,石佛寺中型灌区改造等工程完工。全年农业机械总动力343.63万千瓦,比上年增长5.3%,农业机械化综合水平提高到75.5%。农用化肥施用量(折纯)20.7万吨,地膜覆盖面积6万公顷。
 
全市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80个,其中省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60个。农民专业合作社4378个,带动农户27万户。新增设施农业面积0.2万公顷,累计达到12.87万公顷;高效特色农业面积累计达到20.5万公顷。争取国家、省级玉米、水稻等粮油作物高产创建示范区98个。新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105处。到2013年末,61个乡镇达到“一乡一业”标准,新民“梁山西瓜”、法库“牛产业”跻身省级“一县一业”示范县。
 
主要农产品产量
 
产品名称
 
单位
 
产量
 
增长(%)
 
粮食总产量
 
万吨
 
410.6
 
2.5
 
#水稻
 
万吨
 
102.9
 
-2.5
 
玉米
 
万吨
 
291.5
 
5.4
 
小麦
 
万吨
 
0.6
 
-43.6
 
大豆
 
万吨
 
4.3
 
-10.0
 
油料
 
万吨
 
14.6
 
-10.1
 
蔬菜
 
万吨
 
576.1
 
14.8
 
主要畜禽产品、水产品产量
 
产品名称
 
单位
 
产量
 
增长(%)
 
肉类总产量
 
万吨
 
105.9
 
6.0
 
#猪牛羊肉
 
万吨
 
69.3
 
6.9
 
牛奶产量
 
万吨
 
50.8
 
5.6
 
禽蛋产量
 
万吨
 
79.3
 
5.9
 
生猪出栏数
 
万头
 
590.1
 
6.1
 
牛出栏数
 
万头
 
136.0
 
7.8
 
羊出栏数
 
万只
 
102.3
 
2.8
 
猪年末存栏数
 
万头
 
366.3
 
6.2
 
牛年末存栏数
 
万头
 
111.0
 
3.5
 
羊年末存栏数
 
万只
 
84.3
 
-0.3
 
水产品产量
 
万吨
 
19.1
 
1.9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522.2亿元,比上年增长10.0%。其中,重工业增加值2583.3亿元,增长10.9%;轻工业增加值939亿元,增长7.4%。装备制造业实现增加值1743.7亿元,增长12.1%,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49.5%。汽车及零部件、建筑产品、农副产品加工、化工产品制造业、钢铁及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业等五大优势产业实现增加值1807亿元,增长11.0%。规模以上工业实现高新技术产品增加值1615.4亿元,增长16.2%,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45.9%。工业出口产品交货值280.9亿元,下降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