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兰察布市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3年,全市各族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带领下,坚持以“8337”发展思路统领全局,全面推进“三个基地”、“三个中心”和“五个区”建设,千方百计改善民生,促进科学发展。全面完成了各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任务,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良好基础。
一、综合
初步核算,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完成833.75亿元,按不变价计算,比上年增长9.0%。其中: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133.66亿元,同比增长5.2%;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437.11亿元,同比增长11.4%;其中:全部工业增加值完成389.81亿元,同比增长12.2%,建筑业完成增加值47.3亿元,增长5.0%。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262.98亿元,同比增长6.8%。从产业结构看,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5.6:55.0:29.4调整为本年的16.1:52.4:31.5。一产比重上升了0.5个百分点,二产比重下降了2.6个百分点,三产比重上升了2.1个百分点。从不变价增长速度看,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速达到11.4%;其中:工业增加值增速达到12.2%,均高于地区生产总值平均增长速度。从贡献率看,第一产业对GDP的贡献率为22.05%,比上年同期提高了11.25%;第二产业对GDP的贡献率为33.58%,比上年同期下降了30.42%;第三产业对GDP的贡献率为44.37%,比上年同期提高了19.17%。从拉动GDP增长看,第一产业拉动了GDP增长2.0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拉动GDP增长3.0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拉动GDP增长4.0个百分点。常住人口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了39213元,现价增长6.8%。
全年财政收入完成76.2亿元,同比增长15.2%。其中:市县级收入完成42.4亿元,同比增长22.0%;上划中央和自治区收入完成33.7亿元,同比增长7.6%。从地区看,财政收入总量位居前三位的集宁、丰镇、凉城分别完成24.59亿元、9.85亿元、9.43亿元;前旗超5亿元,后旗、兴和、卓资超4亿元,四子王超3亿元,化德、商都、中旗超2亿元。
全市财政支出完成251.29亿元,同比增长7.5%。分支出项目看,支持中小企业事务支出11.26亿元,增长121.7%;科学技术支出1.02亿元,增长80.8%;医疗卫生支出16.64亿元,增长25.6%;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51.01亿元,增长22.6%;一般公共服务支出19.92亿元,增长5.9%。退耕还林、风沙源治理等节能环保支出13.73亿元,增长4.4%。为贯彻落实自治区“8337”计划,各项重点支出得到了有力保障。中小企业事务支出、科学技术支出、医疗卫生支出、社会保障和就业等支出均实现了较快增长。
全年城镇单位从业人员16.74万人,增长9.64%。全年城镇新增就业人数17020人,下降6.8%;其中: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人员6000人,增长3.0%。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00%。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存在主要问题是:经济总量小,人均水平低,综合实力不强;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地区资源优势和交通优势项目进展慢;大企业拉动作用较弱,中小企业发展缓慢;非公有制经济相对滞后,发展方式比较粗放;农村牧区投入不足,农牧业增效、农牧民增收任务较重、生态环境依然脆弱,改善生态环境和转变农牧业生产方式任务艰巨;社会低收入群体生活困难,就业和社会保障压力大,全社会节能降耗工作难度较大。
二、农业
全年农作物种植面积达到64.21万公顷,增长3.6%,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47.95万公顷,增长1.5%;经济作物播种面积16.26万公顷,增长14.2%。主要农作物产量稳定增长;全年粮食总产量达到118.5万吨,增长33.9%;小麦产量8.71万吨,增长78.5%;玉米产量37.26万吨,增长23.7%;薯类产量66.14万吨,增长34.1%;大豆产量1.39万吨,增长27.5%;蔬菜产量179.54万吨,增长6.5%。
牧业年度(六月末)牲畜存栏头数660.53万头只,下降6.4%。牲畜总增681.53万头只,下降15.7%。牲畜总增率达到96.54%。牧业年度良种及改良种畜总头数达到559.66万头只,良种及改良种畜比重达到84.73%,下降12.53个百分点。
全年肉类总产量达到21.06万吨,增长0.54%,其中:猪肉产量4.07万吨,与上年持平;牛肉产量2.83万吨,下降2.61%;羊肉产量12.34万吨,增长1.81%;牛奶产量达到73.72万吨,下降7.49%;绵羊毛产量8821吨,下降9.64%;山羊绒产量65吨,下降18.75%;禽蛋产量1.43万吨,增长2.3%。
全年农牧业机械总动力达到207.4万千瓦,同比增长2.05%。化肥施用(折纯量)9.49万吨,增长5.03%;农村牧区用电量达到2.59亿度,增长6.24%。
全年完成人工造林40000公顷,封山育林43333公顷,当年四旁植树450万株。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83333公顷,当年苗木产量56595万株。容器育苗4426万袋,通道绿化555公里,义务植树9.7万亩。其中:军民义务植树1.3万亩。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399家,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增长13.8%。分轻重工业看,轻工业增长0.19%;重工业增长15.1%;分所有制经济类型看,国有及国有控股经济增长9.6%;集体经济增长43.6%;股份制经济增长15.48%;外商及港澳台经济同比下降8.4%;从分行业看,六大主导产业工业增加值增长12.3%,其中:电力工业增长11.6%;冶金工业增长13.3%;化工工业增长36.8%;建材工业增长3.1%;农畜产品加工增长1.9%;装备制造业下降13.1%。
全年发电量完成4319292万千瓦小时,增长9.8%;其中:火力完成3595009万千瓦小时,增长8.1%;风力发电完成706293万千瓦小时,增长17.4%。铁合金完成209.1万吨,增长28.2%。白酒生产量完成33594千升,增长4.9%。水泥生产量758万吨,增长18.1%。水泥熟料生产量328.8万吨,下降14.5%。石墨及碳素制品生产量35.87万吨,增长14.8%。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产品销售收入959.3亿元,增长11.9%,利税总额44.72亿元,增长12.4%,工业企业产品销售率96.1%,下降0.9个百分点,工业企业劳动生产率达到531705(元/人),增加105525(元/人)。
全年资质等级以上建筑企业单位数43个,建筑业从业人数15702人,建筑业总产值达到42.54亿元。施工企业房屋建筑施工面积60万平方米,增长23.5%;施工企业竣工房屋面积19.2万平方米,增长8.5%。房屋建筑竣工率达到32.0%,下降12.1%。建筑企业完成利润总额0.7亿元,下降26.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