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北州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3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宏观经济环境,州委、州政府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好中求快的工作总基调,主动作为、强化举措、调结构、惠民生,全州经济呈现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
一、综合
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112.26亿元,按可比价计算(下同),比上年增长16.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6.65亿元、增长5.4%,第二产业增加值67.85亿元、增长20.5%,第三产业增加值27.75亿元、增长13.5%。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对GDP的贡献率
分别为5%、71.6%和23.4%,分别拉动经济增长0.8、11.7和3.8个百分点,三次产业结构比由上年的14.6:60.8:24.6转变为14.8:60.4:24.8。全州人均GDP达38545元,增加5185元,增长15.5%。
2013年,在不断加强税源,积极抓好非税收入,培育新的财源,强化税收监管,财政收入实现平稳增长。全州实现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5.79亿元,完成预算的102.7%,同比增长18.1%。其中:地方税收收入4.07亿元,增长1.2%;非税收收入1.72亿元,增长136.9%。分部门看:国税部门组织收入0.66万元、同比增长26%,地税部门组织收入3.61万元、同比下降6%,财政部门组织收入1.52万元,同比增长181.6%。全州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支出53.47亿元,下降2.1%。其中:科学技术支出增长38.6%,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增长21.2%,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增长21.2%,医疗卫生支出增长15.1%,节能环保支出增长0.9%,农林水事务支出增长30.2%。
12月份,省定监测点海晏县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环比上涨2.5%,比全省CPI平均水平高1.7个百分点;同比上涨1.5%,比全省CPI平均水平低1个百分点;累计上涨3.9%,比上月缩小0.2个百分点,与全省CPI平均水平持平。
2013年
环比指数
同比指数
累计指数
青海省
海晏县
青海省
海晏县
青海省
海晏县
1月
101.2
102.8
104.8
107.1
104.8
107.1
2月
101.2
100.4
105.5
106.4
105.2
106.8
3月
99.6
100.1
104.9
105.2
105.1
106.2
4月
100.3
100.0
104.9
105.7
105.0
106.1
5月
99.6
100.5
104.3
105.6
104.9
106.0
6月
100.2
99.1
104.8
105.5
104.9
105.9
7月
99.9
99.6
104.8
105.5
104.9
105.9
8月
99.4
98.4
103.3
102.9
104.7
105.5
9月
99.6
98.4
102.5
100.6
104.4
104.9
10月
100.2
99.1
102.5
100.3
104.2
104.5
11月
100.6
100.7
102.6
100.3
104.1
104.1
12月
100.8
102.5
102.5
101.5
103.9
103.9
二、农牧业
2013年,全州上下紧紧围绕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精神和农牧业增效、农牧民增收这一主线,转变农牧业生产方式,加快高原现代生态畜牧业建设,农牧业总体生产形势良好。一是种植业获得较好收成。全州农作物总播种面积80.56万亩,同比增长0.97%。其中,粮食作物面积20.78万亩、减少0.58万亩,油料作物面积42.94万亩、增加1.02万亩,饲草料面积16.22万亩、增加0.33万亩,蔬菜面积0.62万亩、与上年持平,粮油草菜种植结构由上年26.8:52.5:19.9:0.8调整为25.8:53.3:20.1:0.8。全年粮油总产分别达5.05万吨和4.7万吨,粮油亩产达到243公斤和110公斤,比上年分别提高7公斤和减少1公斤。粮油的良种化面积达98%、99%,良种化程度进一步提升。二是畜牧业再获丰收。全州积极实施草原保护奖补政策,建立饲草料基地,增加饲草料种植面积,扩大舍饲半饲养殖规模,实现了牲畜存量增加,牲畜繁活率、总增率和出栏率提高。全州繁活各类仔畜175.35万头只,繁活率87.9%,提高1.14个百分点;成畜损亡率由1.39%降至1.34%;总增牲畜达170.87万头只,增加4.87万头只,增长2.9%;出栏牛羊189.06万头只、增长6.9%,出栏率由52.7%提高到56.4%;各类肉产量4.78万吨,增长10.9%;牛奶产量4.2万吨,增长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