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阳市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教育事业取得新成绩。2014年,我市现有各级各类学校1391所,其中:幼儿园686所,小学452所,初中195所,特殊教育学校4所,普通高中33所,中等职业类学校21所;在校学生547696人,其中:幼儿园110250人,特校学生298人,小学234461人,初中113621人,普通高中62051人,中等职业类学校27015人。全市有中小学教职工64998人,其中在职44506人。高考一、二、三本录取2386人、4587人和1355人,本科三批以上录取率为50.36%。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艺术事业繁荣发展。2014年,市博物馆已建设成为全省最好、在全国有影响的特色博物馆,成为我市重要的旅游景点,全年参观人数36.5万人次,全市已建和筹建各类博物馆25个;安化黄沙坪村、马路溪村纳入国家首批传统村落保护项目,明清古巷紧急保护性抢修工作正在落实;兔子山遗址已发现16口不同年代的古井,出土简牍1万5千余枚,获评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历史文化名城申报工作稳步推进;积极开展“欢乐潇湘·花鼓益阳”大型系列文化活动,全年送戏下乡340场;全年累计放映周末广场电影1020场、农村公益电影21443场,观众达406万余人次;完成1989个自然村、39266户的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建设任务;南县还被评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沅江市三眼塘镇、赫山区兰溪镇获评“湖南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卫生事业不断发展。2014年共争取到项目209个,总投资9750万元,其中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5125万元,地方自筹4600万元。全市有369.26万农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99.87%。全市卡介苗等“五苗”全程接种率达99.72%。麻疹发病率为全省最低市州之一。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零”发生。血吸虫病防治通过国家传播控制达标验收。新增了重症医学等4个市级医疗质控中心。构建医疗纠纷调处新机制,全市医患纠纷同比下降24%。切实做好无偿献血工作,临床用血100%来自无偿献血。卫生应急能力提高,紧急医疗救援取得实效。孕产妇死亡率为9.48/10万,同比下降25%。
体育事业有新成就。扎实完成全国第六次体育场地普查工作任务,我市共有2632个体育场地登记进入国家普查数据库,总面积445.8万平方米;完成全国第四次国民体质监测工作,全市抽样监测城乡居民样本量7560人,为国家制定《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提供了基础数据;我市代表团在全省第十二届运动会上共获得金牌60枚、银牌15枚、铜牌28枚,捧回2座奖杯,整体成绩进入全省第二方阵;全年从上级争取体育活动经费515万元,完成257个行政村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建设。
十一、人口和环境保护
人口保持适度增长。年末全市常住人口439.15万人。人口出生率12.25‰,死亡率5.73‰,人口自然增长率6.52‰。
环境保护工作取得新成效。2014年全市共投入资金5.4亿元,完成污染治理项目42个,其中重金属污染防治项目26个,湖泊治理项目16个,建成环保设施62台(套)。全市国控重点污染源工业企业主要污染物排放达标率为95%,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铅超额完成年度减排目标任务。全市共检查企业4200多家次,重点排查了涉铅、镉、砷、铬和锑等企业300家次,共整改工业企业337家。全年资江干流益阳段地表水5个监测断面全部达到或优于Ⅲ类水质标准,饮用水源地水质监测达标率为100%,中心城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保持在93.7%;正在申报创建国家级生态乡镇6个,已上报创建省级生态乡镇13个,共完成减排项目104个。
十二、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进一步加强。2014年城镇新增就业37559人,“零就业”家庭动态就业援助率为100%,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年末参保429.9万人。失业人员再就业18572人,就业困难对象再就业5357人;扶持创业40812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43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1%以内。养老保险新增参保2874人,失业保险新增参保1万人。
居民生活水平持续提高。据抽样调查显示,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260元,比上年增长10.4%。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688元,增长9.3%;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304元,增长11.6%。2014年全体居民家庭人均消费支出11719元。其中,文教娱乐服务消费支出426元,占消费支出的3.6%。人均住房使用面积49.7平方米,恩格尔系数为35.6%,基尼系数为0.33。
注:1.本公报数据为初步统计数。
2.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