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市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5-03-23 聊城市统计局
 
投资方式持续改善。高新技术产业投资253.21亿元,比上年增长20.8%,增幅高于全部投资4.8个百分点。工业技改投资480.9亿元,增长21.2%,增幅高于全部投资5.2个百分点。
 
房地产开发投资较快增长。房地产开发投资169.97亿元,比上年增长16.3%,增幅高于全省9.4个百分点。商品房销售面积352.5万平方米,下降3.7%。
 
五、国内贸易和对外经济
 
消费品市场平稳运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24.66亿元,比上年增长12.7%。其中,批发零售业零售额807.24亿元,增长13.8%;住宿餐饮业零售额117.42亿元,增长5.7%。
 
城乡市场协同发展。城镇市场消费品零售额703.78亿元,比上年增长12.1%。乡村市场消费品零售额220.88亿元,增长14.3%,增幅高于城镇市场2.2个百分点。
 
热点商品销售兴旺。在限额以上企业商品零售中,粮油、食品、饮料、烟酒类比上年增长25.3%,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增长27.8%,文化办公用品类增长26.3%,电子出版物及音像制品类增长24.6%。
 
对外贸易有所下降。进出口总值57.53亿美元,比上年下降6.9%。其中出口总值23.86亿美元,增长19.1%;进口总值33.68亿美元,下降19.3%。合同利用外资3532万美元,下降79.7%;实际利用外资1.06亿美元,下降34.8%。
 
六、交通运输、邮电和旅游业
 
交通运输能力稳步提升。年末公路通车总里程17861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81公里,一级公路492公里,二级公路1159公里。重大交通项目进展较快。邯济铁路复线、济聊一级公路聊城段建成通车,德商高速加快建设,青兰高速、莘县至南乐高速已经开工。郑济客专、聊泰铁路、京九高铁、聊黄铁路、聊石铁路、德郓高速、军民合用机场、徒骇河通航等,全部列入全省交通建设规划。
 
邮电通信业稳定增长。邮政业务总量3.88亿元,比上年下降1.5%。电信业务收入25.20亿元,增长1.1%。年末电话交换机容量724.4万门,增长5.6%。固定电话用户51.64万户,其中市话28.95万户,农话22.69万户。移动电话用户435.86万户,增长1.3%。宽带网用户62.73万户,增长0.2%。
 
旅游业蓬勃发展。实现旅游总收入115.7亿元,比上年增长13.9%。接待国内游客1696.9万人次,增长10.2%;国内旅游收入114.1亿元,增长14.0%。接待入境游客5.4万人次,下降0.4%;入境旅游收入2539.4万美元,增长6.2%。
 
七、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财政收入快速增长。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56.19亿元,比上年增长15.2%。其中税收收入114.89亿元,增长13.8%;非税收收入41.30亿元,增长19.4%。税收收入占财政收入比重73.56%。公共财政预算支出285.96亿元,增长10.7%。其中,教育支出增长11.4%,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支出23.2%,交通运输支出增长15.9%,节能环保支出增长36.5%。
 
金融市场平稳运行。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2270.43亿元,比年初增加339.49亿元,新增额同比多增82.22亿元。其中单位存款余额803.26亿元,个人存款余额1422.68亿元。各项贷款余额1674.22亿元,比年初增加259.64亿元,多增93.88亿元。其中,短期贷款1150.76亿元,比年初增加149.19亿元,多增43.08亿元;中长期贷款489.13亿元,比年初增加96.41亿元,多增21.76亿元。
 
保险业健康发展。实现保费收入56.8亿元,比上年增长13%。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23.04亿元,增长18.6%;人身险保费收入33.73亿元,增长9.7%。支付各项赔款与保险金17亿元,增长3.7%。其中财产险赔付10.28亿元,下降9.9%;人身险赔付公司赔款和满期给付6.72亿元,增长34.9%。
 
八、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
 
科技事业成果丰硕。全年登记科技成果183项,获国家科技金桥奖1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省科技进步奖8项。聊城市冠丰种业科技有限公司牵头并联合20家成员单位共同组建的“农业生物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被认定为第三批国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试点联盟,成为我市首家国家级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年末,国家级技术中心企业9家,研发经费34.5亿元,增长11.8%;省级技术中心企业63家,市级122家。
 
教育水平显着提升。全市普通中学203所,在校生28.06万人,毕业生8.52万人;中等职业学校23所,在校生3.37万人,毕业生1.28万人;小学760所,在校生46.62万人,毕业生6.57万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100%。教师队伍不断壮大。普通中学和小学教职工分别为2.41万人和2.56万人,其中专任教师分别为2.13万人和2.44万人。学前教育建设加快。135个乡镇中心幼儿园全部投入使用,市实验幼儿园开工建设,新建改建农村校舍135处。
 
文化艺术繁荣发展。市豫剧院传统剧目《陈三两》荣获第三届中国豫剧节剧目奖。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期间排演现代豫剧《焦裕禄》。山东梆子《萧城太后》入选2014年国家艺术基金扶持项目、山东地方戏扶持项目。聊城市杂技团在意大利等地进行巡回演出。文化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市艺术馆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厅布展、美术展厅完成装修。运河文化博物馆新增4D影院体验等项目。东阿县文化馆、莘县图书馆和博物馆即将投入使用,冠县图书馆正在筹建。
 
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市人民医院以第一名的成绩率先通过省级区域医疗中心验收。年末,全市共有各类卫生机构558所,其中医院92家,卫生院118所,卫生防疫机构9所,妇幼保健机构9所;拥有床位2.6万张;卫生机构技术人员2.74万人,其中执业医师及助理执业医师0.97万人。
 
体育事业蓬勃发展。我市运动员在第十六届亚运会赛艇男子八人单桨有舵手比赛中获1枚金牌;在山东省第二十三届运动会上获金牌42枚、银牌2枚、铜牌2枚,聊城代表团和14名运动员分获体育道德风尚奖。成功举办全市中小学生体育联赛,共有230支队伍、4293名运动员参赛。农村健身环境优化,建设1689个农民体育健身工程、60个乡镇体育健身示范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