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市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房地产开发稳定、销售下降。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209.8亿元,增长7.1%,其中住宅投资156.8亿元,增长1.4%。房屋施工面积2085.5万平方米,增长11.0%,其中住宅施工面积1686.7万平方米,增长7.5%。商品房销售面积452.0万平方米,下降24.7%。商品房销售额180.2亿元,下降23.1%。
五、国内贸易
消费品市场稳定增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116.8亿元,增长12.8%。其中城镇消费品零售额884.5亿元,增长11.9%;农村消费品零售额232.3亿元,增长15.8%。批发零售业实现零售额949.4亿元,增长12.3%;住宿餐饮业实现零售额167.4亿元,增长18.3%。
商贸企业增加。限额以上批发零售和住宿餐饮企业达到1673家,其中,年销售额(营业额)亿元以上的限额以上贸易企业274家,年销售额(营业额)5千万至1亿元的限额以上贸易企业348家,年销售额销售额(营业额)1千万至5千万元的限额以上贸易企业787家。
主要商品销售良好。在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企业中,粮油、食品、饮料、烟酒类零售额115亿元,比上年增长40.3%;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零售额41亿元,增长43.8%;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零售额63.6亿元,增长44%;通讯器材类零售额12.2亿元,增长86.8%;汽车类零售额139亿元,增长16.7%。
六、对外经济
出口增长、进口下降。全年实现进出口总额35.07亿美元,下降3.1%。其中,出口22.27亿美元,增长9.9%;进口12.80亿美元,同下降19.6%。在出口市场中,新兴市场保持良好增势,对中近东、非洲、大洋洲、东盟、南美洲出口分别增长29.7%、15.2%、15.1%、8.3%、6.6%。传统市场出口逐渐回暖,对香港、美国、日本、欧盟出口分别增长25.9%、17.1%、13.4%、6.6%。
对外经济合作快速推进。对外承包工程合同额1.54亿美元,下降15.6%;对外承包工程营业额1.3亿美元,增长3.7%;全市派出各类劳务人员613人次,增长7.9%。
利用外资规模下降。全市新批外商投资项目11个,下降38.9%,合同外资5574万美元,下降66.9%;实际到帐外资1.57亿美元,下降27.1%。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
交通运输条件逐步改善。年末,全市实有公路通车里程4107.39公里(不包括村级道路),公路密度为39.54公里/百平方公里。汽车保有量69.52万辆,比上年增加7.94万辆,其中,个人拥有汽车62.86万辆,增加7.82万辆。全市拥有公交车辆436辆。134个乡镇7988个行政村实现了村村通公路(全部实现村村通)。
公路客货运输量下降。全市公路客运量2271万人,下降7.76%,客运周转量161068万人/公里,下降7.33%;货运量11911万吨,下降1.08%,货运周转量2291731万吨/公里,增长3.26%。
邮电通讯业平稳发展。邮政业务总量4.23亿元,增长5.8%;电信业务总量43.63亿元,增长12.5%;移动电话用户483.61万户;固定电话用户54.62万户。
旅游业蓬勃发展。旅游总收入117.6亿元,增长16.1%;接待国内游客2095.3万人次,增长13.0%。
八、财政、金融和保险
财政收支平稳增长。境内财政总收入265.74亿元,增长12.3%。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71.26亿元,增长14.2%。其中,税收收入139.24亿元,增长19.2%。公共财政预算支出275.22亿元,增长3.0%,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21.84亿元,下降10.8%;教育支出52.60亿元,下降13.0%;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35.91亿元,增长7.9%。国税收入102.77亿元,增长6.4%;地税收入133.02亿元,增长18.0%。
货币信贷优化。金融机构年末各项存款余额2152.78亿元,比年初增加228.56亿元。其中,单位存款余额607.28亿元,比年初增加29.37亿元;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485.43亿元,比年初增加218.98亿元。年末各项贷款余额1444.85亿元,比年初增加149.85亿元。短期贷款807.33亿元,比年初增加23.08亿元。中长期贷款592.09亿元,比年初增加119.27亿元。
资本市场发展加快。全市上市公司5家,新增“新三板”挂牌企业6家,融资额3150万元;区域性场外市场挂牌企业78家,新增21家。发行各类债券8只,融资额26.95亿元。证券交易所达到6处,股民达到13.95万户,客户保证金余额23.53亿元,年交易额832.4亿元。
保险行业健康发展。年末,拥有保险公司36家,全年实现保费收入66.6亿元,增长14.7%。其中,财险收入21亿元,增长20.8%;人身险收入45.6亿元,增长12.1%。全年赔付额23.5亿元,赔付率35.3%。其中,财险赔付9.6亿元,赔付率45.6%;人身险赔付13.9亿元,赔(给)付率30.6%。
九、科技、教育、文化、卫生和体育
科技创新成效突出。新增省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25个,新认定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42家。承担国家、省重大科技项目98项。拥有有效发明专利624件,增长21.64%;每万人口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1.11件,增长20.65%。与大院大所签订共建企业科技创新平台等合作协议256项,转化大院大所科技成果286项,引进“两院”院士、国家“千人计划”专家等高层次人才132名。
教育事业持续向好发展。拥有普通高等学校4所,当年招生1.57万人,在校生4.31万人;中等职业教育学校24所(调整后中职学校24所,成人中专0所),在校生6.59万人(调整后中职学校在校生6.35万人,普通中专在校生2448人,成人中专在校生0人);普通中学190所,在校生28.12万人;小学937所,其中教学点148个,在校生41.34万人;幼儿园863所,在园、班儿童14.59万人。九年义务教育入学率达100%。成人高等学校在校生1.34万人,特殊教育学校13所,在校生1474人。
文化事业繁荣发展。全市拥有各类艺术表演场所8处,各类艺术表演团体6家,全年共演出1202场次,比上年度增加156场次;群众艺术馆1家,文化馆11家,文化站133个;公共图书馆12处,藏书129万卷(册),同比增加10万卷(册);文物行政管理部门1处,文物保护管理机构9处,博物馆、纪念馆5处。拥有广播电台8座,电视台3座。中短波转播发射台1座,发射功率31千瓦,调频转播发射台9座,调频转播发射功率14.95千瓦;电视转播发射台11座,电视转播发射功率59.35千瓦。广播播出节目11套,全年播音时间48136小时;电视节目12套,全年播出时间60716小时。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达到1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