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芜市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5-03-23 莱芜市统计局
 
五、国内贸易
 
市场消费增势平稳。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90.36亿元,增长12.7%。分行业看,批发业完成零售额27.85亿元,增长19.6%;零售业完成零售额239.88亿元,增长12.3%;住宿业完成零售额2.03亿元,增长13.2%;餐饮业完成零售额20.59亿元,增长8.9%。
 
主要商品销售旺盛。从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商品销售情况看,生活用品中的粮油、食品、饮料、烟酒类增长迅速,累计完成37.41亿元,比上年增长50.9%;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建筑及装潢材料类、五金电料类、煤炭及制品类商品增势强劲,分别增长30.3%、42.9%和159.9%;升级换代类商品消费快速增长,其中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32.2%;文化娱乐用品增长较快,其中体育娱乐用品类、书报杂志类分别增长10.9%、15.0%。
 
六、对外经济
 
对外贸易增速回落。全年进出口总额完成22.19亿美元,同比下降11.4%。其中,进口12.98亿美元,下降25.9%;出口9.21亿美元,增长22.6%。从主要出口商品来看,农产品出口39317万美元,增长8.2%;钢材出口4924万美元,增长23.7%;纺织服装出口9489万美元,下降2.2%。机电产品出口额17213万美元,增长128%。
 
外贸企业队伍不断壮大。年末全市有进出口实绩的企业达到342家,新增32家。其中,进出口额过1000万美元的企业有21家,过亿美元的企业达到4家。市场多元化战略步伐加快,全市进出口市场达到155个国家和地区,新增18个。
 
利用外资增长平稳。新批利用外资项目5个,年末外商投资企业达到51家。全年合同利用外资8667万美元,比上年增长223.88%;实际利用外商投资6123万美元,比上年下降49.54%。
 
对外经济合作继续扩大。全年新批境外投资企业2家,年末达到17家。对外协议投资总额366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43.8%;境外劳务输出2154人,比上年增长5.6%。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
 
交通运输业稳步发展。年末全市公路通车里程4239.06公里,增长1.9%,其中,高速公路140.29公里,一级公路206.11公里,二级公路363.49公里。公路密度达到188.82公里/百平方公里。年末公交营运车辆达到675量,新增62辆;营运线路104条,新增3条;线路总长达1853.2公里,增长3.7%;全年公交运客总量6515万人次,年末营运出租汽车达到1600辆。
 
邮电通信业发展平稳。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收入8.44亿元,比上年下降6.92%。其中,电信业务收入6.84亿元,下降9.53%;邮政业务收入1.59亿元,增长6.21%。年末固定电话用户22.49万户,下降0.18%。其中,城市电话用户8.97万户,农村电话用户13.52万户。移动电话用户133.94万户,下降0.57%。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20.60万户,增长8.82%。
 
旅游业发展态势良好。全年共接待游客875.8万人次,比上年增长8.6%;实现旅游总收入44.1亿元,比上年增长12.6%。拥有国家AAA级以上景区7处,新增1处;国家AA级景区2处;全国、省级工农业旅游示范点13处;省级旅游度假区1处。特色旅游业发展势头强劲,拥有山东省旅游强乡镇5个,山东省特色旅游村6个,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社8家,省级精品采摘园3家,好客人家星级农家乐92家。
 
八、财政、金融和保险
 
财政收支稳定增长。全年完成公共财政预算收入49.60亿元,增长6.07%。税收占公共财政预算收入比重达到81.66%,比上年提高0.08个点。完成税收总收入83.91亿元,比上年下降0.51%。其中,国税收入48.45亿元,下降2.98%;地税收入35.46亿元,增长3.06%。全市公共财政预算支出完成80.12亿元,增长5.68%。财政支出结构优化,重点事业发展得到保证,教育、科技、医疗、环保、农林水事务支出分别增长2.84%、12.30%、15.87%、7.61%、7.33%。
 
货币信贷平稳增长。年末,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788.25亿元,比年初增加36.50亿元。其中,单位存款305.65亿元,比年初增加8.63亿元;储蓄存款458.62亿元,比年初增加40.76亿元。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603.53亿元,比年初增加29.75亿元。其中,短期贷款442.02亿元,比年初增加12.83亿元;中长期贷款126.61亿元,比年初增加9.86亿元。
 
保险业稳健发展。全市共有保险机构22家,全年实现保费收入17.69亿元,增长6.37%。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5.24亿元,增长14.47%;人身险保费收入12.45亿元,增长3.29%。共支付各项赔款与给付5.04亿元,增长18.69%。其中,财产险支付赔款与给付2.35亿元,增长18.27%;人身险支付赔款与给付2.69亿元,增长19.06%。
 
九、科学技术
 
科技创新取得新成绩。全市承担实施省以上科技计划项目47项,争取无偿资金7800万元。全年获省以上科技进步奖3项。全年发明专利申请量438件,授权量175件。年末全市拥有省级企业科技创新平台45个,其中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2个,院士工作站14个(新增3个),重点实验室2个,产业技术联盟4个,国际技术合作平台3个。
 
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速。新增省级高新技术企业10家,年末达到58家。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318.92亿元,增长22.90%,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18.70%,比年初提高1.31个百分点。
 
十、教育、文化、卫生和体育
 
教育事业健康发展。年末全市共有各级各类学校197所。其中,高等学校3所,普通中学51所,小学134所,中等职业学校8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各级各类学校在校学生人数16.52万人。共有幼儿园358所,在园幼儿33346人。学前三年教育普及率达到98%。小学、初中入学率均保持100%,巩固率小学100%,初中99.8%。
 
文化事业繁荣活跃。年末全市拥有艺术表演团体1个,群众艺术馆2个,文物保护管理机构3个,乡镇文化站20个,农村文化大院960个,市级公共图书馆1个,总藏量23万册。拥有市级以上广播电视台1座。全市有线电视用户达18万余户,有线电视光缆传输覆盖网络达到约4000公里,有线电视综合入户率达到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