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芜市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5-03-23 莱芜市统计局
2014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创新思路、真抓实干,全力深化改革,激发市场活力,培育经济增长新动力,全市经济在新常态下实现平稳健康发展,发展质量稳步提升,社会事业和民生建设取得新进步。
 
一、综合
 
国民经济运行平稳。初步核算,全市实现生产总值(GDP)687.60亿元,比上年增长8.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3.15亿元,增长3.6%;第二产业增加值374.78亿元,增长9.7%;第三产业增加值259.67亿元,增长8.1%。人均GDP达到51352元,比上年增长7.5%。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7.6:56.0:36.4调整为7.7:54.5:37.8,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比上年提高1.4个百分点。
 
就业形势基本稳定。全年城镇新增就业2.1万人,其中失业人员再就业7092人,困难群体再就业554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2.6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2%,城乡“双零家庭”保持动态消零。
 
物价水平总体平稳。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2.0%。其中,服务项目价格上涨6.3%,消费品价格上涨0.6%。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下降4.4%。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下降8.7%。
 
民营经济继续壮大。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283.04亿元,增长10.7%,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41.2%,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全市新登记注册私营企业2991家,总量达到16106家,比上年增长17.98%,新发展个体工商户10288户,总量达到43561户,增长25.45%。个体私营经济全年新增就业4.69万人,新增注册资金110.55亿元。民营经济实现税收收入23.20亿元,增长10.25%,占全部税收的比重27.6%,比上年提高2.7个百分点。
 
镇域综合实力持续提升。全年各镇(街道)实现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0.93亿元,比上年增长10.57%,占全市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的比重达42.20%,财政收入过亿元的镇(街道)达到9个;实现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472.9亿元,增长19.4%,镇域投资占全市投资的比重达到86.7%;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39.03亿元,增长27.72%;镇域工业增加值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40.6%,比上年提高4.1个百分点。
 
二、农业
 
农林牧渔业全面发展。全年完成农林牧渔业增加值53.15亿元,比上年增长3.6%。其中,农业增加值41.37亿元,增长3.1%;林业增加值1.01亿元,增长7.8%;牧业增加值9.52亿元,增长4.7%;渔业增加值0.84亿元,增长6.1%;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0.41亿元,增长9.7%。
 
农产品生产形势较好。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62.95万亩,粮食总产24.7万吨;棉花播种面积1.46万亩,比上年增加342亩,棉花产量1400吨,比上年增产1.4%;油料播种面积10.34万亩,增加0.88万亩,油料产量1.95万吨,比上年增产9.3%;烟叶播种面积2.12万亩,减少1.05万亩,产量2874吨,减产46.5%;肉类总产量6.41万吨,减产2.6%;水产品产量3580吨,增产1.24%;禽蛋产量3.14万吨,增产3.3%;牛奶产量1924吨,减产4.7%。
 
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全年农林水事务财政支出8.26亿元,较上年增长7.33%。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109.64万千瓦,增长2.66%;机电灌溉面积达到28.82千公顷,增长1.23%;?全年有效灌溉面积36.66千公顷。
 
农业现代化建设取得新进展。年末省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达到20家。“三品一标”农产品达到229个,新增86个。其中,新认证绿色农产品29个,新增有机农产品2个,新增无公害农产品54个,新增地理标志农产品1个。新建中型沼气工程12处,达到175处;大型沼气工程达6处,沼气用户累计达到2.94万户。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稳定增长。年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展到595家,比上年末增加109家。全年实现增加值342.50亿元,增长11.65%。其中,轻工业实现增加值35.69亿元,增长13.65%;重工业实现增加值306.81亿元,增长11.33%。钢铁与非钢产业结构由上年的48.9:51.1调整为43.5:56.5,非钢产业占比提高5.4个百分点。
 
工业经济效益低速增长。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948.52亿元,比上年增长6.08%;实现利税52.47亿元,增长1.25%;利润23.13亿元,增长5.83%。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到286.8%,比上年提高25.33个百分点;全员劳动生产率达到31.55万元/人,增长11.19%。
 
主要工业产品较快增长。主要工业产品产量保持较快增长,其中,铁矿石原矿606.7万吨,增长6.4%;生铁1893.2万吨,增长7.5%;粗钢1785万吨,增长8.4%;钢材1907万吨,增长10.7%;粉末冶金零件1.7万吨,增长21.4%。工业品销售情况良好,销售率达到98.53%。
 
建筑业平稳发展。全年建筑业实现增加值36.4亿元,增长9.3%;实现税收6.01亿元,增长30.27%。房屋建筑施工面积458.98万平方米,房屋竣工面积306.72万平方米,其中:住宅房屋竣工面积185.83万平方米。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放缓。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45.43亿元,增长15.4%。从隶属关系看,省及省以上单位完成投资43.49亿元,下降5.4%;地方单位完成投资501.94亿元,增长17.6%。从资金来源看,民间投资完成433.9亿元,增长18.5%,占全部投资的比重为79.6%,比上年提高2.1个百分点。
 
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第一产业完成投资5.46亿元,比上年增长111.63%;第二产业完成投资369.79亿元,增长14.53%;第三产业完成投资170.18亿元,增长15.32%。三次产业投资比重由上年0.6:68.3:31.1调整为1.0:67.8:31.2。工业完成投资350.72亿元,增长17.85%,其中工业技改投资159.2亿元,增长27.2%。高新技术产业投资86.58亿元,增长30.31%。
 
房地产市场持续调整。全年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29.25亿元,比上年下降20.3%。商品房销售面积41.75万平方米;销售额19.45亿元。房地产业实现税收5.39亿元,增长6.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