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市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2015-03-19 盐城市统计局
 
卫生体系更加健全。2014年,全市拥有卫生机构3217个,其中医院、卫生院278个,卫生防疫监督机构20个,妇幼卫生机构11个。各类卫生机构拥有床位3.53万张,在职职工4.79万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1.62万人,注册护士1.33万人。
 
体育事业健康发展。2014年,我市成功举办沿海湿地国际公路自行车赛,来自亚洲、欧洲、美洲、大洋洲、非洲的20支代表队近200名运动员“骑越湿地、逐梦盐城”。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进一步完善城乡体育基础设施,积极开展群众体育活动,年内完成大市区33.3公里健身步道建设,开通“10分钟体育健身圈”网上服务平台。继续加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力度,共培训二级社会体育指导员474人,一级94人,在线注册人数约2.2万人。我市运动员韦奕在第41届世界国际象棋奥林匹克团体锦标赛中夺得冠军;在第十八届省运动会上获得金牌31.13枚。校园足球定点校从48所扩容到136所,青少年校园足球活动的基础更加坚实。深入开展国民体质测试活动,广大人民群众健康指数不断提高。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总量保持稳定。2014年末,全市户籍人口828.5万人,比上年末增加4.7万人,其中户籍城镇人口374.3万人,比上年增加2.8万人。全年人口出生率为11.2‰,死亡率为7.3‰,自然增长率为3.9‰。
 
生活水平不断提高。2014年,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543元,比上年增长10%。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854元,比上年增长9.2%;人均消费支出15372元,比上年增长7.8%。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414元,比上年增长11.6%;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0782元,比上年增长11.9%。城镇居民住房人均建筑面积40.7平方米,比上年增加3.5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钢筋、砖木结构住房面积48.0平方米,比上年增加1.1平方米。
 
城镇就业基本稳定。2014年,全市从业人员445.5万人,其中第一产业从业人员126万人,第二产业从业人员151.4万人,第三产业从业人员168.1万人。新增城镇就业人员11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保持较低水平,达1.91%,全年帮扶14.9万低收入口脱贫。
 
社会保障日臻完善。2014年,盐城社会保障水平稳步提高,基层医疗卫生、大市区医疗急救体系建设成效明显,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实现全覆盖。建立困难群众保障援助和市区困难群众托底救助制度,20多万被征地农民享有基本生活保障。新建各类保障性住房2.5万套,启动实施总投资40亿元的饮用水安全保障十项工程。完成32个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提档升级项目,大市区养老呼叫服务平台投入运营,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实现全覆盖。
 
十二、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
 
城市建设成效显着。2014年,大市区重点城建项目完成投资350亿元。范公路快速路先导段建成通车,新增公交车389辆、出租车300辆,城市公交客运总量突破1亿人次。倡导低碳环保出行,推广应用新能源汽车1237辆,投放城市公共自行车6000辆。完善城市服务设施,金融城一期基本竣工,新建改造农贸市场49个。强化城市建设管理,创成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创建工作顺利通过国家综合评审,城市形象和知名度不断提升。城乡统筹建设积极推进,城镇化率提高到58.5%。
 
生态环境持续改善。2014年,全市实施十大类130项生态文明建设工程,成为首批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积极推动绿色盐城建设,新增绿化造林14.1万亩,林木覆盖率达25.6%;整治城乡环境,开展城乡河道综合整治行动,实施通榆河沿线环境专项整治;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夏秋两季秸秆禁烧实现“零火点”,空气质量全省最好,良好生态成为盐城的环境品牌。
 

注:本公报部分指标值为快报数,最终年报数据以《盐城统计年鉴2015》公布数据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