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照市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5)

2015-03-03 日照市统计局

 

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得到加强。推进“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完善提升”为民办实事项目,全年共完善提升117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农村(社区)文化中心,重点提升了205个庄户剧团、社区文艺表演团队,发展文化义工680名,培训文艺骨干2200名,举办广场文艺演出活动2230场。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被列为省级试点,有90%的乡镇综合文化站达到国家三级以上标准,97%的行政村(居)建有文化活动中心(文化大院),70%的行政村(居)建有文化小广场,培育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示范点(示范项目)30个,城乡“一刻钟”公共文化服务圈覆盖率达到97%。“日照农民画精品展”入选“2014年全国美术馆馆藏精品展出季”。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深入推进,文物安全“天网工程”被列为省级试点。

 

医疗卫生服务水平稳步提升。年末共有医疗卫生机构597处,其中,医院30处,乡镇卫生院48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9处,卫生防疫机构10处,妇幼保健机构5处,专科防治机构7处,门诊部、诊所等419处。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共开放床位11937张,其中医院、卫生院10422张。共拥有卫生技术人员13792人,其中执业医师、助理执业医师5283人,注册护士5608人。公共卫生工作得到全面加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成效明显,继续保持无脊髓灰质炎状态,重点传染病无暴发流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基本药物制度进一步巩固,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顺利推进。医疗服务质量进一步提高,全年完成诊疗713.37万人次,出院病人44.11万人次。优化出生人口结构,提高出生人口素质,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创造了良好人口环境。

 

全民健身运动蓬勃发展。编制了《日照市主城区公共体育设施布点规划》,全年共完成全民健身工程648处。组织了全民健身志愿服务进社区、进农村活动,推广普及道德广场舞。向31所中小学校、15个幼儿园捐赠了体育健身器材。组织了日照市第四届全民健身运动会、万人健步行、“我要去航海”等品牌体育活动。社会体育开创新局面,乡镇(街道)体育总会组织在全省率先实现全覆盖。体育产业蓬勃发展,全年体育彩票发行量达到3.51亿元。

 

竞技体育取得新成就。成功举办第23届省运会日照赛区帆船帆板比赛,我市体育代表团获金牌榜全省第十名的历史最好成绩。全年共获得省级以上体育比赛奖牌112.5枚,其中金牌52.5枚、银牌37枚、铜牌33枚;全国性比赛11枚(金牌7枚、银牌1枚、铜牌3枚);全省性比赛101.5枚(金牌41.5枚、银牌30枚、铜牌30枚)。全市有业余体育运动学校5所,在校学生447人,专职体育教练43人。

 

十二、人口、居民生活与社会保障

 

年末,全市户籍总人口293.92万人,比上年末增加3.79万人。其中城镇居民人口106.69万人。户籍人口出生率22‰,人口死亡率7.13‰,人口自然增长率14.87‰。省内迁入15103人,省外迁入9066人。年末常住人口287.05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万人。

 

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增长。全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540元,比上年增长9.8%,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9%。其中,工资性收入21744元,增长8.9%;经营净收入3697元,增长17.6%;财产性收入681元,增长43.7%;转移性收入3803元,增长8.2%。城市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7425元,增长9.6%。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2635元,增长11.8%,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8%。其中,工资性收入6907元,增长14.7%;家庭经营纯收入4751元,下降0.1%;转移性纯收入802元,增长120.8%;财产性纯收入175元,增长8.8%。人均生活消费支出5948元,增长11.9%。

 

保障住房建设取得新进展。新开工保障性住房16546套,其中公租房2214套(含廉租住房100套)、棚户区改造安置房14332套。基本建成8460套,其中公共租赁住房2174套、棚改安置房6286套。自2006年建立廉租住房保障制度以来,已发放廉租住房补贴2042万元,解决了11512户最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其中2014年1038户,平均每户补贴2213.4元。

 

就业形势保持总体稳定。市政府制定出台《关于进一步促进就业创业工作的意见》、《创业带动就业扶持资金管理办法》等政策,在创业扶持政策、工作机制方面实现突破创新。设立4000万元专项资金扶持创业带动就业,启动市级公共创业孵化基地、创业大学和农民工综合服务中心暨零工市场建设。全市城镇新增就业5万人,失业人员再就业1.17万人,困难群体再就业0.16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76万人。累计实施各类培训2.59万人次。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2.01%,低于省年度控制目标1.49个百分点。继续把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放在就业工作的首位,高校毕业生实名登记率和就业服务覆盖率均为100%,实名登记就业率94.8%。

 

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健全。全市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59.89万人、35.84万人、23.42万人、33.57万人和26.61万人,分别增长30.4%、7%、9.3%、6.7%、5.4%。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分别为144.5万人和254.39万人。突出抓好“被征地农民参加养老保险”和“提升城乡医疗保险保障能力”两项市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有10.71万被征地农民参保缴费,其中7.55万人享受职工退休待遇。职工和居民医保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支付比例分别达到87%和70%。失业保险金标准由每人每月780元提高到850元。

 

社会救助事业继续发展。全市救助管理站4处、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1处。年末共有收养性社会福利单位94个,收养7801人。社会福利企业25个,安置残疾人员685人。现有乡镇敬老院51个,总床位数6078张,农村五保集中和分散供养标准分别提高到4200元/人/年和3200元/人/年。全年福利彩票发行额达5.6亿元。

 

群众生活保障水平稳步提升。全市最低工资标准由每人每月1220元上调到每人每月1350元,小时最低工资由12.5元调整为13.5元。城乡低保标准逐步提高。城市低保对象8596人,保障标准提高到430元/人/月,人均月补助280元,提高40元。农村年人均收入低于2700元的困难群众均纳入保障范围,保障对象80731人,人均月补助150元以上,提高15元,基本实现应保尽保。连续10年调整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月人均增加256.5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