濮阳市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全年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111297万元,比上年增长20.9%。年末拥有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机构76个,从事科技活动人员6837人;共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2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34个。年末共有国家级创新型试点企业1家。全年共取得省级科技进步奖5项;申请专利1164件,授权专利786件,分别增长1.0%和-3.0%。
年末共有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机构7个,全年强制检定计量器具4.64万台件。全年荣获河南名牌产品26个。
年末共有天气雷达观测站点1个,卫星云图接收站点6个,气象公益服务站81个,地震台站3个。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年末共有艺术表演团体14个,文化馆9个,公共图书馆7个,博物馆7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处,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8个。广播电视台15座;有线电视用户13.45万户,广播人口综合覆盖率96.7%,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97.3%。
年末共有卫生机构(含村卫生室)4224个,其中:医院、卫生院132个,妇幼保健院、所、站7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疫站)8个,卫生监督检验机构8个。卫生机构病床床位17283张,其中,医院、卫生院16386张。卫生技术人员(含村卫生室)30284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6825人,注册护士6935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疫站)卫生技术人员683人,卫生监督检验所卫生技术人员193人。乡(镇)卫生院77个,床位5078张,卫生技术人员4715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农村人口326.00万人,参合率99.9%。
全年运动员在全国全省的重大比赛中,共获得金牌43枚,其中亚洲冠军1个,全国冠军6个,全省冠军36个。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年末全市总人口389.93万人,常住人口360.10万人。出生人口4.45万人,出生率11.4‰;死亡人口2.43万人,死亡率6.2‰;自然变动净增人口2.02万人,自然增长率5.2‰。全市城镇化率达到38.5%,比上年提高1.8个百分点。
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8828元,比上年增长11.7%,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9%;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5745元,增长15.4%,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3.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766元,增长10.2%,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8.4%;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3545元,增长3.5%,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8%。
年末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31.23万人,参加城镇基本医疗保险人数64.50万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30.10万人,累计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0.83万人。
全年共发放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10988.69万元,享受最低生活保障4.00万人。发放农村低保金22177.92万元,农村低保对象19.60万人。发放城乡医疗救助资金3331.10万元,救助12.70万人次。发放农村五保金全年5132.00万元,农村五保对象20000人。
年末各类收养性社会福利院床位9900张,收养5100人。其中,社区服务中心61个(不含油田)。全年销售福利彩票19400万元,筹集社会福利资金6790万元。
十二、资源、环境与安全生产
年末已发现的矿种5种,其中:能源矿产4种,非金属矿产1种。已探明资源储量的矿种2种,已开发利用的矿产3种。
全年全市共创建省级生态乡镇6个、省级生态村16个。
全年全市地表水环境质量断面化学需氧量、氨氮平均浓度分别比上年下降35.3%和53.5%,饮用水源地取水水质累计达标率保持100%。全市4个国家、省控河流监测断面中,水质符合Ⅲ类标准的断面有1个,占25.0%;符合Ⅳ类标准的断面有1个,占25.0%;符合Ⅴ类标准的断面有1个,占25.0%;水质为劣Ⅴ类的断面有1个,占25.0%。
全年城市环境空气二氧化硫平均浓度0.039mg/m3,二氧化氮平均浓度0.041mg/m3。所有建设项目所需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全部通过网上进行申报、核定和备案。
年末全市共有国家级生态示范区1个;省级自然保护区1个,面积3300公顷。
全年共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伤亡事故108起、死亡13人,比上年分别下降41.3%和27.8%。全市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为0.01人。
注:
1、本公报为初步统计数。
2、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行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