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西州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海西州统计局
(2015年3月26日)
2014年,面对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的严峻形势,州委、州政府带领全州各族人民,始终坚持发展第一要务,坚定信心、攻坚克难,统筹做好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抓生态、惠民生、保稳定各项工作,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着力解决经济运行中出现的新问题、新矛盾,有效遏制了工业经济大幅下滑势头,全年全州经济社会持续稳步发展。
一、综合
人口:年末全州常住人口50.54万人,增长0.8%,其中户籍人口41.25万人,比上年增长1%。在户籍人口中,非农业人口37.93万人,增长1.1%;农业人口3.32万人,增长0.5%。男性人口21.09万人,增长0.9%;女性人口20.16万人,增长1.2%。汉族人口28.34万人,增长0.3%;少数民族人口12.91万人,增长2.7%。户籍人口出生率13.89‰,上升0.4个千分点。死亡率4.98‰,下降0.32个千分点。人口自然增长率8.9‰,上升0.63个千分点。
经济总量:全年全州地区生产总值达到560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5%,其中:第一产业26亿元,增长20%;第二产业428亿元,下降0.3%;第三产业106亿元,增长7.1%。三次产业对GDP的贡献率分别为41.3%、-14.9%和73.6%,拉动经济增长0.6、-0.2和1.1个百分点。三次产业比重由上年的3.62:80.44:15.94转变4.64:76.43:18.93。人均生产总值达111254元,增长0.7%。
财政:全年全州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30.1亿元,比上年下降9.4%,其中:中央公共财政预算收入60.7亿元,下降18.4%;省级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0亿元,下降0.4%;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49.4亿元,增长0.6%。
全年全州公共财政预算支出132亿元,比上年增长24.8%,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8.1亿元,下降32%;社会保障与就业支出13亿元,增长16.7%;教育支出14.5亿元,增长6.7%;医疗卫生支出6.2亿元,增长6.4%;公共安全支出5.5亿元,增长13.7%;农林水事务支出21.8亿元,增长17.8%;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3.6亿元,增长34.3%;科学技术类支出0.7亿元,增长1%;城乡社区事务支出15.1亿元,增长79.5%。
物价:格尔木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为103.0,较上年下降1.3个百分点。德令哈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为102.6,较上年下降1.3个百分点。
就业:全年全州新增城镇就业人员11584人,比上年减少135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25%,比上年下降0.01个百分点。农牧区劳动力转移就业71178人次,比上年减少327人次。
二、农业
全年全州完成农业增加值26亿元,比上年增长20%,其中:种植业14.3亿元,增长31.3%;林业1.3亿元,增长37.3%;牧业9.9亿元,增长5.7%;渔业0.1亿元,增长0.7%;服务业0.4亿元,增长2.4%。
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70.1万亩,比上年增长2%,其中:小麦12.5万亩,增长1.9%;青稞10.9万亩,增长9.2%;豆类
0.3万亩,下降26.1%;马铃薯1.7万亩,下降22.6%;油菜籽6.4万亩,下降15%;蔬菜瓜果2.6万亩,增长36.5%;枸杞31.5万亩,增长3.8%;其他4.2万亩,增长2.3%。
年末全州草食畜存栏250.4万头(只),比上年增加6.3万头(只),其中:牛14.6万头(只),比上年减少0.3万头(只);羊231.9万头(只),比上年增加6.4万头(只)。全年育活仔畜120.2万头(只),比上年多育活1.9万头(只),仔畜成活率为93.32%,比上年提高0.1个百分点。草食畜出栏115.4万头(只),比上年增加0.7万头(只),出栏率为47.28%,比上年下降0.45个百分点。年末草食畜能繁母畜为154万头(只),比上年增加3.3万头(只)。母畜比例为61.74%,比上年下降0.21个百分点。
年末全州猪存栏4.1万头(只),比上年减少1.1万头(只)。猪出栏6.5万头(只),出栏率为125.14%。
全年全州农产品生产者价格总指数为97.94,较上年回落6.58个百分点,其中:种植业产品生产者价格指数为97.2,较上年回落5.36个百分点;畜牧业产品生产者价格指数为99.11,较上年回落8.05个百分点。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全州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70.5亿元,下降1.7%,其中:州属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27.6亿元,下降0.9%;中央省属企业增加值242.9亿元,下降2.2%。
从轻、重工业看,轻工业增加值3.9亿元,增长192.8%;重工业增加值366.6亿元,下降2.4%。
从经济类型看,股份制经济增加值337亿元,增长1.8%;国有经济增加值17.8亿元,下降34.7%;外商及港澳台经济增加值14.4亿元,下降5.8%;其他经济增加值1.3亿元,下降58.1%。
全年全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销率为89.33%,较上年提高6.48个百分点;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28.6亿元,增长1.9%;实现利润91亿元,下降21.1%;实现税金总额93.6亿元,增长11.9%。
全年全州工业品出厂价格总指数为92.17,较上年回落0.75个百分点。全年全州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指数为96.45,较上年回落1.32个百分点。
全年全州完成建筑业增加值47.2亿元,比上年增长4.5%。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企业30家,其中:二级16家,三级14家。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全州完成地区固定资产投资538.4亿元,比上年增长5.6%。从产业看,第一产业14.8亿元,增长47%;第二产业416.9亿元,增长1.5%;第三产业106.7亿元,增长19.4%。从投资类型看,国有及国有控股307.4亿元,下降12.2%;民间226.9亿元,增长49.3%;港澳台及外商4.1亿元,下降47.7%。
全年完成工业投资411.7亿元,增长2.5%,其中一般性工业投资完成334.5亿元,增长16.1%。完成房地产开发固定资产投资11.2亿元,下降12.7%。
全年共实施固定资产投资项目1119个,比上年增加159个,其中:续建项目412个,增加81个;新开工项目707个,增加78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