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市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4年末,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884.51亿元,比年初增加94.16亿元,同比增长11.9%;各项贷款余额474.35亿元,比年初增加91.24亿元,同比增长23.8%。
年末,全市境内有证券营业部3家。期末证券开户数达3.06万户,比上年末增加3908户;证券市场交易量164.1亿元,增长54.5%。
全年保险业实现保费收入16.47亿元,增长26.0%。其中寿险保费收入11.61亿元,产险保费收入4.86亿元。产险赔付2.5亿元,寿险公司给付2.08亿元(含满期给付),赔款支出0.24亿元,退保金支出1.49亿元。
十、教育和科学技术
全市共有普通高等学校2所,全年招收普通本专科学生6502人,其中本科3048人;年末在校学生20894人,其中本科10425人。
全市共有小学639所,在校生175558人;普通中学196所(其中初中160所、高中36所),在校生144670人(其中初中85934人、高中58736人)。小学学龄儿童净入学率、初中学龄人口净入学率分别为99.99%和99.97%。
全市共有中等职业学校16所,招生9876人,年末在校学生24448人。
全市共有幼儿园393所,在园幼儿(包括附设幼儿班)78558人;特殊教育学校2所,在校残疾学生277人。
全年地方登记的科技成果共44项,其中:工业4项,农、林、牧、渔业12项,建筑业1项,科学研究、综合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探业1项,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业26项。
全年签订各类技术合同18项,合同成交额0.2987亿元。其中,技术开发合同4项,成交金额924万元;技术转让合同5项,成交金额1644万元;技术服务合同9项,成交金额418.6万元。
全年受理专利申请量465件,其中发明专利63件,实用新型专利126件,外观设计专利276件;专利授权量236件,其中授权发明专利10件,实用新型专利97件,外观设计专利129件。
全市共有法定计量检定机构1个,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机构1个、特种设备检验机构1个、纤维检验机构1个;县级质量技术检测检验机构9个(计量检定、质量检验双职能)。
全年全市共有6个产品获得陕西省名牌产品称号,9个产品获得安康市特色品牌产品称号,20种产品获准使用富硒食品专用标志。围绕我市农业、林业、旅游等产业发展,15项制修订标准通过省地方标准审定、发布实施,组织制定并发布39项市级地方标准。办理组织机构代码业务3430项。
全年完成21家企业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年审和产品质量分类监管,对10家食品相关产品进行了监督抽检、合格率100%;完成全市重点产品监督抽查7类49批次、合格率80%,完成全市工业产品定检94批次、合格率85%;完成了42家获证实验室监督检查,6家机动车检测站分类监管现场核查;查办各类产品质量违法案件107件、涉案货值200余万元,12365举报处置指挥系统受理各种业务600余起。
强制检定计量器具21294台件,检查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119批次、能效标识产品26批次、过度包装商品32批次,完成食品、化工、建材、轻工、电线电缆、电器开关等产品质量检验2060个批次,检测纤维制品373个批次,检验各类特种设备2659台(件)、管道3.342km、气瓶16257只。
十一、文化、卫生和体育
全市共有图书馆11个,群众艺术馆1个,文化馆10个,博物馆6个。
年末全市共有广播电台2个,电视台10个,县级广播电视台9个。
全市拥有国家综合档案馆11个。馆藏1155个全宗,馆藏资料9.2062万册、馆藏档案47.298万卷、26.8443万件。其中:市档案馆馆藏资料1.2504册、馆藏档案8.4509卷、6.1581件。
全市拥有卫生机构3190个,其中医院44家,社区服务中心(站)16家,卫生院172家,村卫生室2432家。共有床位12595张,其中医院病床8899张,卫生院病床3307张。共有卫生人员19717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14351人,卫生技术人员中执业(助理)医师4288人,注册护士5381人。
全市实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2014年参合农民237.1726万人,参合率达99.22%。截止年末32所县级公立医院进行综合改革。
全年共组织开展各级各类群体竞赛活动96次,培训社会体育指导员515名,落实121个乡镇农民健身工程,56个社区体育器材配送工程,240个村级农民健身工程,1个雪炭工程项目,到位资金2938万元。
年末全市体育彩票销售网点达241个,全年销售1.54亿元,比上年下降6.1%。
二、水利
全年全市有效(农田)灌溉面积达到48.05千公顷,节水灌溉面积达到33.84千公顷,旱涝保收面积达到23.22千公顷,水土流失治理面积达到584.796千公顷,堤防长度达到953.12公里。全市已建成水库154座,总库容41.52亿立方米。已建成万亩以上灌区10处,有效灌溉面积8.88千公顷。当年解决农村饮水安全人口39万人。水利供水工程总供水量达到7.218亿立方米,其中向农业供水5.128亿立方米,工业供水0.8277亿立方米,城乡居民生活供水1.067亿立方米,城镇公共供水1504万立方米,生态环境供水454万立方米。
十三、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
2014年,全市中心城区空气质量达到和好于二级以上天数359天,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重达98.36%;全市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状况安全良好,水质达标100%,汉江出陕断面水质保持在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Ⅱ类标准。
2014年,全市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比上年消减3.1%;氨氮排放总量比上年消减3.46%;二氧化硫排放总量比上年消减0.31%;氮氧化物排放总量比上年消减4.28%。
全市共发生生产安全事故185起,比上年下降42.7%;死亡47人,下降17.5%;受伤61人,下降67.4%;经济损失322.55万元,下降49.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