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市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5-04-08 株洲市统计局
2014年,面对国际形势复杂多变、国内经济“三期叠加”、全市“两型社会”建设任务特别繁重的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在株洲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人民紧紧围绕“三个率先”总目标,坚持“稳中求进、好中求快”总基调,以改革创新为总引领,抢抓“一带一部”建设新机遇,大力推进“四大攻坚战”,着力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全市经济呈现稳中有进、转型提质的运行态势,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的进步。
 
一、综合
 
国民经济平稳运行。2014年,全市生产总值2160.5亿元,增长10.5%,高于全国3.1个百分点,高于全省1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69.8亿元,增长4.5%;第二产业增加值1281.6亿元,增长10.9%,其中工业增加值1138亿元,增长11%;第三产业增加值709.1亿元,增长11.2%。
 
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全市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8:60:32调整为7.9:59.3:32.8,与去年同期比,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比重分别降低0.1个和0.7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提高0.8个百分点。第一、二、三产业对GDP的贡献率分别为3.3%、62.7%和34%。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全市城区生产总值1057亿元,增长10.7%,占全市的比重为48.9%;县域1103.5亿元,增长10.4%,占比为51.1%。城区公共财政预算收入96.3亿元,增长13.9%;县域为93.3亿元,增长6.3%。城区规模工业增加值489.1亿元,增长11.8%;县域524.7亿元,增长11.4%。城区固定资产投资1013.7亿元,增长21.5%;县域823.4亿元,增长22.7%。城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01.2亿元,增长12.4%;县域342.2亿元,增长12.7%。
 
安全生产形势较稳。全市发生各类安全事故524起,其中生产安全事故死亡48人,工矿商贸企业生产安全事故死亡26人。全市道路交通事故620起,道路交通事故万车死亡人数为86人;煤矿每百万吨死亡率为5人,较去年减少5人。
 
价格水平涨幅较低。全市居民消费价格累计指数为102.2%,比去年提高0.1个百分点,其中食品价格下降1.9个百分点;烟酒及用品价格下降3.9个百分点;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价格上涨2.9个百分点;居住价格上涨3.4个百分点。全市商品零售价格累计指数为100.4%,比去年下降0.6个百分点。
 
能耗水平相对较低。全社会用电总量为113亿千瓦,同比下降0.8%,其中工业用电为72亿千瓦,同比提高2.9%。规模工业能源消费总量为521万吨标准煤,同比下降14.2%,其中六大高耗能行业能源消费总量为342万吨标准煤,同比下降7.4%。
 
二、农业
 
农业生产形势较好。全市完成农林牧渔业增加值169.8亿元,增长4.5%。其中,农业85.3亿元,增长4%;林业14.5亿元,增长6.6%;牧业59.1亿元,增长4.3%;渔业7.3亿元,增长5.8%。
 
全年粮食产量182万吨,增长2.7%;水果产量28.7万吨,增长6.3%;蔬菜产量271.7万吨,增长10.1%;水产品产量8.9万吨,增长4.3%;油料产量5.7万吨,增长8.9%。猪、牛、羊肉总产量34.4万吨,增长7.5%;禽蛋产量4.9万吨,增长2.4%。
 
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313.6万千瓦,增长6.2%。全年开工各类水利工程3.2万处,增长2.6%;投入资金12.8亿元,增长21.9%。全市农产品加工企业2755家,其中省级以上的龙头企业27家;农民专业合作社1792个,专业大户5070户,家庭农场150个。
 
三、工业、建筑业
 
工业经济稳步增长。全市实现规模工业增加值987.6亿元,增长11.6%;规模工业企业实现利润132亿元,增长17.1%;规模工业企业实现利税276亿元,增长15.5%;规模工业新产品产值512.3亿元,增长13.4%。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356.9亿元,增长16.1%。园区规模工业增加值606.1亿元,增长15.1%。
 
建筑业增加值143.6亿元,增长10.3%。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放缓。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837.1亿元,增长22%,高于全国6.3个百分点,高于全省2.6个百分点。其中公有制经济投资572.5亿元,增长24.3%;非公有制经济投资1264.6亿元,增长21.1%。从投资产业类型看,全市第一产业完成投资41.6亿元,增长43.2%;第二产业完成投资951.4亿元,增长21.6%,其中工业投资947.4亿元,增长21.8%;第三产业完成投资844.1亿元,增长21.7%。从投资领域看,民生类投资增长较快,全市公共设施管理业完成投资278.9亿元,增长36%。全年施工项目3148个,增长21.8%,本年度新开工项目2702个,增长25.7%;投资亿元以上项目158个,下降8.1%,亿元以上新开工项目48个,下降31.4%。
 
五、交通运输、邮政电信、旅游
 
交通运输平稳增长。全市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增加值76.1亿元,增长2.4%。全市公路货运量1.6亿吨,增长5%;水运货运量0.9亿吨,增长56.6%。公路货物周转量190.6亿吨公里,增长3.9%;水运货物周转量25.4亿吨公里,增长54.9%。公路客运量1.5亿人,增8.4%;水运客运量5.4万人,增长2.1%。公路旅客周转量62.6亿人公里,增长7.4%。年末公路通车里程1.4万公里,增长2.1%。年末民用汽车保有辆70万辆。
 
全市邮政电信业务总量40.7亿元,增长22.8%,其中,电信业务总量38.6亿元,增长23.1%;邮政业务总量2.1亿元,增长17%。全市共有互联网宽带用户数达57.4万户,互联网的普及率为51.4%。
 
全市境外入境旅游总人数13.1万人次,增长2.7%;国内旅游者3041.4万人次,增长16%;旅游总收入达到200.8亿元,增长16%;国际旅游外汇收入0.54亿美元,增长10.4%。
 
六、国内贸易、对外经济
 
社会消费稳定增长。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43.3亿元,增长12.6%,高于全国0.6个百分点,低于全省0.2个百分点。按经营业态分,批发业实现零售额58.4亿元,增长16.6%;零售业实现零售额597.2亿元,增长12.3%;住宿业实现零售额10.7亿元,增长16.5%;餐饮业实现零售额77.1亿元,增长11%。按限额以上企业批发零售商品分,吃类商品零售额37.6亿元,增长24.1%;穿类商品零售额18.8亿元,增长19.2%;用类商品零售额146.6亿元,增长15.8%;烧类商品零售额85.8亿元,增长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