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市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48.7亿元,比上年增长4.2%。其中,住宅投28.7亿元,增长21.9%;办公楼投资1.2亿元,增长106.8%;商业营业用房投资12.5亿元,与上年持平。
表52014年房地产开发和销售主要指标完成情况及增长速度
五、国内贸易
市场销售运行平稳。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1.3亿元,比上年增长13.0%。按经营地统计,城镇消费品零售额105.0亿元,增长13.3%;乡村消费品零售额26.3亿元,增长11.8%。按消费形态统计,餐饮收入20.91亿元,增长10.0%;商品零售110.38亿元,增长13.5%。按经济类型统计,公有制经济零售额21.79亿元,增长20.4%;非公有制经济零售额109.50亿元,增长11.6%。
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零售额中,粮油类零售额比上年增长21.8%,汽车类增长12.9%,石油及制品类增长25.3%,机电产品及设备类增长16.0%,日用品类增长7.1%,文化办公用品类增长12.5%,化妆品类增长19.8%,金银珠宝类增长14.3%,家具类增长12.7%,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下降4.2%。
六、对外经济
外贸进出口快速增长。全年外贸进出口总额76179万美元,比上年增长44.2%。其中:进口47308万美元,增长35.5%;出口28871万美元,增长61.1%。进出口总额中,一般贸易进出口完成48863万美元,增长1.71倍,其中:进口24074万美元,增长6.02倍;出口24789万美元,增长69.6%。边境贸易成交额26815万美元,下降21.0%,其中:进口23232万美元,下降26.2%;出口3583万美元,增长45.7%。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
交通运输业实现平稳增长。全市民用汽车拥有量达到16.28万辆,比上年末增长6.5%。年末公路通车里程为20267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通车里程200公里,一级公路4.5公里,二级公路903.1公里。全年各种运输方式完成货物周转量40.84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14.6%;完成旅客周转量14.65亿人公里,下降0.2%。机场旅客吞吐量23万人,增长4.5%。
表62014年普洱市各种运输方式完成运输量
邮电业保持增长。全市实现邮电业务总量15.3亿元,比上年增长3.0%。年末全市电话用户总数达到251.19万户,其中固定电话用户26.51万户,移动电话用户204.86万户。固定电话普及率10.2部/百人,移动电话普及率79.1部/百人;年末互联网用户达19.82万户。
旅游业实现较快增长。全年接待海外旅游者人数19.42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9.8%,实现旅游外汇收入2712万美元,增长41.8%。全年接待国内游客1312.6万人次,增长16.3%;实现国内旅游收入88.0亿元,增长25.9%;旅游业总收入89.7亿元,增长26.1%。
八、金融
金融业运行稳定。年末金融机构各项人民币存款余额667.01亿元,比年初增加66.27亿元,增长11.0%。其中:单位存款余额303.51亿元,比年初增加31.05亿元,增长11.7%;居民储蓄存款余额335.52亿元,比年初增加32.45亿元,增长10.7%。年末各项人民币贷款余额475.67亿元,比年初增加77.16亿元,增长19.4%。其中:短期贷款余额为199.93亿元,比年初增加51.05亿元,增长34.3%;中长期贷款为275.46亿元,比年初增加26.26亿元,增长10.5%。
保险业保持活跃稳定。全市保费收入13.0亿元,比上年增长17.7%。其中,产险公司保费收入6.32亿元,增长23.0%,寿险公司保费收入6.68亿元,增长13.1%。全年赔款和给付支出合计4.03亿元,增长18.8%。其中,产险公司2.92亿元,增长21.8%;寿险公司1.11亿元,增长16.7%。
九、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城乡居民收入继续增加。全年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058元,比上年增长8.1%,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13210元,比上年增长1.7%。全市职工年平均工资39311元,比上年增长11.2%。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096元,增长11.6%,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5041元,比上年增长7.3%。城镇居民食品消费支出占生活消费总支出的比重为41.25%,农村居民食品消费支出占生活消费总支出的比重为44.69%。
社会保障工作取得新进展。年末全市参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人数为15.91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61万人。其中,参保企业职工12.06万人,增加0.46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人数128.17万人,增加0.07万人。年末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33.05万人,增加0.75万人。其中,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数20.19万人,增加0.52万人,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数12.86万人,增加0.23万人;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农村居民199.92万人,增加3.51万人,参合率达98.2%,上升0.5个百分点,应筹集资金75971万元,增长13.8%。累计有517.22万人次享受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偿,比上年增长10.4%;支出资金78184万元,增长17.7%,占应筹资金总额的比重达到102.9%,上升3.4个百分点。全市城镇参加失业保险人数为9.95万人,增加0.25万人;参加工伤保险人数14.29万人,增加0.16万人;参加生育保险人数12.78万人,增加0.12万人。全年享受城镇最低生活保障的居民累计达50.51万人次,累计发放低保金13773万元,增长5.37%;享受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的农村居民累计达575.04万人次,累计发放低保金70104万元,增长10.4%。
十、教育、科学技术和文化体育
教育科技和文化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全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3074人,在校学生9750人,毕业生2861人。各类中等专业学校招生5281人,在校生12548人,毕业生2640人。职业中学招生3181人,在校生8883人,毕业生2563人。普通中学招生38997人,在校生113486人,毕业生34956人。普通小学招生29664人,在校生174065人,毕业生29811人。幼儿园在园幼儿49711人。适龄儿童入学率99.73%,小学毕业生升学率98.13%;初中毛入学率107.0%,初中毕业生升学率69.15%;高中阶段毛入学率69.54%。
全年共组织实施科技项目143项,其中,国家级5项,省级60项,投入经费2733万元,增长2.4%;专利申请247项,获准专利授权126项,分别比上年增加59项和7项。年末全市有独立科研与技术开发机构6个,从业人员232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183人;开展课题研究79项,发表科技论文56篇,经费投入5239万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