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市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5-05-10 绍兴市统计局
绍兴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绍兴调查队
 
2014年,面对复杂的外部环境和严峻的经济形势,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各项方针政策,牢牢把握发展大局,扎实推进“重构绍兴产业、重建绍兴水城”战略部署,保持了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
 
一、综合
 
初步核算,2014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GDP)4265.83亿元,比上年增长7.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94.25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2213.51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1858.07亿元,分别增长1.7%、7.5%和8.3%。GDP总量居全省第4位,增速居全省第6位。人均GDP(按常住人口计算)86135元(按年平均汇率6.1428折算为14022美元),增长7.4%。人均GDP列全省第4位,增速列全省第7位。第一、二、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4.9:53.0:42.1调整为4.6:51.9:43.6。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2.1%。调查的八大类商品价格“六涨二跌”,其中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上涨5.9%,食品类上涨4.3%,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上涨3.2%,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上涨0.5%,居住类上涨0.5%,衣着类上涨0.3%;交通和通信类下降2.1%,烟酒下降0.6%。市区商品零售价格上涨1.6%。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和购进价格分别下降1.1%和1.7%。
 
全年财政总收入546.34亿元,比上年增长8.8%,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收入317.27亿元,增长8.3%。公共财政预算支出346.44亿元,增长11.0%。
 
年末全市城镇就业人员172.5万人,其中当年新增11.48万人。城镇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4.04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再就业1.13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员3.81万人,比上年减少20.6%,城镇登记失业率2.76%,比上年下降0.13个百分点。农村从业人员数236.36万人。
 
二、农业和农村建设
 
全年农林牧渔业增加值195.98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1.8%。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96.96亿元,增长1.8%。其中农业总产值191.86亿元,增长3.4%;林业总产值26.30亿元,增长3.3%;牧业总产值47.92亿元,下降4.4%;渔业总产值28.69亿元,增长1.9%;农林牧副渔服务业总产值2.20亿元,增长6.8%。农作物播种面积331.09千公顷,比上年增长0.1%。粮食总产量122.88万吨,比上年增长1.8%。
 
年末生猪存栏105.36万头,比上年下降14.9%;出栏190.06万头,下降3.4%。全年肉类总产量17.43万吨,比上年下降2.1%。其中,猪肉产量14.37万吨,增长1.6%;鸡鸭鹅蛋产量4.37万吨,下降11.9%。
 
全年水产品产量10.30万吨,比上年增长3.6%。
 
全市公共财政预算用于农林水事务支出37.18亿元,增长12.0%。财政资金用于“三农”156.41亿元,增长18.7%;用于美丽乡村建设8.57亿元,增长21.7%。深入开展美丽乡村“四级联创”。嵊州市成功创建成为省级美丽乡村先进县,全市第二批10个美丽乡村示范区建设加快推进,有12个乡镇、17个村成功创建市级美丽乡村先进乡镇、精品村,新创建美丽农家1.83万户,累计达3.03万户。结合“双清”、“四边三化”、“三改一拆”等专项工程,积极推进整乡整镇综合整治建设,诸暨市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国家示范项目通过省级验收。建立健全农村环境长效管理机制,大力推广专业化、社会化保洁机制,积极采用舆论监督、行政问责等手段,深化农村环境整治保洁的常态化、规范化、制度化。大力开展“花卉绍兴”建设,新增花卉交易市场2个,新增花卉苗木基地2万亩,培育花卉学校10所、花卉农庄16家、花卉村庄31个、花卉家庭400家。积极探索农村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处理试点,推进全市14个试点村建设,其中4个列入省级试点。有序推进空心村改造。全市共有184个村开展空心村改造,其中今年新启动106个村,已全面完成27个村,完成改造面积1300亩,其中退宅还耕250亩,安置农户近3000户,探索形成了“原地改造”、“土地收储”、“退宅还耕”等多种行之有效的改造模式。坚持科学治污,试点推广高负荷地下渗滤污水处理复合技术和狐尾藻污水治理技术等2项中科院技术。全市各级财政投入超过15亿元,募集捐款3.5亿元。新增治理村527个,累计接入农户20.17万户。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1924.93亿元,比上年增长7.6%,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4%。规模以上工业中,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增长7.8%,集体企业增加值下降28.7%,股份制企业增加值增长11.4%,外商投资企业增加值增长9.4%,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加值增长0.7%,私营企业增加值增长5.6%。轻工业增加值增长4.4%,重工业增加值增长9.0%。
 
规模以上工业中,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产值2892.24亿元,同比增长8.5%,增速高于规模以上工业2.9个百分点,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30.1%,比重同比提高0.8个百分点。其中,生物医药产业增长16.9%,节能环保产业增长10.9%,先进装备制造业增长10.5%,新能源产业增长7.8%,新材料产业增长5.1,新兴信息产业下降15.5%。
 
规模以上工业中,四大传统产业总产值5690.88亿元,同比增长4.7%,增速低于规模以上工业0.9个百分点,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59.2%,比重比上年降低2.0个百分点。其中纺织产业增长1.5%,机械产业增长11.1%,化工产业增长10.2%,轻工食品增长6.3%。
 
规模以上工业新产品产值2974.15亿元,同比增长21.8%,高于工业总产值增幅16.2个百分点;新产品产值率31.0%,同比提高4.1个百分点。黄酒433234千升,同比增长11.6%;合成纤维单体298.60万吨,增长9.2%;化学药品原药12.41万吨,增长5.8%;太阳能电池54.02万千瓦,增长100.1%;染料产量56.44万吨,下降2.0%;印染布产量186.37亿米,下降2.9%;领带14617万条,增长6.9%;袜子60.51亿双,下降54.9%;伞15961万把,增长13.3%;珍珠饰品41.16亿元,下降3.1%。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利润总额525.70亿元,同比增长11.1%。其中,国有控股企业9.32亿元,下降24.7%;股份制企业61.32亿元,增长6.8%;港澳台投资企业72.98亿元,增长8.3%;外商投资企业43.78亿元,增长22.1%;私营企业237.10亿元,增长3.9%。主营业务利润率5.8%,同比提高0.3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