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田地区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5-05-05 和田地区统计局
和田地区统计局
 
2015年3月18日
 
2014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和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北京市、天津市、安徽省和三峡集团的大力援助下,和田地委、行署团结带领全地区各族人民,面对错综复杂的内外形势,牢牢把握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千方百计稳增长、集中精力促改革、加大力度调结构、全力以赴惠民生,着力解决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全地区经济在新常态下保持了平稳增长的良好态势,各项事业取得了新进展、实现了新突破、见到了新成效。
 
一、综合
 
国民经济稳定增长。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98.4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2013年增长11.6%,增幅提高0.5个百分点。分三次产业看,第一产业完成56.22亿元,增长4.4%;第二产业完成40.67亿元,增长14.9%;第三产业完成101.55亿元,增长14.2%;分别拉动经济增长1.2、3.0和7.4个百分点。三次产业结构为28.3:20.5:51.2。按户籍年平均人口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8995元,增长12.1%,按当年平均汇率折合1464美元,比上年增加168美元。
 
价格水平涨幅较低。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CPI)比上年上涨1.1%,其中,食品价格上涨2.3%。
 
生产价格涨幅平稳。全年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上涨2.0%,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上涨1.7%,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下降2.3%,服务项目价格上涨0.8%,商品零售价格总指数上涨0.4%,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下降3.4%。
 
二、农林牧渔业
 
农村经济稳步增长。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20.19亿元,剔除价格因素,比上年实际增长6.8%;其中:农业产值80.54亿元,增长9.03%;林业产值3.14亿元,下降0.48%;牧业产值34.55亿元,增长2.76%;渔业产值0.37亿元,增长1.91%;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1.59亿元,增长2.81%。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51.08亿元,增长4.4%。
 
农业生产形势较好。全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达382.33万亩,比上年增长9.8%。其中,粮食播种面积252.44万亩,增长2.1%,粮食产量107.27万吨,增长0.2%,总产量连续七年超百万吨,亩均单产424.92公斤,下降1.8%。其中,小麦播种面积131.39万亩,增长3.7%;玉米播种面积108.35万亩,增长0.2%;水稻播种面积11.92万亩,增长2.05%。棉花面积61.42万亩,增长109.3%;总产为6.30万吨,增长77.5%;油料面积7.58万亩,增长7.21%,产量1.06万吨,增长5.0%;蔬菜面积15.11万亩,下降11.0%,产量32.52万吨,下降11.7%;瓜果面积7.50万亩,增长11.7%,产量16.95万吨,增长14.2%。
 
防沙治沙绿色生态工程稳步推进。全地区林地总面积1861.17万亩,其中人工林487.96万亩(当年新增人工造林面积达28.15万亩,增长43.6%)。林果保存面积285.23万亩,林果总产量57.79万吨,增长9.3%。其中,核桃12.07万吨,增长20.1%;红枣7.29万吨,增长30.6%;葡萄19.20万吨,增长5.3%;石榴1.55万吨,增长0.6%。
 
畜牧业生产稳步增长。年末牲畜存栏514.22万头,比上年增长2.1%。牲畜期内出栏486.23万头(只),增长4.1%;适龄母畜358.38万头,增长1.9%,适龄母畜占期末存栏头数的69.7%,下降0.1个百分点;繁殖成活数429.11万头,增长6.4%。家禽存栏956.47万只,增长16.2%;出栏达3787.36万只,增长31.0%。肉类总产量12.20万吨(禽肉产量4.08万吨),增长5.6%;奶类产量2.97万吨,下降15.1%;禽蛋产量达2.38万吨,增长19.0%。
 
全年水产品养殖面积为3.76万亩,比上年增长0.2%;水产品总产量2399吨,增长1.4%。其中,淡水养殖2269吨,淡水捕捞130吨。
 
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81.16万千瓦,比上年增长6.2%。其中,柴油机动力69.68万千瓦,增长5.5%;汽油机动力2.05万千瓦,增长60.2%;电动机动力9.43万千瓦,增长3.3%。拥有大中型拖拉机2.39万台,增长7.8%;小型拖拉机0.57万台,下降15.5%;农用排灌柴油机38台,增长15.2%;农用排灌电动机1458台,增长5.8%;农用水泵1852台,增长3.3%;联合收割机84台,增长20.0%。机耕面积297.15万亩。
 
全年有效灌溉面积274.55万亩,比上年增长8.1%;新增堤防22.68公里,新达标堤防长度36.37公里;新增机电井251眼,新增节水灌溉面积11.96万亩,新增灌溉面积8.0万亩,新增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3.68万亩。
 
全年农用化肥施用量19.48万吨,比上年增长9.6%;农用塑料薄膜使用量5436吨,增长28.8%;农药使用量486.71吨,增长9.7%。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稳定增长。全年工业增加值完成16.61亿元,比上年增长16.8%。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增加值7.91亿元,增长13.5%。在规模以上工业中,分轻重工业看:轻工业实现增加值0.23亿元,下降60.3%;重工业实现增加值7.68亿元,增长20.4%;轻、重工业比例为2.9:97.1。分企业规模看:大中型企业增长42.1%;中型企业下降26.1%;小型企业增长3.8%。分门类看,采矿业下降1.3%,制造业下降12.2%,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33.4%。规模以上工业产品销售率99.4%,完成主营业务收入23.48亿元,增长18.1%。实现利润总额-2.85亿元,增长457.0%。全社会用电量18.77亿千瓦时,增长20.4%,其中第二产业用电量8.05亿千瓦时,增长3.4%(工业用电量7.52亿千瓦时,增长1.6%)。
 
全地区8个工业园区累计完成基础设施投入11.3亿元,其中,2014年新增投资1.2亿元。入驻园区工业企业475家,累计实现工业增加值7.58亿元,增长46.2%,集聚产业发展,带动和促进8000人就业。
 
全年建筑业增加值24.06亿元,比上年增长13.8%。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168.17万平方米,增长58.61%;房屋建筑竣工面积1083.17万平方米,增长55.5%。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较快。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15.90亿元(不含农户、兵团及跨区项目投资),比上年增长21.6%。其中,第一产业投资16.09亿元,增长29.0%;第二产业投资63.25亿元,增长69.7%;第三产业投资136.56亿元,增长6.8%。在第二产业中,工业投资63.25亿元,增长6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