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市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4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任务,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坚持稳中求进、改革创新的工作总基调,主动适应新常态,积极实现新作为,经济社会运行呈现稳中有进、稳中有升、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省域副中心城市和汉江流域中心城市地位进一步巩固。
一、综合
初步核算,2014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129.3亿元(现价),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9.8%。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401.6亿元,增长5.0%;第二产业增加值1804.7亿元,增长10.2%;第三产业增加值923.0亿元,增长11.0%。三次产业结构为12.8:57.7:29.5。
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1.5%,涨幅较上年回落1.4个百分点;零售物价价格指数比上年上涨1.2%,涨幅较上年回落1.0个百分点。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比上年下降0.8%;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比上年下降4.3%。
全市“五类”市场主体总户数35.2万户,增长17.5%,其中,新登记“五类”市场主体12.6万户,增长6.6%;“五类”市场主体总注册资金1995.0亿元,增长35.6%,新登记注册资金542.1亿元,增长12.6%。
二、农业
全市粮食种植面积767.2千公顷,比上年增加10.4千公顷;全年粮食产量503.7万吨(100.7亿斤),增长0.2%;棉花产量3.0万吨,下降27.9%;油料产量24.9万吨,下降0.4%;蔬菜产量320.8万吨,增长2.5%;茶叶、水果产量分别达到1.2万吨和128.9万吨,分别增长13.1%和6.2%。
全市生猪出栏644.8万头,增长3.0%;羊出栏174.1万只,增长7.7%;牛出栏70.6万头,增长5.9%;家禽出笼8780万只,下降2.6%;水产品产量19.8万吨,增长4.8%。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1.2%(可比价)。其中:轻工业增加值增长11.1%;重工业增加值增长11.3%。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个数达到1654家,比上年的1529家净增125家。其中,产值过亿元的企业1044家,过十亿元的企业87家,过五十亿元的企业8家,过百亿元的企业4家。
汽车产业实现产值1695.1亿元,增长12.4%;农产品加工业实现产值1826.6亿元,增长13.1%;装备制造、医药化工、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产业分别实现产值821.8亿元、531.1亿元、402.7亿元、200.7亿元和30.1亿元,分别增长20.1%、11.6%、23.8%、13.7%和3.4%。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白酒产量17.5万千升,增长54.8%;纱产量68.1万吨,增长8.3%;布产量21.9亿米,增长6.5%;服装产量13258.8万件,下降10.9%;化肥产量29.1万吨,下降32.5%;水泥产量1098.5万吨,增长4.4%;汽车产量13.4万辆,下降9.5%;钢材产量128.1万吨,增长4.1%。全市全社会用电量126.3亿千瓦时,增长3.7%,其中,工业用电量85.7亿千瓦时,增长3.9%。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665.8亿元,增长12.2%。实现利税359.6亿元,增长12.6%,其中利润总额244.6亿元,增长12.1%。
全市建筑业实现增加值163.2亿元,增长6.3%。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市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553.5亿元,增长22.4%。其中,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2448.3亿元,增长22.5%。全市在建施工项目2064个,其中,新开工项目1213个。
在固定资产投资中,第一产业完成投资92.3亿元,增长74.5%;第二产业完成投资1220.4亿元,增长16.8%,其中,工业投资1214.4亿元,增长16.3%;第三产业完成投资1135.5亿元,增长26.0%。
全市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330.9亿元,增长9.6%。房屋施工面积2422万平方米,增长18.1%,商品房销售面积578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12.8%,其中,住宅销售面积474.7万平方米,下降19.1%。商品房销售额250.9亿元,下降4.6%。
五、国内贸易
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30.6亿元,增长13.4%。分城乡看,城镇消费品市场实现零售额936.3亿元,增长13.5%;乡村消费品市场实现零售额94.1亿元,增长12.6%。
六、对外经济
全市外贸进出口总额196572万美元,增长21.5%。其中,出口总额173843万美元,增长21.2%;进口总额22729万美元,增长23.5%。全市新批外资企业23家,下降4.2%;实际外商直接投资63145万美元,增长17.5%。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业
全市公路里程27134.9公里,其中,等级公路通车里程25660.3公里。全年完成县乡公路改建251.1公里、通村公路1117.8公里,基本实现村村通。设置乡镇五级站66个、简易站及招呼站2294个。新发展农村客运班线448条,村村通客车率达到100%。交通运输安全服务保障能力进一步提高。全市公路货物周转量483.2亿吨公里,增长14.4%;公路旅客周转量47.6亿人公里,增长23.2%。襄阳机场现已开通13条航线,全年累计完成运输起降8662架次,比上年下降0.7%;旅客吞吐量67.7万人次,增长12.6%;货邮吞吐量2388.3吨,增长10.9%。
全市邮政业务总量3.2亿元,年末全市移动电话用户442.6万户,固定电话用户73.5万户,年末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数80.6万户。
全年旅游总人数3357.3万人次,增长18.7%。其中,入境旅游人数4.9万人次,下降0.6%;国内旅游人数3252.5万人次,增长15.2%。旅游总收入221.4亿元,增长22.4%,其中,入境旅游收入3685.5万美元,增长23.4%;国内旅游收入219.2亿元,增长22.4%。
八、财政、金融与保险
全市地方财政总收入367.8亿元,增长20.9%。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49.2亿元,增长30.1%。其中,税收收入177.6亿元,增长25.6%,占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的比重为7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