菏泽市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5-05-03 菏泽市统计局
 
六、内外贸易
 
消费市场繁荣稳定。面对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全市上下采取有力措施,化解诸多不利因素影响,努力扩大消费,全市消费品市场稳中有升。2014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15.22亿元,比上年增长13.0%。消费品市场中城镇实现零售额1003.58亿元,增长12.9%;乡村实现零售额211.6亿元,增长13.3%。按消费形态分,商品零售实现1093.66亿元,增长13.1%;餐饮收入121.56亿元,增长12.0%。随着我市商贸物流基地建设的推进,全市商品交易市场类别不断增多,个数不断增加,成交额不断扩大。2014年末,全市共有亿元商品交易市场69家,全年市场成交额201亿元,商品交易市场逐步走上规模化和专业化的良性发展轨道,充分发挥了集聚效应,有力推动了全市商品流通的发展。
 
外贸出口健康发展。2014年全市完成出口总值21.5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3.3%;进口总值13.6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2.8%;进出口总值35.2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9.0%;全年新签利用外资项目16个,合同外资金额3504万美元,比上年下降87.5%;实际利用外资21848万美元,比上年增长0.1%。
 
七、财政、金融
 
财政实力不断增强,重点支出得到保障。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快速增长,实力不断增强。2014年全市完成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61.97亿元,增长1.7%。其中:增值税完成16.64亿元,增长23.9%;营业税完成41.10亿元,下降5.48%;企业所得税完成12.73亿元,增长10.7%;非税收入38.03亿元,增长6.34%。公共财政预算收入中税收比重为76.52%;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占GDP的比重为7.29%。重点支出得到保障。全年公共财政预算支出341.81亿元,比上年增长6.7%,其中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59.46亿元、医疗卫生支出51.35亿元、城乡社区事务支出22.29亿元,分别增长23.7%、34.9%和26.8%。财政调控能力得到进一步增强。
 
金融运行平稳。2014年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2228.28亿元,比年初增加309.41亿元;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1663.12亿元,比年初增加234.26亿元。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1447.04亿元,比年初增加216.30亿元;其中短期贷款754.21亿元,比年初增加51.44亿元,中长期贷款632.59亿元,比年初增加154.17亿元。
 
保险事业健康发展。截止2014年末,共有34家保险公司在我市开展业务。2014年,全市保险业保费收入71.63亿元,增长17.6%。其中保险业财险保费收入15.84亿元,增长20.1%,人身险保费收入55.79亿元,增长17.0%。全市保险业赔款支出15.85亿元,下降0.5%。其中财产险赔款支出7.85亿元,增长15.0%,人身险赔付支出8.0亿元,下降12.1%。保险业务的不断拓展,为社会生产和人民生活提供了有效保障。
 
八、科技、教育、文化
 
科研能力不断增强。2014年,全市共组织科技计划125项,取得重要科技成果148项,其中1项获省奖励。随着高新技术成果的推广应用,科技进步为地方经济发展带来的巨大推动力日益显现。
 
教育事业健康发展。2014年末全市中等职业学校36所,在校生60287人;普通高级中学42所,在校生15.82万人;普通初级中学324所,在校生33.74万人;小学共1632所,在校生86.31万人。小学毕业升学率91.44%,学龄儿童入学率99.99%。
 
文化艺术及广播电视事业进一步繁荣。年末全市拥有博物馆7处,文物保护管理机构12个,艺术馆1处,文化馆9处。公共图书馆10处,藏书总量120万册(件)。艺术表演团体3902个,乡镇文化站168处。全市拥有无线广播电台1座,电视台1座,电视发射台和转播台10座,调频发射和转播台10座,有线数字电视用户94.7万户,广播、电视覆盖率分别达97%和95%。
 
九、知识产权
 
专利实现提量增质。2014年全市共受理各项国内专利申请3836件,比上年增长7%,其中发明专利申请量1038件,增长11.6%;受理PCT国际专利申请1件。国内发明专利授权量104件。每万人有效发明专利0.61件,比上年提高0.06件。拥有中国驰名商标11件(其中司法认定4件,行政认定7件)。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3个。
 
十、卫生、体育、计划生育
 
卫生事业得到加强,医疗条件不断改善。2014年底,全市拥有各类卫生机构3783个,其中:医院、卫生院311所。医院、卫生院编制病床位33059张,拥有各类卫生技术人员46918人,其中执业医师13534人,注册护士18951人。截止年末,全市万人拥有病床位39.18张,比去年增加1.81张,万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55.6人,比去年增加2.57人。医疗条件和防病治病水平得到明显提高。
 
体育事业发展迅速。年末全市拥有体校10所,其中业余体校9所;在校生320人。在省级以上重大比赛中共获金牌103枚、银牌107.5枚、铜牌166枚。
 
计划生育工作成绩显著。2014年,全市共施行各种节育手术20.17万例,采取各种节育措施的育龄夫妇达178.04万人,节育率为93.01%,晚婚率73.81%,为严格控制人口增长提供了保障。
 
十一、人口、居民生活
 
人口保持低速增长。2014年末,全市共有常住人口843.79万人,同比增长0.84%;全市城镇化率达到43.06%,同比提高1.46个百分点。
 
城乡居民收入明显增加,生活水平不断改善。2014年全市非私营单位从业人员年人均工资39096元,比上年增加3778元,增长10.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344元,比上年增加2108元,增长9.9%;农民人均纯收入10436元,比上年增加1127元,增长12.1%。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14930元,比上年增长9.1%;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5783元,比上年增长12.0%。城乡居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
 
十二、社会保障
 
社会福利事业健康发展,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健全。2014年,全市共有社会福利事业单位197处,共有床位数37704张;救济灾民27万人,享受城市低保5.55万人,农村低保35.26万人。